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和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主张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 完整,是两岸的共同责任; 2、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国际社会以及任何 国家不得干预; 3、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愿意尽最大努力争取以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 4、密切两岸沟通,扩大民间的经济、贸易、投资、技术 、旅游、教育、文化各个领域的交流,造福两岸人民; 5、逐步建立两岸政治对话和军事互信机制,维护台海地 区的和平稳定; 6、反对台独,遏制分裂,决不放弃使用武力。
总而言之
美国战略重心偏向亚太给中国带来军事和政治上的进 攻,然而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一个和平的 发展环境,在“稳定压倒一切”这一大局的前提下,必须
在国内政局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灵活的对外战略,
放眼全局,立足长远,在韬光养晦的基础上,独立且灵活 地处理现实问题,同时继续发展与大国和周边国家的关
中美关系
一、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
新型大国关系
1、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的战略意图, 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 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
2、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 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建, 共同进步。 3、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 兼顾对方利益,在追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 化利益交融格局。
们心理上最不能接受的是中国的崛起。
二、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
日本政府在 7月1日傍晚的临时内阁会议上决定修改宪 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即使自身未受到攻击,日本也可 以为阻止针对他国的攻击而行使武力。
1、解除“集体自卫权”对日本有什么好处
提升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地位与作用,使之增强其国 际影响力,谋求确立政治军事大国地位。在与美军并肩作 战的名义下,日本将可以不受约束地参与美军的作战行动, 提升干预地区和全球军事事务的能力。同时,还将试图把 日美同盟变成亚太地区安全保障的主角,增强日本对地区 事务的影响力,企图再次主导亚洲事务。
美国目前之所以放纵日本的做法,主要是近来奥巴马 政府忙于应付叙利亚、克里米亚、伊拉克等问题,在这些 问题上,不但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却被俄罗斯普京和伊 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打的鼻青脸肿。美国原先提出的重视 亚洲的政策似乎无进展,加上削减国防预算的压力,美国 政府担心如果再不与日本加强在安保方面的合作,那么对 中国遏制将会大打折扣,重返亚太战略将遥遥无期。
“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
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 ”。 国家的主权是不容分割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中 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 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 两制”的前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掌握国家的最 高权力,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台湾、香 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分。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两 制”构想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③ 美国国内政治因素
④ 中国和平崛起的速度,军事力量的发展
冷战时期“半月形的包围圈”
当前“满月形遏制圈”
大力发展同蒙古 的军事合作关系
在阿富汗 和中亚驻军
在韩国和 日本驻军
发展与印度的 战略伙伴关系
加强同东南亚 国家的军事联 盟与安全合作
3、美国重返亚太的具体表现 ① 全面提升和东盟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关系 ② 继续巩固和澳大利亚的同盟关系 ③ 在东北亚方面,对朝鲜半岛事务和朝核问题方面,美国 继续实施军事应对方案,进一步发挥美国在这一地区的 主导权 ④ 在经济方面,美国以中美贸易不平衡为理由要求人民币 升值、采取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实施了“定量宽松” 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元“相对贬值”,进而扩大美国的 对外出口额,间接攻击中国
当前国际形势和新型大国关系
内容提要
一 当前国际形势
二 大国关系
一、当前国际形势
态势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态势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仍未改变 态势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阻力仍未减弱
12345
1:“一个主题”——和平发展
2:“两大公害”——霸权主义、恐怖主义
31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1、什么是重返亚太?
二战时美国是欧洲亚洲并重,二战后因为美国与苏联
两大集团对立对峙,美国战略重心放在了欧洲。苏联解体 后,俄罗斯实力大不如前,中国实力有了很大提升。美国 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将其战略重心东移加强在亚洲太平 洋地区的部署,以遏制中国的崛起。
2、美国为什么要重返亚太 ① 经济因素 ② 地缘政治因素
二、大国关系
中俄关系 中美关系 中欧关系 中日关系
中俄关系
中俄双方合作领域
第一,扩大经贸合作和相互开放,提升贸易质量。 第二,在航空、航天、核能、高科技和创新领域更多开展 联合研发、联合研制和联合生产合作,共同提升两国科技 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巩固和发展中俄能源全面战略合作。推进实施增供 原油、修建天然气管道、上游油气田开发、下游炼厂建设 等一批大项目,推动取得更多成果。 第四,密切人文交流,重点办好青年友好交流活动,加强教育 、旅游、媒体、卫生、体育、地方等领域合作,增进相互 了解与友谊。 第五,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 等多边框架下加强协调配合,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建立 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4、中国如何应对 ① 明确战略目标,继续保持国内稳定 ② 继续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加强周边外交,分化美国压 力 ③ 正确处理中美之间的关系 ④ 加强国防建设,尤其是海军的发展
三、亚太再平衡战略 本质上讲,再平衡不是什么新概念,它依然是在利用 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 地位。“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进 一步充实。 在2012年6月 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 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 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 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特点四:局部地区动荡局势短期内难以扭转
中东地区——伊拉克危机、巴以危机 高加索地区——俄罗斯VS西方 “颜色革命” 南亚地区——印度VS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地区;阿 富汗 塔利班 非洲地区——“越穷越打,越打越穷”
特点五:影响和平与安全的非传统因素增多
恐怖主义 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 海盗 粮食安全 疾病蔓延
41
2010年1月30日,美国政府宣布,美国 将向台湾地区出售“黑鹰”、“爱国者 -3”反导系统等近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美国的台海政策向来具有两面 性。 美国在各个时期的表述虽有所 不同,但其实质始终不变, 即 把台湾问题作为应对中国的一 张王牌, 把台湾视为其全球战 略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42
美国历届政府的两岸政策的基本构架是, 美国对华政策时而向台倾斜, 底线是不允 许公开独立; 时而向大陆倾斜,底线是不 帮中国实现统一。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对台军售接二连三。 现在,正值两岸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 时期,美国的思维从已从“ 防扁独” 转为 “ 防马统” ,以频繁军售拴住台湾的心。 看来,只要台湾问题一天不解决,美对台 军售就一天不会停止。 美国对台军售是一场“ 零和博弈” ,是加 剧两岸紧张局势和干扰中美关系的祸根。 43
2、实行“两种制度”,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统一的国家前提下实行“两种制度”,大陆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实行 资本主义制度,其中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尊重历史和现实得出的决策。另外,两种 制度长期不变,共同发展。 3、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的局面。(中央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 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在台湾、香 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不同于中 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在外交 、国际宣战、媾和文献服从中央政府外,它们拥 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中日关系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军“密苏里”号签字投降
一、中日150年关系备忘录 1. 第一个50年:两国同时走上了富国强兵的近代化之路, 结果是中国拱手让出了亚洲霸主的交椅。 2. 第二个50年:日本“闭上眼睛纵身一跳”赌得国破家亡, 中国在沉重的胜利后向平衡迈出关键一步。 3. 第三个50年:技术与西装下的奋斗使日本野心复燃,他
美国一贯的对华战略思想
美国一贯的对华战略思想是“门户开放”,即一个安 定的中国有利于对美国的商品和资本开放,也有利于对美 国的价值观开放,以便按美国的长远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 来影响中国的发展方向。当今美国的对华政策仍然是“门 户开放”政策的继续。 中美两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是中美两国 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事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许 多领域既有共同利益,也肩负着共同责任。 中美两国最突出、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要解决 这一问题美方必须恪守“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 联合公报。
系,积极参与多边外交,中国一定会战胜各种挑战。
影响中美关系的四类问题 涉台(最主要)、涉藏、宗教、人权 等中美关系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经贸摩擦和人民币汇率等将来可能日 趋突出的问题。 伊核、朝核等日趋复杂的地区热点问 题。 气候变化、核裁军、能源合作等全球 性问题的重要性日趋上升。
40
2013年,8月1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2013台 湾政策法案,除了鼓励对台军售外更是要求升格对台 关系级别,扩大台湾的国际地位,通过经济合作拉拢 台湾。此前7月2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谴责中国在钓鱼岛 和南海武力恐吓的所谓决议。严重挑战中国的核心利 益。 美国的上述举动让中国寒心并将给中美关系带来很多 不确定因素。
特点二:科技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 力量
科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有20世纪初的 20%不到,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 美国——四大联邦机构,实现全面领先的战略目标。 日本——“知识产权立国” 韩国——自主创新战略 印度——重点赶超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