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压电机(滚动轴承)检修标准.docx

高压电机(滚动轴承)检修标准.docx

9、定子引线及线鼻子检查
1、引出线瓷瓶紧固、无裂纹。
2、引出线是否断线、少股,绝缘是否老化,线鼻子接线是否松动、过热。
1、核对截面和机械强度应足够。
2、绝缘应良好,不老化、不磨损,接线紧固。引出线铜鼻子与导线的焊接应可靠,焊锡丰满,导线无折断,引线板或瓷瓶应牢固正确、绝缘良好、无破损、裂纹及脱料现象。
5、新轴承安装前应进行清洗检查合格方可安装,严禁使用不合格及无厂家无型号的三无产品。安装时轴承型号要向外。
6、轴承内径与转轴的配合为基孔制,一般为过渡配合,大型、重载电动机则为过盈配合,一般轴的公差带采用m6,详见附录:轴承基础知识。
滚动轴承允许间隙参考值
轴承内径
(mm)
径向间隙(mm)
新滚珠轴承
新滚柱轴承
即(大—小)/大×100%<10%,
或各点空气间隙与平均空气间隙之差与平均空气间隙之比宜为±5%。
21、电刷与刷握检查(适用绕线电机)
1、电刷在刷握内应能自由活动,不得过松或过紧,与集电环接触良好。
2、电刷过短应更换。
3、电刷压簧要有适度压力。否则更换压簧。
4、刷握与集电环应垂直。
1、电刷与刷握间隙为0.1mm,接触面要在80%以上。
5、吹灰清扫
用0.2—0.4Mpa无水无油的压缩空气或吹尘器将转子静子大盖等吹净。再用棉丝擦净。用白布将线圈线各部擦净。
在吹尘清扫前,先检查转静子各部有无异常。
各部件无灰尘、油垢、静子线圈不得留有棉丝头。
6、静子检查
铁芯检查
可用小刀或改锥检查铁芯松紧度,松弛的可打入绝缘板制的楔子。
铁芯过热或扫膛的铁芯,可用高速砂轮进行局部打磨,再用37~39%的硝酸腐蚀,并出现片间铁纹。
3、其它同定子
11、鼠笼条检查
1、用改锥轻轻撬动短路环和鼠笼条,有无裂纹、折断、开焊、位移和显著变形等现象。
2、笼条两端伸出部分整圆用浸渍无纬玻璃丝带绑扎3层以上,并注意绑扎方向与实际转向相同。冬季应注意烘干。
3、发现笼条开焊断裂时,应及时进行补焊或更换处理。注意应讲究焊接工艺,防止端环产生热变形。
2、解体前的工作
1、拆开电机三相电缆接头,把接头三相短路并接地。拆开接地线。
2、拆联轴器护罩,拆联轴器螺丝。
3、拆地脚螺丝、地脚稳钉。
4、拆水管及通风冷却装置
5、吊离原位、吊面,或运至其它检修场地。
1、拆时做好相序记号,以免接线时接错。电缆接地线截面要大于25mm2。
2、如果两个联轴器之间没有相对位置记号,需替机械部分做好标记,以免连接时与修前状态不同。地脚的垫片做好记号,就位时按原位置恢复。
每个线圈勾手线的根部要用Φ6-10的浸渍涤纶护套玻璃丝绳缠绑一圈,并与相邻线圈的勾手线间穿接拉紧,使其沿整个圆周成为一体,里外勾手线分别进行绑扎。
3、线棒要见本色,表面要平滑、光亮,擦完后用洁净白布反复擦,布应本色,不易擦处应呈灰白方为合格。若绝缘老化,漆皮剥落,则应喷漆干燥。
4、焊接采用银焊焊接,然后半迭包浸渍的B级胶带(0.14×25mm594环氧粉云母带)8层,再半迭包无缄玻璃丝带1层。
2、水冷却器解体、对每根冷却铜管进行通刷,清除两侧水室的杂物,隔板进行防腐;
3、水压试验0.3Mpa,时间30分钟无泄漏。对有泄漏的铜管两侧用锥形堵封死后再做试验。铜管加堵的数量不应超过进水管(或出水管)数量的10%,否则需更换冷却器。
4、冷风室内清扫干净,筋、板、密封条无损坏,隔音海绵更换。
17、其它
2、装到中心后慢慢放下,取下装转子工具;
3、装大盖时与拆大盖相反,应先装前大盖,再装后大盖。
装前大盖:将大盖吊起摆正,用手推上然后用枕木、铝锤或铜棒轻轻敲击,使大盖逐渐均匀地进入止口,或用较长一些的轴承室螺丝往里叫。将稳钉按原位装好,然后对称地将螺丝拧紧,大盖装好后再装小盖。
注意检查端盖导风筒无变形,螺丝紧固,与风扇距离一般在3~4mm以上。
定子外壳、端盖、零部件、接地线等部分的检查
各部件无破损、裂纹、开焊、变形、缺失等现象;接地线各部分无压伤、折断及裂纹,截面符合要求。
18、组装前的工作
组装前应全部仔细检查电机各部件。
500KW以上电机应由班组、车间主任、技术员验收
1、静转子应无遗留物并清洁干净
2、组装记录应齐全,无误。
19、组装
1、用专用工具将转子水平吊起,专人负责看好四周间隙。缓慢地装进静子膛内;
1、用拉马时丝杠与大轴中心孔间要加护垫,以免损坏中心孔。
2、联轴器加热时速度要快,温度在100℃左右,不得高于200℃。
3、拆端盖前用塞尺或探尺测量定转子间隙,并记录。气隙差最大不许超过10%。
即(大—小)/大×100%<10%。若偏差超标,解体后应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对无法测量定转子间隙的大型电机,应采取在导风筒上开窥孔的方法予以解决。
10、转子铁芯检查
1、用榔头敲击固定铁芯的键是否松动、跑出。平衡块螺丝无松动、开焊。
2、磁铁应紧固,无松动、无磨损、无锈蚀,各组磁铁连接应紧密,通风孔应畅通。
1、铁芯花鼓轴镶嵌应紧密无移位(固定铁芯的键不得跑出),平衡块螺丝应紧固。
2、运行中振动大的、或怀疑铁芯有跑出现象的、或转轴弯曲的电机应校调转子静平衡。一般转子铁芯的偏心不大于指偏心大小之差)。
4、加润滑油。
5、对以上检查不合格轴承应予以更换。
6、拆卸轴承应采用拉马或加热的方法,不应用敲打法。新轴承安装时要用油加热或感应加热法,进行热套安装,其加热温度宜为80~90℃,不应超过100~120℃。
不与内外套磨擦,铆钉紧固。
3、标准见下表。
4、润滑油应清洁无杂物、不变质,加油量只加入整容积的1/2~2/3即可,转速高的要少加。也可先加满轴承,再加小盖的1/4~1/3。更换轴承时一般不低于E级,重要电机要用D级或C级轴承。
2、当电刷磨损至顶部凹入刷盒内2-3 mm时更换相同型号及相同尺寸的电刷。
3、电刷上的弹簧压力维持在12.7-18.1N之间。
4、刷握与集电环表面间隙在3-5 mm。
22、集电环与刷架的检查(适用绕线电机)
4、撬拆端盖时注意不要磕碰到定子线圈。
5、有稳钉的应做好稳钉位置记号。
4、抽转子
1、用专用工具抽转子(轴头应用铜皮垫住,要设专人监视静转子四周气隙)
2、转子抽出后平稳地放在枕木上,(要防止滚动)或铁马上。
1、转子应平衡,气隙应一样,不得碰坏线圈。如带风扇勿使其受力。
2、放在枕木上时为了防止笼条受集中的应力,应将枕木放在铁芯上,切勿放在笼条上。
1、松动超过槽楔的1/3要进行处理。槽楔出槽口部位必须紧固,且出槽口部分约为10~15mm,小型电机(100kw以下)为5~10mm。
2、如有跑出要加厚垫条重新打紧。
3、如有严重磨损应重换槽楔
4、槽楔无过热焦脆、无断裂、无凸出现象。
8、定子线圈检查
1、对于中小型低压电机应检查漆皮是否过热变色、脱皮、松动,槽口有无放电痕迹。
磨损最大允许值
20~30
0.01~0.02
0.03~0.05
0.12
35~50
0.01~0.02
0.05~0.07
0.20
55~80
0.01~0.02
0.06~0.08
0.20
85~120
0.02~0.03
0.08~0.10
0.30
130~150
0.02~0.04
0.10~0.12
0.30
14、轴承套的检查
3、解体
1、做好各部件的位置记号。
2、用专用工具扒下联轴器:小型电机可用三爪拉马或掳盘加千斤顶、大型电机一般用专门制作的四爪、五爪拉马,紧力大时要先用气焊把对其均匀加热。
3、拆开冷却水管、拆下冷却风室、取下风扇罩及风扇(需要时)
4、拆两侧端盖,一般先拆后侧端盖,后拆前侧端盖:先拆吊轴承室与端盖螺丝,再拆掉端盖螺丝,并用顶丝从对角顶丝眼把端盖顶出止口,用起吊设备吊好,然后从对角用撬棍把端盖撬出,水平放置在空闲位置。
轴承套(架)与轴承接触面是否有沟凹处,用铝锤或紫铜棒轻打轴承套四周,使之均匀地装在轴承上。测轴承环处绝缘。
轴承套与轴承接触面不得有磨损,与轴承接触面不得过紧或过松,轴承套装正,不得歪斜,轴承套不得有裂纹和损坏。
轴承套与轴承的配合可参照下表。
15、轴颈检查
在更换轴承时进行
对有轻微磨损或与轴承配合略松的轴颈,可在装轴承时涂乐泰胶620、680,磨损较严重的可进行补焊经热处理后再进行车削。
5、静子温度表送热工校验,测温元件直流电阻及绝缘电阻测量,一般绝缘电阻用250V兆欧表测量在0.5MΩ以上。
1、如果情况严重,应全部更换绕组(过热、脱皮),线圈松散可重新浸漆。放电痕迹要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如有此况,应进行处理。线圈绝缘应紧固,无过热变色、擦伤、断裂、焦脆和老化现象。从通风孔或风道口处检查线圈绝缘应平直完整,引线、小辫接头处绝缘应严密紧实、没有断裂、枯焦、酥脆等现象。漆膜脱落严重,应在彻底清扫后,重新喷原质绝缘漆。线圈端部、端部连线和鼻部引线的固定应稳固可靠。所有垫块、隔木及绑线均应齐全规正,紧固不松动,端环应紧固、绝缘完好、无破裂或磨损。端环与所有端部线圈都应紧固接触。
组装完后,盘动转子应灵活,不得有碰卡声。
20、塞气隙
这项工作一般对座式轴承电机进行,对于端盖式轴承的电机空气间隙已由厂家调整规定,基本不变,除事故异常更换转子及怀疑间隙偏差等特殊情况要求测量外,一般不进行这项工作。
用塞尺塞入静转子铁芯间,不应过松或过紧,(一般测上下左右四点,最少三点)
气隙差最大不许超过10%。
1、笼条和短路环应无裂纹、焊接良好,无开焊、夹杂、缺肉及断裂现象;强度足够,笼条无串动。铸铝转子表面应光滑平整;导电条和端环不应有气孔、缩松、缩孔、夹渣、裂纹、细条、断条和浇注不满、熔化等现象。转子笼条两端伸出的尺寸应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