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美术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学活动。
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的积极作用为现代教育所公认。
创造是儿童艺术的精髓,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能与真正的艺术家媲美的只有儿童。
美术活动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表现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令成人难以想象的创造潜能。
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是形成个性,开发智慧、潜能,拓展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创造性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
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警告说:“2岁—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
” 目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和儿童观的影响,还存在着种种弊端。
在培养目标上,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轻自由创造的培养。
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突出儿童作品模式化倾向,使之失去稚拙的天性。
在教学方法上,灌输法仍然被大量使用,很难摆脱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模式。
这种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为中心的模式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思考和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孩子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最重要的是对孩子潜在的创造力的扼杀和自我创新意识的摧毁。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本质就在于让幼儿懂得美、追求美、创造美。
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
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幼稚、肤浅,但有初步的审美意识,因此,正确把握方向,给予幼儿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是无可厚非的。
绘画不仅能激发幼儿美感、陶冶性情,并涉及幼儿兴趣、态度、情感、意志、智能、知识及身体发育诸方面,而且能促使幼儿在想象力、创造力,尤其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
教育专家认为:幼儿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而美术活动就是一个从感觉到艺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幼儿的绘画表现,制作手工物品的造型能力反映了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因此,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能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
我们美术教学的一泓活水再放异彩。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激发幼儿兴趣,拓展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的研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就美学而言,孩子们很小就对某种事物的“好奇”产生极大兴趣,并且带着极大的热情去讨论这些问题。
兴趣是幼儿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时,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这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
2、树立创新意识,寻找适合幼儿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美术内容的研究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
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所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是主要事务。
3、绘画后评价方法的研究
以往我们对幼儿的评价方式太过单调刻板,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孩子们对评价提不起兴趣,麻木。
现在我通常用几种方法:a.尽量展示幼儿的作品,使幼儿在评价时有对比,有参考。
b.请全班幼儿一起来评价。
c.老师评价。
在评价时,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挖掘幼儿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多激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增强他们的信心。
不光评价作品的效果,更主要评价幼儿在参与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实践,深入实践,在实践中找问题,发现亮点,依据实践教学,进行探索、实践、反思、再实践、再总结。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作品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分阶段进行课题研究。
四、研究的目标:
通过一系列美工活动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孩子从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更有自信,孩子们乐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享受创造的乐趣,并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促
进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促进自我成长。
五、课题研究内容、方法及主要过程
对于这次的课题《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准备在十个月内完成,本次的研究准备分以下研究步骤:
(一)初步研究策划阶段。
(9月-10月)
收集文献资料,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二)理论学习阶段(11月-12月)
1、听取有关的专题学术报告,查阅有关理论资料、视频等。
2、拟订课题计划。
(三)研究实施阶段(1月-2月)
1、按方案有计划的实施研究,积累资料。
2、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四)总结交流阶段(3月-4月)
整理各类资料,梳理原则和策略,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的成果
1.该课题教研活动,丰富了教师创新知识,锤炼了教师创新技能。
通过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听课、评课、教学评优等,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首先要丰富教师的创新知识,培养创新教学能力,帮助教师努力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学会反思,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自信的幼儿,因此、本人认真思考教学的得与失,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幼儿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教学过程中幼儿创新意识是否得到提升,教学方法是否灵活等等。
及时作好阶段成果汇报,撰写论文。
七、反思
虽然我们对在美工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创新意识的策略进行了初步了研究,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头和尝试,在注重孩子的想象和创造的同时怎样提升孩子的表
现力,需要我们教师更加潜心研究理论、研究教法、总结经验、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因班制宜的制定切实可行、灵活多变、操作性强的手段与方法。
因此,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让老师在实践与体验中真正有所得,有所悟,这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