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注重文本,加强审题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吴素芳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在散文阅读答题时关注文本内容,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2、加强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审题眼光。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幻灯片1——标题教师:同学们好,很高兴来到甪直中学这个美丽的学校来给大家上课。

今天我们进行的是现代文大阅读中散文阅读的复习指导。

再近几次的高三模拟考统批中,我一直批现代文大阅读部分,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同学们也有很多的困扰,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二、散文阅读题型三大问题幻灯片2——1、对文本的研读不够2、审题偏差或不全面3、答题方法、思路不明确三、注重文本理解(一)为何要注重文本解读今天我们着重来研究前两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为什么要注重散文的文本阅读呢?最近忙昏了头,先一起看几幅图片吧!幻灯片3—6:春天的樱花烂漫、海棠垂丝、梨花似雪、桃花娇艳我突然很有感触,想到这样一句话:当你无心关注那一树树春色时,你就错过了春天!试卷上的一篇篇散文不就像那一树树的梨花、海棠、樱花和桃花吗?这里有你不曾见过的美景,有你不曾经历的人生,有你不曾体悟的情感与哲理。

即便是考试,即便为了分数,我们也不能忘记了语文的本质,她是美丽的。

因此,当你无心关注文本时,你就错过了分数!幻灯片7不妨来看两道题目:幻灯片8——1、零模《歌的高度》: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中的难处有哪些。

(4分)2、一模《另一片天空》: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一片落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分)分析:1、平均分2.6,大多数学生还是能答到一点,即女文工团员由于严重的高山反应,身体较差,发着高烧,但另一点由于她是个舞蹈演员不擅长跳舞却有许多学生没看出来,理解出现偏差,把十分纯洁的事情想歪了,“因为在深夜,她一个女文工团员在那么多男的汽车兵面前表演十分害羞”,对文本的研读明显不够。

如果理解了本文是在赞颂女文工团员纯洁高尚的精神品质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答案了。

2、平均分1.8,得分情况不理想,从结构和内容上去回答,结构上明显就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或严谨”,2分,后面的4分得分有一定难度,大多数学生能看到内容上有“点明题旨”或“阐明作者的观点”已经不错了,难在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文本的理解依然是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只注意到“凝视和想象”,其实不仅是这样,作者为什么在一片落叶上看到了那么多东西?他是借助“凝视和想象”,从而达到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才是最关键的,此外,这是一种心境,是宁静的、悠远的思想境界,和前面提到的“奔走张望”这种浮躁的、汲汲于功名的心态是不一样的,作者要表达的就是对于后者的否定好对前者的肯定。

这4分,难,但难的并非奇怪,学生还是要戒浮躁,即便是考试,依然要静下心来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

(二)如何进行文本阅读——感知美文不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走进美文。

1、课堂小练习:阅读冰心的《图画》,完成思考题(3分钟)幻灯片10——图画冰心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

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两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

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瓦颓垣,剥落的红门,却深深掩闭。

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感慨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

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

城垛般的围墙,白石的甬道,黄绿琉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

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

暮霭里,融合在一起。

难道是玉宇琼楼?难道是瑶宫贝阙?何用来搜索诗肠,且印下一幅图画。

低头走着,一首诗的断句,忽然浮上脑海来。

“四月江南无矮树,人家都在绿阴中。

”何用苦忆是谁的著作,何用苦忆这诗的全文。

只此已描画尽了山下的人家!(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1年7月5日)思考:本文描绘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幻灯片11——学生简要分析:主要描写了两幅图画:断瓦颓垣的故家陵阙生机盎然的平原村居对比,写出的是感慨兴亡,还是乐观旷达?(后者)为什么?——圈点出关键词3、方法指导:※圈点勾画——圈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划出值得深思的词句要求:每位同学的卷子上每段都要有圈点(出示教师示例),但不能为了圈点而乱画※读完后起码问两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而写?4、《司马祠》文本阅读实战幻灯片12——检查学生课前的圈点勾画,请学生回答:写了什么?为什么而写?参考:描写了司马祠所在的地方及环境,司马祠本身,由司马祠产生的联想,表达了对司马迁的崇敬以及对司马迁精神的赞颂。

※小结:淡定从容圈点勾画走进美文四、加强审题(幻灯片13)(一)为何要强调审题好比战场与敌人斗争,你必须看清他拿的是长枪还是大炮还是赤手空拳,才能见招拆招,不然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幻灯片14还是来看两道题:1、零模《歌的高度》:文中划线句“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

纯白,干净”描写景物用的是哪种手法?(2分)2、一模《另一片天空》: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人们“奔走和张望”的具体表现。

(5分)分析:1、其实本题难度不高,提问也很明确,但学生的审题还是不行,第一问“描写景物用的是哪种手法”,指向十分明确,至于景物描写的手法,在诗歌鉴赏复习表达技巧时应该是复习到的,白描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而很多学生答到“比喻、衬托、象征、对比”等,完全是对概念的模糊,如果没有复习到,教师一定要先让学生区分开来,修辞方法,表现手法,与景物描写的手法不能混为一谈。

2、平均分1.9,从题目本身来看,难度并不是很大,主要运用的就是筛选信息和概括的方法,但学生的审题能力依然有待进一步提高,题目是“概括人们‘奔走张望’的具体表现”,但很多学生答“我从乡村进入城市,从湖南迁至海南,还看到朋友去北京、上海,德国或南非”,这个只是说“我”和“朋友”,不是“人们”,“人们”应带有普遍性,而且照抄原文肯定不是概括,当然参考答案的概括十分精简,学生可能无法完全按照这个答,但起码可以概括成“人们为了仕途(个人的发展/利益),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迁移”,这是第一点,答到外出的目的以及形式各得1分;至于第二点概括,很多同学其实也找到了是第四小节的“旅游”,但依然是没有概括出这种“旅游”的性质,原文说“被交通工具规定了观察线路……规定了观察时的联想……”完全可以发现这种“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被规定了程式的”。

一旦这个特点没出来,那么最高也就3分,而特点答出来,即可得到满分5分,2分之差,有时只在一个细节上。

(二)如何审题1、方法指导:幻灯片15明确出题角度,化繁为简抓住关键词,紧扣要求出题角度:※句段在文中的作用※筛选概括信息※重点句子的含义※行文思路※评价分析作者的观点※语言表达、艺术手法2、实战演练《司马祠》2题请学生上黑板演示答案,教师分析点评小结:幻灯片16化繁为简,紧扣要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一一化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布置作业:请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瓷器的意味》五、课堂小结幻灯片17匆匆的一堂课,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启示,但真诚感谢我们同学的合作,有这样的态度,相信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此,我把这句诗送给大家——“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既是对这堂课的总结,也以此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附:《歌的高度》王宗仁那年初春,青藏公路刚通车不久,我们这些跑车的汽车兵用人间最纯朴的感情给西藏运送着温暖,满脸的油腻都在欢笑。

那天应该说是我们心情最轻松最欢畅的日子,来自首都的中央慰问团要为青藏公路沿线的军民演出,这是第一次,也是至今为止最隆重档次最高的一次慰问演出。

江河源头兵站的演出令人难忘。

那歌声、那舞蹈仿佛是演员肉体或灵魂的一部分。

演出结束后,慰问团继续西行,却不得不把一个跳舞的女文工团员留在了兵站。

她发着高烧,高山反应十分严重,无法再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去演出了,必须留在原地休息、治疗。

那晚,站上住进了五个汽车连队。

他们当中有些人本来这晚是投宿别的兵站的。

但他们觉得,只要看女文工团员一眼,看看那身合体整洁的演出军装,心里也会舒畅好些日子。

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

纯白,干净。

晚饭后,兵们不约而同地、轻手轻脚地把女文工团员住的那顶帐篷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他们不忍心打扰她,又不愿意远离她,就这样若近若离,远远地看着,似乎只要能瞅见那灯光就满足了。

女文工团员终于发现了帐篷外面有“情况”,她走出来,笑盈盈地对大家说:“外面太冷,里面有火炉,请大家到帐篷里坐。

”她满面春风,声音柔雅,很难看出有病在身。

但是没有人进她的帐篷。

一个胆大的战士突然违背大家原先只想看她一眼的初衷,提出了一个似乎过分的要求:“我们想听你唱支歌!”这个本该视为节外生枝的要求一提出来,众兵们竟然一时心血来潮地附和起来。

女文工团员稍有犹豫,张口想说什么却未出声。

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

但是面对这么多热切渴望的眼神,她顾不得多想,对兵弟弟们说:“好吧!我答应给大家唱歌。

不过,我有个要求,既然唱就唱你们爱听的歌。

由你们点歌,我来唱。

”她的话音刚落,一群战士就送来了大声呼号:“冲呀——点歌开始!”女文工团员这时完全消失了病态的神情,像一个等待出征的兵。

点的歌儿太多了,她只好说,我会唱的就满足大家,我不会唱的就过。

大家拍手。

她唱了《康定情歌》,唱了《敖包相会》,又唱了《十送红军》……她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歌声时断时续,好比鸟儿已经飞上了天空,但飞得有些沉重。

她坚持着让歌声飞。

可以想象得出,一定是剧烈的头痛再加上高山缺氧使她痛苦万分。

然而,那些热情却很粗心的兵们只是专心致志地听歌,竟然没有留意到唱歌人情绪的起伏变化,他们继续一个接一个地点歌。

奇怪的是,后来女文工团员的高山反应奇迹般地消失了,她越唱越来情绪,越唱声音越宏亮,越唱音阶越高。

身为舞蹈演员的她仿佛从来都没有感到自己还有如此超拔的唱歌天赋。

心为歌源,血是真的。

唱者不累,听者不厌。

歌的高度可以摘取星辰。

然而,她毕竟是个严重高山反应染身的病人,毕竟是在海拔近5000米的缺氧地区耗尽体力地唱歌。

唱着唱着,她累倒了,病倒了!她躺倒在江河源兵站临时为她腾出的帐篷里后就再也没起来……在她的生命之泉干涸之前,月光皎洁的江河源上空破例地飞过一只连当地牧民也没见过的夜鸟,掉下了一片光滑多彩的羽毛。

有个兵有幸拣起了这片羽毛,它是源头一页沉重的历史。

这个“拣羽”的兵就是当时的一个汽车兵——后来成为作家的我:王宗仁。

《另一片天空》韩少功一片落叶是千里山脉,或者万里沙原。

如果手中镜片有足够的放大功能,我们还可以看到奇妙的细胞结构,雪花状的或蜂窝状的,水晶状的或胞胎状的。

我们还可能看到分子以及原子结构,看到行星(电子)绕着恒星(原子核)飞旋的太阳系,看到一颗微尘里缓缓推移和熠熠闪光的星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