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缩醛法合成1_1_二甲氧基丙酮

缩醛法合成1_1_二甲氧基丙酮


US4158019 ,1979.
[3] Roche, Processforthemanufactureof methylglyoxal
[P],GB1508924 ,1978.
[4] Y in Y , G uo Q , C hen J Z. J.C hem .Soc.Perkin Trans[P].1
al][J].JournalofC atalysis,1998,21(1):13-18.
[10] 肖天存, 王海涛, 陈方, 等. 硅源及晶化时间对
[13] A nderson M W , Sulikow ski. In Situ Solid-State
SA PO -5 分子筛模板剂、酸性及催化性能的影响[J].催化学 N M R Studies of the C atalytic C onversion of M ethanol on the
the tem plate in directing the Sidistribution in SA PO zeolites[J].J
[12] A bbad B ,A ttou M ,K essler H .M icroporous M ateri-
Phys C hem ,1994,98:9614-9618.
1990,2239-2243.
[5] 张精安.丙酮醛的合成与应用[J].香料香精化妆品,
1992,(3):3-6.
[6] H arry L R .O xidation oforganiccom pounds[P],U S1955890,
1934.
(下转第 !" 页)
##
V ol.36 N o.7 ! 2005"
3.4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保持丙酮醛、甲醇、硫酸用量,温度不变,分别加
入 100mL 苯(A )、90# 石油醚(B )、环己烷(C )、二氯甲
烷(D ),回流反应。用色谱跟踪判定终点,结果如表 4
所示。
表 4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溶剂





收率 /%
71.0 63.2 70.3 72.3 81.0
反应时间 /h 4
文章编号:1006-4184(2005)07-0013-02
科研论文
··
摘 要:
关键词:
1,1- 二甲氧基丙酮是制备维生素 A (V itam in A )、 β- 胡萝卜素(β-C arotene)、角黄素(C anthaxanthin)、 虾青素(A staxanthin)及其 4- 甲基咪唑等产品的一种 重要有机中间体,在维生素及其下游产品的开发与 药物合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国 内 1,1- 二甲氧基丙酮的生产量很小,产品价格长期 居高不下,直接影响了维生素 A 及其下游产品的开 发。为了增强维生素 A 及其下游产品的市场竞争能 力,在与 B A SF、R oche 等大公司的抗衡中占据一席 之地,二甲氧基丙酮的开发迫在眉睫。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温 岭 福 立 9790 型 气 相 色 谱 仪 , 德 国 Bruker
DRX-500 (TMS 内标,CDCl 3 作溶剂)。丙酮醛为工 业品;甲醇,浓硫酸为化学纯。 1.2 实验方法
500mL 三口瓶中加入丙酮醛(浓度 78% )、一定量甲 醇及浓硫酸;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将 其倒入冰水中,搅拌数分钟,然后加入二氯甲烷萃 取、分层,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二氯甲烷 及少许残留的甲醇 (真空度为 -0.09MPa ,温度为 30!),得二甲氧基丙酮粗品;真空精馏二甲氧基丙 酮粗品(真空度为 -0.09MPa ,温度为 100!)可得 到二甲氧基丙酮成品。
1:3 1:5 1:7 1:9 1:11
收率 /%
72.7 74.9 81.0 78.0 75.6
反应时间 /h 8.6 7.5 5.0 6.5 8.3
醇在这个反应中既是反应物又是溶剂,当醇用
量增加时,丙酮醛的浓度降低,这必然会延长反应时
间。在反应中,亲核性较弱的醇分子对质子化羰基的
加成,生成半缩醛决定反应的生成速率,醇用量的减
!!!!!!!!!!!!!!!!!!!!!!!!!!!!!!!!!!!!!!!!!!!!!
!上接第 !" 页"
[7] 张精安,陈育平.丙酮醛的合成研究[J].精细化工, 2000,(9):507-510.
[8] 单玉华,邬国英,黄卫,等.1,2- 丙二醇氧化制丙酮醛 催化剂[J].石油化工,2000,(10):746-749.
25 45 55
65 75
- 63.2 70.3 81.0 73.5

20 10


温度是影响缩醛化法合成 1,1- 二甲氧基丙酮
的最显著因素。由表 3 可知,温度太低,反应进行缓
慢;最理想的是甲醇回流状态下反应,这可能是在
温度高时,主副反应竞争中主反应有优势,但是过
高的温度容易导致两个羰基都发生反应。
少时,速率减慢,收率降低。由表 5 可知,反应物丙酮
醛和甲醇的用量比(n 丙酮醛:n 甲醇)=1:7 时为最佳。
4 结论
(1)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了适合本反应的催
化剂为硫酸,较佳条件为浓硫酸:丙酮醛:甲醇 =0.
03:1:7(摩尔比),反应温度为 65!,反应时间为
5h。在此较佳反应条件下,收率可达 81% 。


15 5
从表中可以看出,引入其它溶剂不会提高反应
收率,这可能是由于新增溶剂对反应物会有稀释作
用,反而使反应难以顺利进行;同时,新增溶剂对后
处理也不利,因此不宜采用。
3.5 醛醇比对反应的影响
保持硫酸用量,温度不变,改变醛醇比,色谱跟
踪判定终点,结果如表 5 所示。
表 5 醛醇比对反应的影响
醛醇比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收稿日期:2005-04-30 作 者 简 介 :蒋成君(1981- ),男,硕士,从事精细有机化工。
··
Vol.36 No .7 (2005)
在这个反应中丙酮醛有两个羰基,特别容易发 生副反应。经分离,分析鉴定,主要副产物是 1,1,2, 2- 四甲氧基丙烷,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形成的:

是醋酸酸性太弱。
3.2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保持丙酮醛和甲醇用量,反应温度不变,分别
加入不同量的浓硫酸 (用量为:1.5mL 、3mL 、6mL 、
12mL ),用色谱跟踪判定终点,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催化剂用量 /mL 1.5
收率 /%
71.4
反应时间 /h
12


12
81.0
72.3
61.4



从表中可以看出,酸用量太多太少都不好,酸
太少,反应时间过长,收率下降;酸太多,副反应增
加,收率下降。
3.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保持丙酮醛,甲醇,硫酸用量不变,改变反应温
度,色谱跟踪判定终点,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温度 /! 收率 /% 反应时间 /h
(2)本反应的主要副产物为 1,1,2,2- 四甲氧基
丙烷。
参考文献:
[1] ArturM , HeinrichPasedach. Productionof acetalof
methylglyoxa[lP],US3478060 ,1969.
[2] KarlM .Methylglyoxaldimethylacetalproductio[nP],
[9] 陈智强.丙酮醛的生产工艺[J].化学工程师,2000, (2):25-26.
[10] 崔炳春,朱鸿飞.1,2- 丙二醇合成丙酮醛反应催化 剂的研究[J].化学研究,1999,(2):38-40.
[11] 秦正龙.1,2- 丙二醇空气氧化合成丙酮醛[J].化学 反应工程与艺,1998,(1):75-78.
跟踪判定终点,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催化剂 收率 /% 反应时间 /h
硫酸 72.3

盐酸 63.2 12
醋酸 不反应
--
从表中可以看出,浓硫酸的催化效果最好;浓
盐酸稍差一些,这可能与浓盐酸会在反应条件下易
挥发有关,另外,浓盐酸也会将水引入反应体系,对
缩醛化反应不利;用醋酸用催化剂时不反应,可能
[12] 崔炳春,杨国松,夏成浩,侯俊卿.丙二醇合成丙酮 醛的催化剂研究[J].河南化工,1998,(12):9-11.
[13] 吴俊明.1,2- 丙二醇空气氧化合成丙酮醛[J].化工 时刊,1997,(12):26-28.
[14] 徐华龙,沈伟,黄玮石,甄胜艳,项一非.1,2- 丙二醇 脱氢合成丙酮醛[J].石油化工,1992,(12):865-868.
反应方程式如下:
反应产物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色谱跟踪确定 终点。色谱条件:浙江温岭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9790 气相色谱仪,SE-30 毛细管柱,柱温 120!,检 测温度 210!,进样温度 200!,进样量 0.2μL ,产物 和副产物结构采用用 1H NMR 鉴定。
2 反应机理讨论
将丙酮醛溶解在甲醇中,加入酸,醛在酸催化 下,与一分子醇加成,生成半缩醛。半缩醛与另一分 子醇进一步缩合,生成缩醛,得到的是醛与两分子醇 作用的产物 - 缩醛。半缩醛的生成是羰基在酸催化 下的亲核加成反应。反应的第一步是羰基的质子化, 质子化增加了羰基碳原子的正电荷,这是使它更容 易受亲核试剂的进攻;第二步是亲核性较弱的醇分 子对质子化羰基的加成,生成半缩醛。在全部反应过 程中,决定反应速度的是亲核试剂进攻的一步。
因此,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用量、温度、溶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