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看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

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看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

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看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作者】邹根宝/黎媛菲/江畅【作者简介】邹根宝,男,1944年生,江苏泰州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

现为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中国英国研究会副秘书长;黎媛菲,女,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江畅,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专业硕士。

【内容提要】随着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英国与欧盟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引起了众多关注,其中英国加入欧元区的问题更是成了舆论的焦点。

英镑加入欧元是大势所趋,然而,出于经济政治和历史的种种考虑,英国国内各阶层对是否加入欧元区存在不同态度。

如何看待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成为决定英国是否加入欧元区的关键。

本文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入手,综合分析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利与弊、迟迟不加入的原因,五项测试达标情况,并对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作出预测。

【摘要题】国别经济【关键词】英镑/欧元区/全民公决/五项测试标准中图分类号:F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03]10-030822-0785一、关于英国加入欧元区问题的背景(一)欧洲加快了一体化步伐自2002年初欧元正式面市流通以来,欧盟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势头愈显迅猛:欧元区]2国家取消原币,真正实现单一货币和统一的经货联盟;欧盟东扩进入决定性最后阶段,2003年4月与10个申请国签署入盟条约,2004年欧盟将扩大到25国,经济和政治实力也将更强;一支6万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加快组建步伐,2003年欧盟独立防务正式形成,与此同时,有关2004年制宪大会也进行了实质性筹划,一部划时代的欧盟宪法即将诞生,政治联盟随之巩固。

这一切表明一个实体性统一大欧洲已孕育成形,随着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的加速,欧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真正强有力的世界一极的战略目标在实现中。

而作为欧盟主要成员国的英国,至今还游离在欧元区之外,其与欧盟的关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意义重大。

(二)英国与欧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1.英国政府的对欧态度从二战后初期的保持距离甚至对立,转变为申请加入欧共体却一直三心二意,难于合作,直到目前在欧盟中自我选择的孤立状态,英国政府的对欧政策保持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其主要原因包括对欧洲一体化带来的主权转移过程的疑虑和反感,也包含了对英国与欧洲大陆经济结构差异的现实考虑。

战后英国一直由保守党和工党两大政党轮流执政,两党的对欧政策存在着一些具体差异。

从撤切尔夫人到梅杰,保守党在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和性质等原则性问题上,坚持政府间合作的性质而反对更大程度的超国家一体化,限制欧共体机构职权的进一步扩张。

而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工党却采取比较亲欧的态度。

立足欧洲,力争在欧盟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是英工党政府对欧政策的核心。

1997年上台的工党布莱尔政府摒弃了保守党政府的完全孤立于欧洲的捣蛋鬼角色,强调改善英国和欧盟之间冷淡僵化的关系,更加积极地参与欧洲事务。

然而在维护国家主权、强调政府间合作性质这一根本原则上,布莱尔政府与保守党政府并无本质区别,一旦欧洲一体化建设与该原则抵触,就会立即引起顽固的疑欧情绪。

是否加入欧元区是目前英国关于欧洲问题辩论的核心。

疑欧派认为统一货币将破坏英国现存的竞争能力,而且必然导致欧盟向联邦式一体化的迈进,是对英国主权的直接威胁。

而亲欧派则认为统一货币是统一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英国独立于统一货币之外,将错失对英国至关重要的统一市场的经济利益。

鉴于国内公众舆论对欧元的怀疑态度,工党政府也只是强调保持加入欧元区选择的开放态度,并承诺将通过公民公决来作出决策。

2.欧元区国家及欧盟机构的态度(1)欧元区国家:欢迎但心存疑虑。

英国加入欧元区有利于欧州一体化的发展和欧元区实力的增强,欧元区国家对英国的加入基本表示欢迎,而对英国迟迟徘徊在欧元区门外的做法感到失望和不满。

作为欧元区的核心国家德国,希望英国政府正在着手进行的改革能够对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各项经济测试标准有所帮助,并尽快为举行全民公决铺平道路。

(注:苏蔓薏:英国对欧元说不,《国际金融报》,2003年6月11日。

)然而,英国在欧洲议会当中的不合作态度和影响力,也使得欧元区诸国对英国加入欧元区在未来的政策导向上产生了一些疑虑。

英国包括工党和保守党在内的各党派,在欧洲议会内部与积极促进联邦化的他国派系一直在进行政策主控权的竞争。

而欧洲议会由跨国党团组成,党团在议会工作的组织方面和影响议会的决策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为英国打入欧盟权力核心,通过政党操纵、控制其决策提供了可行性。

(注:Christopher Lord:《What Role for Parties in EU Politics》,European Integration,2002,Vol.24,No.1,P39-P52.)例如,在欧洲议会第一大党团欧洲社会主义者党团中,英国工党以62席高居榜首。

考虑到英国加入欧元区后其工党在欧洲议会中的姿态,欧洲大陆国家担心权力的转移从而导致它们利益的损失。

(注:Corbett Richard,Jacobs,Shackleton Michel:《The European Parliameat》,1995 London,Cartermill,P15-P18.)(2)欧盟机构:支持但标准上不让步。

欧洲央行行长杜伊森贝赫表示,希望英国尽早加入欧元区,但欧洲央行不可能为了英国而改变反通胀的政策策略。

他指出英国加入欧元区是英国人民自己决定的一个政治问题,实际上暗示了在英国加入欧元区的经济问题上对英国做出让步的可能性极小。

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德、法等国对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心态,既不反对英国的加入,但也不是十分的热心,特别当英国的加入意味着它们可能要做出较大让步甚至面临利益损失的时候,比如英国希望能以低于现行汇率的换算标准加入欧元区。

实际上,英国已基本满足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所有条件。

尽管英国是欧元区的一个局外国,但在许多方面已经比有些局内国更接近欧元区的核心经济标准。

例如,自1999年秋以来英国的物价涨幅一直低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2001年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欧元区内可排在最低的第三位。

现在的问题是,英国自己是否要加入欧元区。

(注:刘桂山:尽管调整税收政策依然面临三大障碍,英国离欧元区还有多远,《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5月9日。

)#p#分页标题#e#二、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一)布莱尔政府提出五项测试标准在英国加入欧元区的问题上,英国国内一直争论颇大,反对党坚决反对,相当多民众不赞成,而布莱尔政府在加入欧元区的问题上立场是坚定支持的,表示英国应该尽早加入欧元区。

布莱尔2002年就欧元流通发表讲话时说:欧元已变为现实,如果我们持续避开欧元或是装作欧元不存在将是十分愚蠢的想法。

(注:TOM财经新闻网:/Archive/。

)当然,为了应对反对党和民众的情绪,政府的这种表态还是留有余地的,而且工党政府内部对欧元的看法也不尽一致,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英国首相布莱尔和财政大臣戈登布朗的意见分歧。

相比布莱尔对加入欧元区的积极态度和坚决信心,布朗坚持认为,必须根据英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加入欧元区。

1997年由布朗提出了工党政府的五项经济测试标准,来审核英国是否具备加入欧元区的经济条件。

(二)五项测试标准的基本内容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主要考察加入欧元区是否会在金融、就业、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通货膨胀方面对英国产生负面影响。

这五大问题个个紧扣英国前途命运。

具体如下:其一,一致性:英国能否与欧元区的单一利率舒适共存?其二,灵活性:如果问题发生,是否有足够灵活性来解决?其三,投资:是否为决心长期投资英国的企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其四,伦敦城:采用单一货币将怎样影响伦敦城的金融服务?其五,稳定、增长和就业:加入欧元区是否有助于经济增长、稳定,是否能长期拉动就业?(注:《国际商报》,2003年6月24日第4版。

)早在1998年,布莱尔对国会发言的时候就承诺,如果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得到满足,英国政府将下定决心支持一项加入欧元区的政策。

(注:英国《泰晤士报》网站/。

)随着2002年欧元开始流通,英国也进入了对这五项标准的评估阶段,布莱尔在这期间加大了推动加入欧元区的力度。

然而,也有舆论认为,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并没有起到推动英国加入欧元区的作用。

相反,正是他所提出的五项检测标准,导致了工党政府在欧元问题上6年的犹豫徘徊,并为那些反对加入欧元区的人提供了借口。

三、关于英国加入欧元区问题的分析(一)经济因素1.英国政府五项测试标准评估情况2003年6月9日,英国政府为加入欧元区设定的五项测试标准的评估结果浮出水面。

布朗在英国议会宣布:虽然各项指标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除了金融服务条件已经满足之外,其他四项条件均未完全达标。

其中,结构性差异是一致性标准的阻碍;对于灵活性标准,布朗认为:我们不能确定是否具备足够的灵活性来应对各种可能的压力;而关于就业和投资预测的标准只有在解决一致性和灵活性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只有伦敦城保持金融服务竞争力一项达到标准。

根据政府评估结果,英国还不具备加入欧元区的经济条件,英国将制定新的改革计划,促进英国与欧元区经济实现融合。

(1)一致性和灵活性标准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中,英国未能通过最主要的测试,即经济周期和结构的一致。

布朗报告指出,虽然英国的通货膨胀程度、利率、债务和财政赤字都已经和欧洲同步,但英国经济景气循环更接近美国而不是欧洲。

英国的增长步调和欧元区核心德国有较大偏差,欧元区失业率远高于英国(见下表),且多为结构性失业,这说明英国和欧元区经济循环远未完全趋同,经济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它们将应对不同的经济冲击,并且对不同经济冲击的反应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英国的产品和劳动力市场要比欧元区灵活而有弹性,英国房屋市场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较欧元区国家更为敏感,因此在加入欧元区后,一旦由于经济步调不相容产生经济冲击,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会更大。

1998年-2003年1月英国和欧元区国家的失业宰比较(%) 19981999 2000 2001 2002 2003.1英国 6.2 5.9 5.4 5.0 5.0 3.3*德国9.1 8.4 7.8 7.7 8.2 8.6法国11.4 10.7 9.3 8.5 8.7 9.0欧盟15国9.4 8.7 7.8 7.3 7.6 7.9欧元区10.2 9.4 8.5 8.0 8.3 8.6美国 4.5 4.2 4.0 4.8 5.8 5.7日本 4.1 4.7 4.7 5.0 5.4 5.5*该数据系2003年3月。

引自《国际金融报》,2003年6月11日。

资料来源:依据[英]Financial Statistics,May 2003,London:TSO.P110,和Euro Statistics,April 2003,European Commission,P59相关表格整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