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合唱,是歌唱的最高形式,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表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合唱训练能培养孩子从小具有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受和集体观念。
在合唱训练中,既能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又能进行多声部演唱,使学生的歌唱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理论依据(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合唱教学是一种能用较少的经济投资,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方式,是一种经济、简便、最为普及的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育形式。
开展合唱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体现了以下三方面的意义:1、合唱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发展审美情趣的需要古今中外五光十色的合唱作品,它们的形式美、内容美,必然要通过演唱才能反映出来。
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队员们要运用理性、感性知识去解决一系列技术和艺术的问题,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在对合唱歌曲的演绎和创作过程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审美情趣得到发展。
2、合唱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群性教育的需要社会的安定、进步,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分工合作,这在合唱活动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合唱是一种用人的声、音、色编织起来的立体声音艺术,它的最大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协作。
即个人服从集体、个性服从共性、群体服从指挥、指挥服从音乐的复杂调节过程。
合唱教学并不旨在合唱本身,而是归结到培养有机的、整体的反应方式的教育。
学生在合唱活动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3、合唱教学是打造学校特色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县直重点小学,历来重视艺术课程的实施。
开设了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合唱教学就是其中之一,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在平时的课程实践中,从孩子们对课程的喜欢,我感受到了那份责任,怎样把合唱教学开设好,而且能形成学校的一大特色,使合唱教学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的问题走向。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以人的发展为本,就是既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也要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理念与我国的新课程理念有着异曲同工的指导作用,如:音乐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发展;音乐是每个小孩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不是某些音乐天才的特权;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因为它是自由而且可以接近的。
以班级为单位的童声合唱教学实践,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和柯达伊教学法,充分利用集体歌咏、合作学习和表演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群体协调能力和宽容理解、共同参与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相互尊重合作的精神。
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他人、人类,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
申请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教学班孩子们的声音条件、乐感,兼顾他们的兴趣爱好,把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技能的训练隐藏于课堂情感教学与情景教学之中,采用快乐地、易学易练的方法、合理地利用时间,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引领孩子们一步步进入合唱的。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及解决问题(一)简要分析目前国内外合唱研究状况美妙的人声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
演唱优秀的童声合唱对于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形象思维有着积极地作用。
作为童声合唱的个组成部分,小学音乐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在我国的小学校园普遍得到开展。
合唱教学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意识。
学校合唱训练更可以通过训练来教化我们的学生,净化孩子们的心灵,让学生在歌唱中充分体验真、善、美,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角度出发,针对其现状及所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期望能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实践提供依据,发挥一定的实际价值。
柯达伊教学法,是柯达伊创立的代表匈牙利当代音乐教育的内涵极为丰富的教学体系,他的一大特色就是重视合唱。
在我国,随着美育正式写进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小学合唱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显著加强。
这一成效显现在合唱艺术课程和学校社团两个方面。
这些成效首先在大、中型城市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低年级开始,着重抓好节奏、音准、正确的发声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唱好齐唱,为学习合唱打好基础;中年级开始进行合唱的基本训练,由二部轮唱过渡到二部合唱;高年级加强进行声音控制力训练,逐步提高合唱要求。
本课题的研究起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于掌握科学的歌唱技能技巧,呈示和谐、统一、均衡、生动富感情的合唱,着力于审美情感和能力的形成。
1、寓教于乐原则采用“愉快教学法”,寓教于乐。
首先要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和热爱,引导学生亲近音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有了解音乐的欲望,让他们从音乐中感受到大自然及周围熟悉的事务。
2、实践性原则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演唱,通过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在反复的实践中提高音乐素质,发展创造力。
创造音乐环境,使其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
3、情感性原则歌曲演唱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用于真实的感情表达歌曲的音乐内涵,学生对此不能做正确的理解,因此教师首先应动情,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情感,喜、怒、哀、乐,均有所动。
这样,才能把歌曲演绎得更好。
4、全员性原则我们的合唱教育不是面向部分学生的演唱技能提高或以获奖为目的,而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全员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合唱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并在教育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合唱教学能培养学生有较好的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养成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合作、互相尊重、文明高尚的情操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它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
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组织良好的合唱教学,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有情感的歌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从而喜欢音乐,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音准与节奏感,同时激发振奋他们的乐观精神,丰富其形象思维能力。
2、在合唱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好的合唱演员就是一个好的独唱演员,而一个好的独唱演员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合唱演员,缺乏了组织纪律性和协调性,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
在合唱中,发出异样的声音会破坏合唱的整体性。
从而教育学生做人也要和同伴和睦相处,融入集体。
3、为校合唱队培养人才和后备力量,建设学校校本课程的特色。
4、用教学实践支撑教学理念,逐步提升班级合唱的品质,丰富拓展童声合唱这一领域,为理论的发展和教学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课题研究目标1. 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爱好音乐,与音乐交朋友,终身享受音乐。
2. 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促进合唱的普及和发展。
3. 学习合唱知识和合唱技能,能够自信地、和谐地,富有表现力地歌唱。
提高音乐审美情趣,分享合唱乐趣,全面发展音乐素养,品尝成功的喜悦。
4.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和声王国里接受熏陶,树立进取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不断的协调、磨合当中,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5. 积极开展合唱活动,打造合唱特色,建设学校艺术文化。
(二)课题研究内容与措施1、合唱教学中音乐素养的提升(1)音乐教师的培训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所以对音乐教师的培训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必要途径。
通过校本教研等方式对合唱教师的合唱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她们从事合唱教育研究的能力。
(2)规范扎实的合唱课堂构建——合唱必修课立足于“普及全体”的合唱课堂,每周一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和歌曲的教唱工作。
——合唱选修课由具备一定演唱能力的学生参加,由合唱教师或合唱特长生担任教歌者。
2、合唱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1)在兴趣盎然的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定期开设音乐欣赏课,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充分感受音乐美;在音乐欣赏课中创设模拟场面,培养更高层次的欣赏美的能力;运用欣赏技巧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在润物无声的合唱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下课歌声提示。
将脍炙人口的经典合唱歌曲录制下来,作为上下课提示歌声,让学生终日沉浸在优秀歌曲的熏陶之中,进行美的陶冶。
——“午休一歌”。
选择一些经典合唱曲目在每日午休时播放,让校园里时时、处处充满歌声,让学生生活在经典曲目的浸润中。
——设立“合唱角”。
在学校走廊的宣传栏和教室里设立“合唱角”,刊登一些合唱知识、视唱内容或者优秀的歌曲介绍,定期更换。
3、合唱教学中的群性教育实施(1)合唱主题活动中的群性教育。
根据合唱活动中不同角色的分工举行“假如我是领唱(伴唱、指挥、伴奏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探讨合唱活动中应该如何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何处理各种角色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团结意识与合作意识,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合唱课外活动中的群性教育在学生的主动策划与参与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筹划、组织、排练以及演出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潜移默化地实施群性教育。
——成立合唱社团。
在“班班有歌声、人人爱唱歌”的思想指引下,成立“校合唱团”、“班合唱队”等合唱社团,由社团成员做主为合唱团(队)命名,在老师指导下明确团(队)员的分工,并定期开展活动、参加演出。
——合唱节。
将每年10月份“金秋之声”为学校合唱节,在合唱节中举行“合唱比赛”、“我是小小指挥家”等竞赛活动,并将每个班级在一年中的合唱活动和成果在校园内予以展览。
4、合唱教学中的校本课程建设(1)制定临沭第一实验小学合唱教学课程标准、培养体系。
(2)选编合唱曲目,建设学校合唱校本课程——合唱曲目的选择。
在合唱曲目的筛选中,应选择那些能体现时代精神,富于童趣的艺术水平较高的经典曲目编入校本课程,提供给学生。
——合唱曲目的改编。
将优秀的儿歌、童谣改编成合唱曲目儿歌和童谣是深受孩子喜欢的文学作品,将这类文学作品中的精华选择出来,改编成合唱曲目,不但能提高学生合唱的兴趣,还能降低合唱教学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