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资源信息化管理
•数据分析
Ø 建筑负荷 Ø 建筑热容 Ø 建筑热惯性 Ø 建筑所需能量 Ø 建筑需能的时间分布 Ø 水泵与主机的最佳配比
•控制模式
Ø传统控制
•(T外,q日,q内)→T内→T供/T回→q入→T内
Ø室内温度控制 •(T外,q日,q内)→T内→q入→T内 Ø室外参数控制(温度补偿) •(T外,q日,q内)→q入→T内 Ø预报参数控制 •(T外,q日,q内)预测值→预报q入→T内
•A.吸收器;E.蒸发器;G .发生器;C.冷凝器; SHX.溶液换热器; •Q A.发生过程放出的热量 ;QS .外部热源的热量。
引射式热泵
•喷射式热泵的工作原理是以蒸汽减压前后的能量差为动力,高压蒸汽通过 喷嘴时产生高速气流,在喷嘴出口处产生低压区,在此区域将低压蒸汽吸 入设备,高压蒸汽在膨胀的同时压缩低压蒸汽,用高压蒸汽的裕压提高低 压蒸汽的品位,然后通过混合室进行良好混合,混合后的蒸汽再通过扩压 室恢复部分压力,达到要求的蒸汽压力后供给热用户使用。
•
•大数据:不再抽样
Ø计算机、存储器、传感器等硬件性能 Ø软件技术 Ø云计算 Ø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
•大数据的意义
•不在于数据本身,也不在于数据多少与大小, 而在于通过专业化的处理得到事物的内在规律 。
Ø大数据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Ø大数据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基础 Ø大数据擅长挖掘复杂的看似不相关的规律 Ø大数据可以让人成为预知未来的大师 Ø大数据是财富 Ø玩好大数据,其乐无穷。
• 煤天然气新能源能源互联网
•
•✪雾霾的出现,使得能源与环境危 机已经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 影响了我们每个人
•✪化石能源燃烧是产生雾霾的主因
•✪煤炭燃烧产生大量烟尘,同时还 增加了煤、灰、渣等的运输量,造 成运输车辆的二次污染
•✪天然气不仅价格贵,而且燃烧产 生Nox也是PM2.5的主要成分
• • 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北方主要城市 • 均在供暖初期出现严重雾霾天气
•深部地热能利用的具体形式 l地热发电 l工业加热、采暖、制冷和空调 l用于农业和水产养殖业 l用于洗浴、医疗和保健
需解决问题
•深部地热能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1.高温钻井技术。 •超高的地层温度以及地层可能大量产水给钻井技术带来了许多挑战,因此,高 温井控、高温固井与成井等难题必须解决。 •2. 回灌技术。 •由于地下热水的开采导致地下水位的严重下降,水位埋深增大,甚至出现地面 沉降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回灌是地热可持续 发展的根本。目前,部分工程为了减少投资,不对地热水进行回灌,而是直接排 放到地表,这样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由于地热水中含有大量的杂质, 会污染地表环境,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环境灾难。 •3.杂质问题。 •地热水和地热蒸汽中通常会有较多腐蚀性物质,如硫酸和铵、铁、铝等硫酸盐 ;有时还有盐酸、硅酸、硼酸等,在有的热水中还含有二氧化硫、盐酸气等,从 而使地热水有一定的腐蚀性,对于金属的取暖器材和管道有很大的腐蚀,导致管 材的利用时间严重减少。除此之外,无论热水或蒸汽,都还经常挟带泥砂等固体 异物。这些杂质会对地热的利用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必须妥善处理。
Ø 它的作用与水泵有着相似之处:水泵 通过消耗机械能把水由低处送到高处 ,提高水的势能;热泵则是消耗一定 的高品位能量(如电能),将热能由 低温处送到高温处。
•热泵基本原理
• 热泵系统包括 低温热源、高温热源 、驱动源和装置本身 四个组成部分。
• 热泵系统包括 低温热源、高温热源 、驱动源和装置本身 四个组成部分。
•
•高效用能:大数据与智慧能源 Ø准确知道能源需求的数量和时间 Ø最小代价生产和输送所需要的能量
•
•
•建筑能源需求的预测
Ø准确计算建筑冷热负荷的难度大 • 室外天气 • 室内使用情况 • 建筑自身的传热特性 Ø按需供能的难度更大
•数据采集
•系统能耗分为总输入能量和末端系统的输 入能量: Ø系统总输入能量即系统总能耗(包括主机 和水泵等),可以通过统计系统总耗电量和 总耗气量获得; Ø末端系统输入的能量需要借助于热量计来 测量。 Ø末端系统输入的能量与总输入能量的比值 正是系统的总能效比;
压缩式热泵原理
•蒸气压缩式热泵的工作原理是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等热力设备中进行压缩、放热冷凝、节流和吸热蒸发四个主要热力过程,从 而在蒸发器中吸收低温热源的热量,以实现供热为目的的热泵循环。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第一类蒸汽型吸收式热泵的基本原理如图所 示,发生器吸收高温热源的热量,生成高温 浓溶液和高压水蒸汽,高温浓溶液进入吸收 器;发生器生成的高压水蒸气进入冷凝器释 放热量供给用户,凝结的高压液态水通过节 流阀后变成低压的气液混合物,进入蒸发器 吸收低温热源的热量,蒸发生成低压水蒸气 ,进入吸收器被高温浓溶液吸收,释放热量 供给用户;吸收器中的稀溶液温度降低,由 溶液循环泵加压输送至发生器,完成发生器 和吸收器之间的溶液交换;进入发生器的低 温稀溶液通过热交换器与进入吸收器的高温 浓溶液换热,进而降低吸收器的冷却负荷, 同时减少发生器所需耗热量。
•大数据方法 Ø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和应用 Ø采集是基础
•
•
•传感器的布置与校核
Ø位置、分布 Ø 设备的精度。 Ø 设备的矫正: • 专业实验室矫正、物理方式测量,现场的数
据勘察、取样。 Ø 数据的过滤
•地热资源信息化
•新思路:大数据
Ø地热井的变化趋势 Ø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 Ø高效用能 •
能量中可转化为功的部分就是有用能,热力学中称为“㶲”,能量中不能转 化为功的部分就是无用能,称为“火无”。
能量贬值原理
l 设备散热 l 设备生热 l 设备排热 l 能量品位下降
•(1)热量从高温传向低温,直至 接近环境温度。
•(2)液体从压力高处流向压力低 处,直至接近与环境相平衡的压力 。
•(3)物质从浓度高处扩散转移到 浓度低处,直至接近与环境相平衡 的浓度。
•(4)物体从高的位置降落到稳定 的位置。
•(5)电荷从高电位迁移到接近于 环境的电位。
关于节能
Ø 能量不仅有数量多少的不同, • 还有品位高低的差异 •
Ø 节约能源,不仅节约量,还要节约质 • 需求低的,尽量用低品位 • 高品位应先用其做功 •
•
•第三部分 •热泵技术
•热泵的概念
Ø 热泵是一种能量品位的提升装置,它 可以把温度较低的热能提升为温度较 高的热能,使之变成可以利用的能源 。
,温度可达6000-7000℃。
l 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
的中间层,地幔顶部存在一
个温度很高的软流层,大致
在1000℃以上,有些地方可
达2000-3000℃。
•地幔
•海洋地壳(厚度3 ~15km)
•外核(液态 )• 内核
• (固 •厚态度) 2200km
•厚2900km
特点
• 深部地热能是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其功能多,用途广,是一种 情结的可再生资源。地热能对于人类未来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将大于其 他可再生资源,其主要特点如下: l存储量大。据估算,存储于地球内部的热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 亿倍,全球可采地热资源量为每年500×109GJ,超过当今全球年均 一次能源消耗总量。 l可以高效、稳定、连续地供应。热能平均能源利用效率高达73%, 是风电的3-4倍,太阳能的4-5倍,生物质能的1.5倍。地热资源不受 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地热发电不仅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行,而且可以 实现调峰。 l运行费用低。地热电站的建设与运行费用不仅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相 比具有优势,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也同样具有竞争力,其发电所需一 次能源的成本几乎为零。 •注:目前整个社会对于深部地热能的优点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其开发 利用的重视不够,对替代化石能源这一对人类和地球的长期生存至关 重要的工作是十分不利的。
地热资源信息化管理
Ø 信息化管理
•
•
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整
理、分析、传输、存储和利用,力求资源有
效配置,共享管理,协调运作,以最少的消
耗,创造最大的利润
•
•
•信息:数据
•信息化:大数据
•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
• •
Ø 大数据
• 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 、分析等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软件 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 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 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数据采集
• 影响建筑负荷的各个参数:如系统能耗、室内温 度、室外温度、室外风速风向、光照等。 Ø室内温度: •采集的温度要有足够的代表性,包含底层、顶层、 阳面、阴面、东侧、西侧、内区等等; Ø室外温度: •自测:测点要有代表性,地面、楼顶、阳面、阴面 、东侧、西侧等等;利用气象局的实测和预测温度 。 Ø风速风向 Ø光照:光照强度和角度
热泵与锅炉
能量来源 效率
供热能耗
制冷能耗
•第三部分 •深部地热能
来源
l 地球可看做平均半径
6371km的实心球体,主要
由三部分组成:地壳、地幔 和地核。
l 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 加而逐步升高,平均深度每
•大陆地壳 •(厚度20~
70km)
增加100m温度升高3℃左右
。
l 地核中心压力可达350万atm
存在形式
•地热资源在地下储存的形式有 :
l蒸汽型 l热水型 l地压型 l干热岩型 l岩浆型
利用
• 深部地热能的应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 。高温地热资源通常用于地热发电;而中低温地热资源( 主要是地热水)通常用于建筑物供暖、洗浴、医疗、工业 品烘干、制冷、农业育秧、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方面。
•
•
•地热资源的类型
•蒸汽型 •热水型 •地压型 •岩浆型 •干热岩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