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j
j
一、锁骨骨折
❖ 锁骨骨折好发于锁骨中外1/3处,儿童多为青 枝骨折,成人多为斜形骨折。诊疗时注意臂 丛神经及锁骨下血管有无损伤。
j
病因病理
❖ 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好发于青少年,常在跌 倒时手掌和肩部着地而发生,骨折部位常为 锁骨中外1/3处。
❖ 骨折后近端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而向上、向 后移位,远端因受上肢重量的影响而向下移 位。
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典型移位
j
病因病理
❖ 屈曲型骨折 由于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着 地,直接暴力使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较 少见(如图)。
j
❖ 屈曲型骨折 由于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着 地,直接暴力使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较 少见(如图)。

肱骨髁上屈曲型骨折典型移位
j
临床表现
❖ 受伤骨折后肘关节明显肿胀、功能障碍、压 痛,有时可出现皮下淤血和张力性水疱。但 保持正常的肘后三角关系。
j
辅助检查
❖ X线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j
处理原则
❖ 1.牵引 3岁以内的儿童用垂直悬吊皮牵引; 成人可采用骨牵引。
❖ 2.切开复位内固定 如非手术治疗失败或合并 有神经、血管的损伤或伴有多发性损伤、不 宜卧床过久的老年人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术。
j
j
股骨干骨折骨牵引
j
六、胫腓骨骨干骨折
❖ 2.切开复位内固定 有手术指征者应切开复位, 用螺钉或钢钉固定。
j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

(2)夹板固定
j
四、股骨颈骨折
❖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端与股骨基底部之 间的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 有关。
j
病因和类型
❖ 老年人伴骨质疏松者遇扭转暴力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较少,需要较大暴力才能引起。
❖ 骨折断端易损伤正中神经及肱动脉功能,发 生缺血性肌挛缩。如处理不当可导致神经支 配区感觉减弱与尺骨鹰嘴构成 的肘后三角关系
❖ 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 骨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 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在肘关节伸直时成 一条直线。
大于50度,为不稳定性骨折。 ❖ 外展型骨折角度小于30度,为稳定性骨折。
j
临床表现
❖ 受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移动患 肢疼痛加剧。
❖ 患肢有缩短、内收、外旋畸形。 ❖ 患髋有压痛,叩打足跟部或大粗隆部时髋部
疼痛。
j
辅助检查
❖ X线可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稳定性。
j
处理原则
❖ 1.持续牵引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稳定性骨折。 ❖ 2.闭合复位内固定 对于内收型和有移位的骨
j
临床表现
❖ 局部疼痛、肿胀、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 畸形、异常活动、患侧肩下垂。
❖ 检查时可扪及骨折端有局限性压痛及骨擦音。
j
j
辅助检查
❖ 上胸部正位X线检查可显示骨折和移位情况。
j
处理原则
❖ 1.三角巾悬吊 对无移位的锁骨骨折可采用三 角巾悬吊3周。
❖ 2.手法复位8字带固定 对有移位的锁骨骨折, 使病人维持双肩后伸的体位,然后采用横8字 绷带包扎固定。
❖ 3.有手术指征时,可考虑切开复位固定。
j
j
j
二、肱骨髁上骨折
❖ 肱骨髁上骨折 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多见于儿童。
j
病因病理
❖ 伸直型骨折 即受伤时肘关节呈伸直或半屈位, 手掌着地,间接暴力使骨折近端向前移位, 远端向后上方移位较常见,以小儿多见。(如 图)
j
❖ 胫腓骨骨干骨折是指胫骨平台以下到髁上部 分发生的骨折。以青壮年、儿童多见。
j
病因病理
❖ 由于胫腓骨表浅,又是负重的主要骨,容易 受到直接暴力损伤,骨折线在同一平面,呈 横断、斜形和粉碎形骨折。由于胫骨前内侧 紧贴皮肤,直接暴力作用常合并有软组织损 伤,形成开放性骨折。间接暴力多由高空坠 落、滑倒所致,呈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j
j
三、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 伸直型骨折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 内的骨 折,并且远端向背侧移位。多见于中老年有 骨质疏松者。
j
病因病理
❖ Colles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手掌 着地,腕关节背伸,前臂旋前所致。骨折远 端向背侧以及桡侧移位。
j
❖ 典型畸形:“银叉”畸形 “枪刺样”畸形
j
临床表现
❖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典型畸形,侧面看呈 “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 局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障碍。
j
辅助检查
❖ X线可见骨折远端向背侧以及桡侧移位,近端 向掌侧移位,可同时伴有尺桡骨关节脱位。
j
处理原则
❖ 1.手法复位、外固定 手法复位在牵引下进行, 复位后背侧面用石膏托或特制小夹板固定腕 关节于旋前、屈腕、尺偏位。
❖ 临床上常常用来鉴别肘关节后脱位与肱骨髁 上骨折。
j
辅助检查
❖ X线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的类型。
j
处理原则
❖ 1.手法复位和石膏托固定 肘部肿胀轻、桡动脉搏动 正常者可行手法复位和石膏托固定 。肿胀明显者, 先行尺骨鹰嘴牵引,待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法复位和 石膏托固定。
❖ 2.手术 手法复位失败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可行 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
❖ 1.按骨折线的部位分类 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 部骨折。头下型、经颈型为关节囊内骨折,股骨头 的血液供应中断,使骨折不易愈合,易造成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基底型是关节囊外骨折,由于骨折端 血供良好,骨折较易愈合。
j
j
病因和类型
❖ 2.按骨折线的角度分 可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 ❖ 内收型骨折线远端与两髂嵴连线形成的角度
❖ 直接暴力引起股骨干的横形或粉碎形骨折, 同时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
❖ 间接暴力引起股骨干的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周围软组织损伤较轻。
j
临床表现
❖ 受伤后出现大腿疼痛、肿胀、皮下淤血, ❖ 局部出现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患肢活
动受限。 ❖ 检查时,局部有压痛,有异常活动、骨擦音。
股骨干骨折出血多,出血约500 ~1000ml, 出血多者可伴有休克。
折应尽早给予复位,经皮骨针或螺钉内固定 术。 ❖ 3.切开复位内固定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应采用 ❖ 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适用于60岁以上的老人, 股骨头下型骨折有明显移位或旋转者。
j
五、股骨干骨折
❖ 股骨干骨折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 部位的骨折。多见于青壮年。
j
病因病理
❖ 股骨干骨折常由强大的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 引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