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1、★杭州婚礼习俗★2、★沈阳婚礼习俗★3、★石家庄婚礼习俗★4、★成都婚庆习俗★5、★济南婚庆习俗★6、★福建婚庆习俗★7、★烟台婚庆习俗★8、★聊城婚庆习俗★9、★江西婚庆习俗★10、★台湾婚庆习俗★11、★安徽婚庆习俗★12、★上海婚庆习俗★13、★北京婚庆习俗★14、★广东婚庆习俗★15、★温州婚庆习俗★16、★宁波婚庆习俗★17、★东北婚庆习俗★18、★湖南婚庆习俗★19、★河南婚庆习俗★20、★天津婚庆习俗★21、★山西婚庆习俗★23、★厦门婚庆习俗★24、★云南婚庆习俗★25、★海南婚庆习俗★26、★武汉婚庆习俗★一、说媒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

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

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二、订婚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 ,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三、行聘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

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四、发奁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

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

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

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富齐全,唯眠床必须男家准备女方家长必须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 ,以讨生儿育女化生的吉利。

五、迎娶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

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

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 ,俗称“别亲酒”。

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

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出发,到女家后停在厅上。

新娘由喜娘伴随着遍辞父母和家属亲戚,然后,由一人执红烛,一人执红灯笼,引上花轿。

花轿由四人杠抬,官宦人家还可以鸣锣喝道。

这也是浙江女子出嫁的特殊风俗,相传系南宋康王赵构为感谢宁波女子救命之恩而特地封赠的“半副銮驾”。

六、三朝回郎即新亲上门,就是女方亲属上男方去,旧时都要在结婚第三天举行。

现在男方习惯第二天就邀请女方父母及兄弟姐妹上门。

旧时还有吃三道茶等礼节,现在吃一餐新亲上门酒。

婚后三天,新郎偕新娘一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俗称“双回郎”。

旧时,新娘回娘家,多则住一月,少则七天,再由新郎接回家五四运动后,知识界渐渐带头自由恋爱,文明结婚近年来父母包办婚事已经少有,但结婚讲排场习俗仍存。

2、★沈阳婚礼习俗★沈阳婚礼习俗简述1.“喜车”出发新郎由长辈、童男、童女等相关接亲人员乘车出发,一般来说,去时人员是单数,回来则是双数。

2.“喜车”到达新娘家(1)敲头道门;(2)进门后,向女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3)敲二道门,此时新娘的同学和朋友可“堵门”逗趣;(4)进二道门后,向新娘献手捧花(也可摆出单膝跪地造型);(5)互相佩带胸花(一般双方都将胸花佩带至对方左侧胸前);(6)新郎、新娘吃“喜面”,(一碗面条、两双筷子、两个荷包蛋);(7)新郎、新娘与女方父母及亲属合影留念;(8)抱起新娘上“喜车”,在“喜车”上,新郎给新娘穿“踩堂”鞋。

3.“喜车”返回新房(1)“喜车”在前,新娘的父母、亲属、宾客按顺序坐随后车,沿另一条行车路线开往新房(2)新郎、新娘下“喜车”后,燃放礼宾花、踩响球等;(3)新郎母亲将新娘手中的鲜花或“喜盆”接过(俗称聚宝盆);(4)新娘向男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5)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男方父母合影;(6)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双方父母合影;4.参观新房(1)进入新房后,新郎、新娘喝红糖水;(2)新娘坐在“喜床”上,俗称“坐福”(3)新郎、新娘在“喜床“上合影(4)邀请双方亲属、朋友参观新房,并与新郎、新娘合影留念。

5.“喜车”抵达酒店(1)新郎亲朋在酒店门前迎候,再次放礼宾花、踩响球等;(2)新郎、新娘在宴厅门前迎宾;(3)主持人选择吉时主持典礼。

6.拜席及四彩礼(1)新郎、新娘,在“拜”席时按照先娘家席,后婆家席,先亲属,再领导、再同志、再邻居,后同学、朋友之顺序进行敬烟或献花;(2)敬娘家烟时,由新娘持烟,新郎点火,新娘要加以介绍。

给婆家花敬烟时,新人角色互换;(3)新郎父母或兄长在新郎、新娘“拜”席一段时间后,向客人敬酒,顺序同上;(4)宴席中,有客人离开时,新郎、新娘相送至酒店门口;(5)男方父母适时给女方来宾中的小孩赏钱;(6)如果酒店给老丈人桌加菜时,新娘父亲要给厨师赏钱;(7)新娘父母要离开时,新郎父母应为其送上四彩礼:离娘肉一块(要带皮、带两根肋骨);鱼品一份;粉条一把;大葱数棵,用红丝线系活结。

7.团圆饭新郎父母和家人接受新娘、新郎的敬酒,并对他的婚姻表示祝福。

3、★石家庄婚礼习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婚女嫁是人生之大事。

过去石家庄一带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青年男女是不能自由恋爱的,婚姻大事只能听父母之命,靠媒约之言。

婚嫁礼俗繁锁且带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

一般的成婚程序和礼俗如下:一、提亲即男家委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同意议婚,则男家再去女家求婚,俗称“说媒”。

旧时重“门当户对”和“以命相择”,流传着“门对门,户对户,豁拉口子对栅栏”的民谣。

一般地说,男方托媒人去提亲时,首先把自己的身份、土地、财产及自己子女情况做个全面的考虑,与女家的情况是否搭配,就是说双方条件差不多。

但也有媒人受人重礼,弄虚作假。

女方父母若有意,就托人探听男方情况,如果认为门户相当,男女两家就各办庚贴。

庚贴有用红纸做的,上写成婚子女的姓名、年庚、三代、籍贯、俗称“四庚贴”,以后双方交换。

二、问名俗称讨八字。

“八字”是根据每个人诞字的年、月、日、时,各用天干、地支的两字相配,四项共有八个字,所以称“八字”。

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每个人都属于五行中的某一种“命”,如金命、木命、水命、火命、土命等,凡五行相克者都不能成婚。

媒人先持男贴到女家,将女子的生辰八字,连同彩礼写于男贴之背面,由媒人带给男方,男方请命先生“合肖”,占卜吉凶,如男女年庚八字无“冲吉”,双方父母同意,即可订亲。

当然也有其他说道,如“女大一使不得”,“妻大二生一对”,“妻大三抱金砖”等。

三、换贴男女双方的婚事说定后,要举行一次换贴,换贴的日期要选吉日进行。

男女先遣媒人向女方议聘。

男方将议订聘金和新郎的庚贴放入小匣子内,并用红布或红绫将小匣包裹,连同彩礼(包括钱币、衣物、食品),由媒人送到女方家。

女家收下聘金、彩礼和男方的庚贴后,女方出将庚贴放入原匣内,连同回送的衣着嫁妆喜果等由媒人转交男家,这一程序叫做换贴四、过大礼这是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

送过彩礼的婚约才算正式生效。

旧时一般男家要给女家100—200块现洋,衣料、手镯、戒指等礼品。

结婚前还要“抬食箩”(用三层长方形的木板成的架子),至少要送三架食箩,上面堆放着大米、挂面、馒头、猪肉等,由数人送抬着到女家。

五、婚礼筹备成婚前要选择成婚日,择双双日,诸如四月初四,八月二十八等,或三六九吉日。

选后好,男家备好礼物和衣料,红柬贴上写明迎亲日期要媒人转交女家,通知亲友婚礼日期。

并开始清整院落,粉刷、布置新房。

新房内挂上喜画,有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

窗花,常有喜鹊登梅、鸳鸯戏水、双飞燕子、并蒂莲子等。

家中遍贴喜联和红“喜”字。

喜联多用“百年合好”、“白头偕老”、“花开并蒂”、“绾结同心”、“宜室宜家”等。

女家收到男方红柬贴后开始置办嫁妆,迎请眷属,邀请男女还客。

家族长辈请出阁闺女吃“离娘面”。

六、成亲成婚那天,双方有“姑不接,姨不送”之忌讳,且接送双方不得委托寡、二婚头或属相与新娘新郎相克者。

这天是男家大喜之日,房前屋后,院里院外,都以清水泼地,打扫得一尘不染。

门前悬挂红灯,院子里,房檐下挂满了亲友们送来的喜幛、衣料、被面,处处呈现出一片热烈欢乐的景象。

迎娶时鸣放鞭炮,红灯伞仗,锣鼓喧天。

有条件的还请仪仗队、唢呐伴奏。

到了女家门前,女家故意事先将男方人“拒之门外”,待男方将“过门礼”从门缝塞进去方才开门迎接。

然后引至客房招待吃茶点和“下马面”。

新娘在上轿前开容(又称开颜),即用线将脸上的汗毛绞去。

梳妆后与亲人拜别,然后用红头巾盖头蒙面,红巾四角缝上枣子、花生、铜钱(即早生贵子之吉利),胸前挂一镜子,以“避“凶光。

在迎亲曲中,由其兄背人花轿,并有一小兄弟或子倒辈相随于轿后,谓之“押轿孩儿”。

由女家起程时,新郎骑马在前,男陪客、男娶客北马相随。

由女方长辈或平辈两位男性亲属,跟随新郎花轿左右,手把轿杆随行,押送嫁妆,俗称“送客”。

女送客在轿后骑马或坐车相过去石家庄有些地方兴这么一个风俗,闺女在上轿前哭几声娘,以表示难分难离之意。

传说很久以前,有这么娘俩,相依为命过着苦日子,娘织布,女儿纺线,紧干慢干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娘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心里更有着急,总得给女儿找个婆家呀。

于是娘委托媒人给女儿说了个婆家,并订了迎娶的吉日。

眼看着喜日一天比一天接近,娘俩的愁也一天比一天深。

等到男家花轿来到门前,女儿望着娘的满头白发和枯瘦的脸,想到自己一走,娘的日子怎么过呀,还不活活饿死吗?想到这里抱住娘的头大哭起来。

这哭声感动了一位过路的神仙,看见这娘俩哭得这么可怜动了善心,用手指了指姑娘脸上的泪花,这泪花就变成金光灿亮的金豆子,姑娘看见有这么多的金豆子,足够娘下半辈子吃用啦,就高高兴兴地梳洗打扮上了花轿。

从那以后,凡是姑娘上轿,都是迟迟不愿上轿,实在拖不下去了,就抱住娘大哭几声,就是没有泪,也要挤出几颗泪珠子,好让金豆子养活娘。

年深日久便形成了“闺女离娘,大哭一场”的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娘娶回时,要绕村串庄,不准许走原路,谓之不走回头路。

一路上爆竹声声,唢呐不停地吹奏,好不热闹。

轿至男家停在门口,新郎下马向花轿三揖,谓之拜轿神。

新娘由伴娘搀扶出轿。

新娘扯彩进门之后,先从火盆上跨过。

象征婚后日子“火火爆爆”。

然后踏红毡进入中堂拜堂成亲。

这时由事先请来的德高望得的人作傧相(司仪),主持婚礼仪式。

这是傧相出班先唱道:“傧相傧相,两步一丈,龙凤鸳鸯,和谐一双。

”接着念喜歌,歌词都是吉庆语,如“鸾风和鸣”、“花好月圆”、“新房一闪红花开,家有金斗供龙牌”、“相府门上挂彩绸,千金小姐配王候”之类。

然后依次唱: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三拜祖宗;四拜彩郎;五拜土地;六拜春萱;七拜亲朋;夫妻对拜。

新郎新娘行过八拜大礼之后,接着交杯换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