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航空有限公司黑龙江伊春有感

河南航空有限公司黑龙江伊春有感

《河南航空有限公司黑龙江伊春“824”特别重大飞机坠毁事故》有感42人殒命,54人受伤。

酿成如此惨案的伊春“8·24”坠机事故是继2002年“4·15”釜山空难及“5·7”大连空难、2004年“11·24”包头空难之后,中国又一起航空大难。

中国民航2102天安全飞行的纪录戛然而止,一时间举国震惊。

伊春空难给我国的整个民航界带来了巨大影响,在界内无疑是掀起了一阵巨浪。

各航空公司纷纷召开紧急安全会议,开展反思检讨活动。

空难后紧接着的民航业内安全调查,深度整顿,那一阵紧张的气氛绕在整个中国民航上空,而且对航空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加深,全国各航空公司都对此次空难进行研究总结,我们公司更是加强了对航空安全的要求,细化规范,严格管理,深刻落实规章程序。

而正在接受培训的我们更是多次对伊春空难带来的教训进行学习,深刻自省。

这次的空难表现出的不仅仅是飞行员的问题,更揭示了我国民航从上到下安全意识的不健全。

在我们还为中国民航保持2012天安全飞行这一世界罕有的记录而沾沾自喜时,却不知灾难已悄然而至。

此次空难机组的安全意识、规章意识和机组配合意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在技术理论知识方面也有所欠缺,在实况天气不够落地标准的情况下,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强行着陆,才导致这一惨剧的发生。

而且公司的运行控制部门也没有充分发挥其运行控制的作用,在天气很差的情况下,没有与机组很好的沟通磋商,也是导致空难发生的一大原因。

民航承载着国家巨大资产安全,承载着无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就要求我们所有航空人员时刻牢记我们的使命,时刻保持着风险意识,决不能因一时的顺利而麻痹大意,更不能因各种目的而枉顾规章程序,枉顾人们的安全。

民航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朝阳事业,未来20年民航事业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我国的民航事业更是发展迅速,飞机的数量将以几倍几倍的速度增长。

面对如此飞快的发展,民航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正如伊春空难给我们的教训,在航空业飞快发展的同时,要更加严格保障航空安全。

我们必须高标准要求自己,严把质量关,时刻警醒,严格按照法规手册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因为一时的懒散大意而造成不可弥补的缺憾。

《河南航空有限公司黑龙江伊春“824”特别重大飞机坠毁事故》有感2010年8月24日21时38分,河南航空有限公司E190机型B3130号飞机执行哈尔滨至伊春VD8387定期客运航班任务时,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机场进近着陆过程中失事,造成机上44人死亡、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0891万元。

飞行安全是指航空器在运行过程中,不出现由于运行失当或外来原因而造成航空器上的人员伤亡或航空器损坏的事件。

事实上,由于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与维护难免有缺陷,其运行环境包括起降场地,运行空域,助航系统,气象情况等又复杂多变,机组人员操纵也难免出现失误等原因,一个航空公司完全杜绝飞行事故更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航空公司或民航空当局来说,飞行安全应指飞行安全水平。

飞行安全水平通常用事故万事率,事故万架次率或亿客公里死亡率等指标衡量。

飞机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在飞行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以取得最大效益,因此,在以后的飞行中一定注意:一、正确把握飞机的能力极限,在飞行中要防止超过这些极限。

二、要控制自动导航装臵的系统误差,注意实际性能的细微变化。

三、提高在复杂天气条件下飞行的临机处臵能力。

四、由于自动装臵越来越多的替代了手工操纵,要求飞行员具有更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五、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河南航空有限公司黑龙江伊春“824”特别重大飞机坠毁事故》有感2010年8月24日21时38分,河南航空有限公司E190机型B3130号飞机执行哈尔滨至伊春VD8387定期客运航班任务时,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机场进近着陆过程中失事,造成机上44人死亡、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0891万元。

飞行员在高空中飞行时,飞行自然环境是指飞机离开地面要受到高空氧气、气压、温度等变化的影响;飞行活动主要在对流层(在12000米以下),主要影响如下:一、高空缺氧空气和其他任何流体一样,它可以流动,当受到瞬间的压力而由于缺少强的分子凝聚力,它就会改变它的形状。

例如,气体可以完全充满它所处的任何容器,膨胀或者收缩来改变它的形状为容器的界限。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完全断绝空气5分钟,就会导致死亡。

上升到海拔1000米,人就会有缺氧的感觉;当升至2500米高度时,人的夜视能力开始减退;到4500米以上,智力逐渐减退,不能进行复杂而精细的工作,此时,血压升高、胸闷、头昏眼花等症状相继出现,在16000米,停留10分钟左右就会导致意识丧失。

二、高空温度变化标准温度下降率是温度大约以每1000英尺3.5华氏度或者2摄氏度的速率下降,上限高度达到36000英尺。

在这点之上,温度被认为是恒定的,直到80000英尺。

标准压力下降率是压力大约每1000英尺高度下降1英寸汞柱的速率,直到10000英尺高度。

在对流层的顶端,即高度12000米时,气温为摄氏负56度。

人体若长时间暴露在这个高度环境中,将无法正常活动,暴露的部位还会出现冻伤。

三、高空气压变化大气压力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

由于大气压力总是变化的,就发展了一个标准的参考压力。

随着飞行高度增加,大气压也会发生变化,离地面越高,气压越低,在低气压环境中,储存在胃肠道内的气体会膨胀起来,引起胃肠胀气。

轻者引起腹胀和不适感;重者产生腹痛、呼吸困难,出现面色苍白和出冷汗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航空性鼻窦炎或航空性牙痛。

若高度继续升高,机体组织内的气体释放出来,还会堵塞血管或压迫神经,形成高空气体栓塞症,对人体影响较大。

所以,我们长期在空中飞行,一定好注意各种变化,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保证飞行安全万无一失。

《河南航空有限公司黑龙江伊春“824”特别重大飞机坠毁事故》有感2010年8月24日伊春空难事故告诉我们,我们要努力提到决策水平,减少决策失误。

一、判断和决策的概念判断(ANLYSIS):既是人们对事物的辨别或断定,也是对事物发展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决策(DECISION):是人们在问题发生后,根据判断所作出的处理决定、方法和预案的过程。

长期的飞行实践证明:正确的判断是正确决策的源泉,正确的决策是正确行动的基础依据。

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是机组处理一切问题的基本法则,是保证飞行安全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由此而言,机组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强弱直接决定安全的水准,如果广大飞行人员判断和决策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飞行安全就难以保证。

二、威胁和过失的概念(简单说:外部威胁,机组过失)威胁(THREAT): 所有非机组成员造成的错误,都可以看作是威胁;过失(ERROR): 机组在任何时候做出的决策,一旦增加了不必要的安全风险,就是过失;威胁:威胁是驾驶舱机组成员在每天正常航班中所必须应对的外部情况。

这些情况增加了飞机操纵的复杂性,给飞行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例如,地面人员燃油加载错误,是一种威胁。

这个错误并不是由机组造成的,但机组必须对其管理。

其他的例子还有:机组发现的ATC放行许可错误,值机人员做错或者送错舱单, 签派文件错误和不足,乘务员点错错旅客人数,天气,地形,不熟悉的机场等等。

过失: 有些过失情节较轻,如在方式控制板(MCP)上输错了高度,但又很快改正过来;有些过失情节严重,如忘记做检查单。

如果根据标准运行程序的要求,机组在应当采取措施的情况下,没有做出反应,也应视为过失。

三、航线运行安全检查定义出以下5类机组过失:1、故意不遵守规章:故意忽视规章和操作程序。

2、交流错误:机组之间和机组与外界(如ATC)之间错误地联络、交流和解释。

3、技能不熟练:缺乏知识或操纵技能。

4、决定错误:机组做出的决定不符合规章或公司运行程序的要求,给航空安全造成了不必要的风险。

所以,我们要强化风险评估意识,建立判断决策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发扬民主和集中,化解威胁,减少过失。

《河南航空有限公司黑龙江伊春“824”特别重大飞机坠毁事故》有感——履行责任做标准驾驶员“824”空难距今已经经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了,事故调查组在近期发布了“824”事故调查报告。

对于事件经过,每位飞行人员几乎都烂熟于心。

机上44人死亡、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0891万元。

对于这样的数字,心如刀绞的感觉一次次的布满胸口。

调查报告中指出空难的直接原因为:机长违反河南航空《飞行运行总手册》的有关规定,在低于公司最低运行标准(根据河南航空有关规定,机长首次执行伊春机场飞行任务时能见度最低标准为3600米,事发前伊春机场管制员向飞行机组通报的能见度为2800米)的情况下,仍然实施进近;.飞行机组违反民航局《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的有关规定,在飞机进入辐射雾,未看见机场跑道、没有建立着陆所必须的目视参考的情况下,仍然穿越最低下降高度实施着陆;飞行机组在飞机撞地前出现无线电高度语音提示,且未看见机场跑道的情况下,仍未采取复飞措施,继续盲目实施着陆,导致飞机撞地。

这样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机组,而机组的决策者机长在此次事故中发生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此时我不由得想到,VD8387航班的副驾驶都做了些什么。

21时36分34秒,副驾驶报告:“就要穿这个雾了。

”经事后调查,此后飞机进入辐射雾中。

21时37分31秒,飞机穿越最低下降高度440米。

经事后调查,此时飞机依然在辐射雾中,机长未能看见机场跑道。

21时37分52秒,机长询问副驾驶:“高度什么样了?”副驾驶报告:“一海里,三百二,刚好。

”经事后调查,此时飞机实际距伊春机场1.6海里,高度335米,比标准进近垂直剖面低47米。

21时37分59秒,副驾驶提醒机长:“下降率减小一点吧。

”21时38分05秒至21时38分08秒,飞机无线电高度自动语音连续提示:“Fifty、Forty、Thirty、Twenty、Ten”(50、40、30、20、10英尺),随后飞机撞地。

经事后调查,飞机自进入辐射雾中直至撞地,飞行机组始终未能看见机场跑道,未建立着陆所必须的目视参考,未采取复飞措施。

由此不难看出副驾驶极度缺乏SOP执行意识,缺乏飞机状态判断意识,缺乏提醒意识,如此副驾驶怎能配合机长执行好航班呢!!如果执行VD8387的是另一位尽职尽责的副驾驶,是不是机长就能及时发现错误,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此次事故呢!!空勤人员制服中机长肩上的第四道杠的含义是responsibility也就是“责任”,运行手册副驾驶职责第一条:“协助机长安全圆满地完成飞行任务。

当由机长委托其行使机长的权限或当机长失去能力时,则应履行机长的职责。

”由此可见副驾驶并不是没有责任,而恰恰相反,副驾驶有时需要履行同机长完全相同的重大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