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倾角测试标准试验评价:操稳试验评价1.目的2.试验准备3.测量仪器4.测试阶段5.评估6.分析7.操控性8.驾驶性9.评估表1.目的在主观评估中,驾驶员不仅是车辆系统中的控制单元,也同时作为测量仪器对车辆性能特性进行主观感受及评估。
该方法不仅将驾驶特性测试及具体驾驶性能测试结合,而且将驾驶特性与驾驶安全性联系在一起。
然而因为该方法不是基于客观测量,其再现性和准确性存在局限。
2. 评估前工作2.1 准备定义评估主题2.2 试验条件根据测试跑道,路面情况和车辆载荷2.3 测试时期和评估的持续时间2.4 明确评估区间(例如其他车辆作为对比对象,竞争对手的车型等)2.5 必要的话,试验驾驶员可以澄清车辆问题3.测量设备3.1 标定速度表精确度:± 1 km/h。
3.2 测量表4.测试阶段测试阶段随计划而定。
5.评估5.1 根据评级系统进行评估5.1.1 根据评估方法,也可以应用隐蔽评级,例如:如果可能的话,无偏差评级。
5.1.2 通过两人进行评估。
6.分析6.1 平均值=试验结果6.2 通过使用足够数量的评估结果确定不规则值7.操控性描述7.1 总体安全性感受测试车辆的整体性依据驾驶安全性进行评估。
可操作性,合理布置及控制组件的功能性也同样需要评估(驾驶员的工作区)。
7.1.1 评估评估等级包括所有单独标准,例如起动性能,直线驾驶,回转性能,转向性能和制动性能。
被评估且结果过度高于或低于标准的个体标准不应被忽视或过于重视,取决于加重,例如频数及密度-考虑到安全性时评估总体安全性感受时。
7.1.2 车辆状况为达到真实的评估结果,以下参数应在评估项目进行前进行检查:规定轮胎气压,公差界限内的几何数值。
发布的底盘设备。
7.1.3 注释原则上操控性测试应在接近其他车辆的试验场跑道。
7.2 启动性能起动性能评估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起动下坐,车轮跳动,起动振动,牵引力,方向稳定性和方向盘反馈。
7.2.1 评估评估结果=起动标准的平均值7.2.2 行使条件正常起步和节气门全开-从静止开始加速,不同载荷情况,正向/逆向驾驶,干燥/潮湿/光滑路面。
7.2.3 注释评估包含考虑到在不同载荷下不同的路况。
7.3 启动下坐对从静止状态下正常起步和节气门全开起步下的下坐角(绝对角度)和下坐加速进行评估。
7.3.1 评估绝对车辆抬起和静止加速时的向后下坐。
加速期间的下坐运动平稳性如何?7.3.2 行使条件正常起步和节气门全开-从静止开始加速,不同摩擦系数下不同载荷(干燥/潮湿/光滑)。
7.3.3 注释注意黑暗中大灯变化区间。
7.4 车轮跳动评估,无论驱动轮是否在高扭矩条件下运转,不能出现阶段性车轮跳动。
7.4.1 评估车辆应平稳起动,车轮及方向盘位置必须要保持稳定。
7.4.2 行使条件静止下节气门全开加速,不同载荷情况,干燥/潮湿/光滑路面;μ-开裂,回转,直线驾驶。
7.4.3 注释车轮跳动明显,尤其是在潮湿路面上起动时。
不要将其与发动机爆声混淆。
7.5 起动期间的摆动在起动和加速时短期剧烈输入后松开方向盘评估车辆反应。
曲线末端车辆的振动特性同样需要进行评估。
7.5.1 评估车辆抖动需要在剧烈短期操控输入后减弱。
如果在行驶模式(4.5级)下振动未减弱或振幅增大,评估结果需降级。
7.5.2 行使条件在车辆加速期间,输入可在各档位最大发动机扭矩时被感应到。
(转向角最大60度,操控速度400度每秒,各种载荷况)。
7.5.3 注释大多数情况下,当车辆仅搭载驾驶员时振动是最关键的指标。
见测试步骤”振动”。
7.6 牵引力对车辆的起动能力和加速性能进行评估。
7.6.1 评估考虑到路况和车辆概念(前驱,后驱,四驱,差速锁)。
应保证有良好的牵引力(驱动轮无空转)。
7.6.2 行使条件在不同载荷下,车辆在干燥/潮湿/光滑路面;μ-开裂区域,平坦路面,上坡路(冬季测试)配备和不配备挂车的情况下行驶。
7.6.3 注释为了获得主观评估结果,可能会实施加速测量。
7.7 方向稳定性对车辆是否能保证起动时车辆继续沿着预先确定的方向行驶(直线或曲线)进行评估。
7.7.1 评估要求车辆在起动和加速时保证稳定的方向稳定性(直线行驶或弧线行驶)。
任何偏移例如从转向角=0的制动偏移将导致评估结果降级。
7.7.2 行使条件不同载荷和道路摩擦系数下的起动和加速性能。
保持方向盘在适当位置。
7.7.3 注释不同的气压,几何值或轮胎会导致偏移,因此应保证各项参数与给定值相符。
7.8 方向盘反馈7.8.1 评估起步和加速时方向盘反应,例如方向盘打向一侧,在适当位置时的方向盘力矩,松开方向盘后的转向角度。
7.8.2 评估不要求反馈。
该指标的降级主要取决于方向盘力矩(方向盘握住在一定位置时)。
和转向角度(松开方向盘)。
7.8.3 行使条件静止时加速和低速持续驾驶时加速。
在不同载荷和不同摩擦系数下对反馈进行测试。
7.8.4 注释“方向盘反馈”标准主要应用于前驱车和配备不同长度的驱动轴。
轮胎间隙和载荷情况是最重要的因素。
最不利的载荷情况为车辆加驾驶员。
7.9 直线行使直线驾驶应包含以下标准做为整体来进行评估。
方向稳定性,针对纵向路面接缝的敏感度,载荷变化对转向的影响,自动转向,摆动不稳定和侧风敏感度。
7.9.1 行使条件各种载荷(包含仅在车辆一侧的载荷),加速至最高车速,乡间小路和高速公路区域,直线行驶。
7.10 平整路面上的方向稳定性在目测的路面平整的高速公路或乡村公路上,评估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能。
7.10.1 评估在无驾驶员干涉及路面干涉的情况下,车辆必须保持预先确定的方向下行驶直至最高车速。
转向修正以保证方向将被降级。
7.10.2 行使条件各种载荷(包含仅在车辆一侧的载荷),加速至最高车速,乡间小路和高速公路区域,直线行驶。
7.10.3 注释注意侧风或阵强风。
7.11 不平整路面上的方向稳定性在外表路面不平整的公路(经常修补的乡村路)上评估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能。
7.11.1 评估在不平整路面上车辆在无需纠正的前提下保持预先确定的方向。
评估标准取决于实施纠正车辆保持直线行驶转向动作的频率及强度以及方向盘在适当位置时车辆的左右偏移。
7.11.2 行使条件各种载荷(包含仅在车辆一侧的载荷在极度不平整的路面。
7.12 针对纵向路面接缝的敏感度对车辆行驶过有小角度纵向路面接缝的车辆反馈进行评估。
7.12.1 评估车辆行驶方向在跨越高速公路,接缝线,标志线等上的纵向路面接缝时不应受到影响。
方向盘不要求有反馈。
7.12.2 行使条件加速至最高车速,各种载荷,高速公路和乡村公路。
7.12.3 注释针对纵向路面接缝的敏感度通常是由轮胎弹性过高和/或橡胶悬置影响。
7.13 载荷变更的转向对车辆由滑行变为行驶模式或反之时车辆针对预先确定方向的偏移进行评估。
7.13.1 评估车辆在载荷变化的情况下车辆预先确定行驶方向不应产生偏移。
出现的偏移将降低评估结果。
7.13.2 行使条件由载荷变化操纵反馈通常发生在发动机最高扭矩区间。
载荷变化操纵试验在各档位最大发动机时进行,搭配不同载荷工况及车轮间隙。
7.13.3 注释载荷变更操控通常是由左右车轮悬架的差异导致的。
例如车桥几何性质,跳起及回弹引起的行政变化,不同力的弹性和输入例如不同长度驱动轴(前驱)。
7.14 车辆自动转向对左右车辆或所有车轮受到冲撞时的方向稳定性进行评估。
7.14.1 评估不管在是何种路面上车辆应保持预先确定的方向。
评估方向改变或车身运动与碰撞严重度和强度保持一致。
7.14.2 行使条件不同载荷搭配不同车速进行直线行驶。
7.14.3 注释由于概念(轮距,前张)引起的几何尺寸变化导致可车辆自转向。
车轮悬架不同步以及转向系统也可以导致车辆自转向。
7.15 摆动不稳定对剧烈输入后车辆的反馈进行评估。
7.15.1 评估车辆转向后应以迅速抖动衰减的行驶尽快的回到预先确定的行驶方向上。
振荡未衰减或振幅增高都将影响评估结果。
7.15.2 行使条件在不同载荷最高车速下进行转向。
7.15.3 注释振动主要由车辆驱动形式和载荷较轻的情况下发生。
前驱车的振动主要由驱动轴角度和传动轴关系引起。
应注意额定的车轮间隙。
方向盘的转动惯量也可以严重影响振动行为。
7.16 侧风感应度7.17 转向性能转向性能作为针对所有标准的通用性项目进行评估,即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
包括准静态回转在内的标准(见回转性能)。
7.17.1 评估转向性能评估是转向性能中所有标准的综合。
高于或低于平均值的个体标准值根据其重要性和频率影响转向评估的最终结果。
7.17.2 行使条件转向性能评估在整个测试环节中进行。
7.18 转向输入反馈转向操纵后,车辆反馈在考虑到转向反馈,沟渠影响,转向输入后的反馈及路面接触感下进行评估。
7.18.1 评估良好的公路接触面是通过及时的转向反馈和转向梯度效用,这将有益于转向性能的评估结果。
车辆应针对预先确定的转向输入自发且顺畅的做出犯哭,不会产生脱离预先确定行驶半径的偏移。
如果要修正转向角度,将产生转向输入和恶劣公路接触面的反馈。
7.18.2 行使条件各种载荷,车辆在专业试验跑道或高速公路上加速至最高车速。
7.19 转向反馈对车辆转向输入到车辆改变行驶方向所需反馈时间进行评估。
7.19.1 评估车辆反馈应自发从方向盘中心到给定转向角度进行反馈。
假设该反馈过慢或过快,需标记相应的等级并对评估结果降级。
7.19.2 行使条件加速至最高车速的转向反馈特性,转向输入应在区间+10%,转向角度速度约为20 - 50 %.7.19.3 注释7.20 梯度效应7.20.1 评估转向成效应随着转向操纵一同增长。
应在评估结果图上标明转向过度和转向不足并随之降低评估等级。
7.20.2 行使条件转向梯度的评估条件为直线行驶依据车速到方向盘角大约为± 30°.,转向速度大约为20 - 50°/s.7.21 转向反馈对车辆转向操纵后反馈7.21.1 评估在转向输入角度基础上的方向改变应有持续性。
如果车辆改变方向,即使转向角度保持不变,评估结果将降级。
转向输入后的反馈可以由前桥或者后桥引起,取决于车桥的弹性。
7.21.2 行使条件车辆直线行驶下进行转向反馈评估,预先确定一个转向角度并且保持直至达到稳定回转状态。
转向速度为y 20 - 50°/s,转向角度最大至20°(取决于车速)7.21.3 注释转向输入后的反馈有可能由于车桥或车轮过度弹性值引起。
7.22 公路接触面对转动操纵后由侧向力导致的及悬架系统柔顺力引起的显著的反馈力进行评估。
7.22.1 评估要求对转向输入有良好的反馈效应以及方向盘具有良好的路面反馈传递性。
7.22.2 行使条件直线行驶,回转,变道,各种载荷最高至额定载重量,最高车速,道路摩擦系数(干燥-光滑)7.23 中心转向感受转向力矩提升和车辆反馈小转向角度中心的位置感觉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