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专业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概述 (8)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8)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及法定代表人 (8)1.3建设地点 (8)1.4建设规模与内容 (9)1.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0)1.7编制原则 (11)1.8报告研究内容 (11)第二章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 (12)2.1项目区自然与社会环境 (12)2.1.1 区位概况 (12)2.1.2 自然概况 (12)2.1.3 社会经济 (14)2.2建设条件分析与评价 (15)2.2.1 项目所在区域自然条件 (15)2.2.2 项目材料供应条件 (15)2.2.3 项目施工条件 (16)2.3项目选址 (16)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7)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7)3.2结论 (17)第四章工程方案设计 (19)4.1道路工程 (19)4.1.1 编制依据 (19)4.1.2 建设规模 (19)4.1.3 技术指标 (20)4.1.4 设计标准 (20)4.1.5 道路绿化 (25)4.1.6 道路排水工程 (25)4.1.7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与信号灯设施 (26)4.1.8 道路景观设计 (26)4.1.9 照明工程 (26)4.2供水工程 (28)4.2.1 编制依据 (28)4.2.2 水源选择 (28)4.2.3 管材的确定 (28)4.2.4 管网布置及工程量 (31)4.3供热工程 (32)4.3.1 设计依据 (32)4.3.2 管网工程 (32)4.3.3 管道防腐及保温 (34)4.3.4 节能 (35)4.4供气工程 (36)4.4.1 设计依据 (36)4.4.2 建设规模 (36)4.4.3 天燃气气源 (36)4.4.4 输配管网系统 (36)第五章环境保护 (40)5.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40)5.1.1 项目的地址位置 (40)5.1.2 地形地貌、水文气象 (41)5.1.3 自然资源 (41)5.1.4 工程地质条件 (42)5.1.5 水资源状况 (42)5.1.6 交通条件 (43)5.1.7 社会经济活动污染资料 (43)5.2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44)5.2.1 声环境影响分析 (44)5.2.2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45)5.2.3 水环境影响分析 (45)5.2.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45)5.3污染治理方案 (46)5.3.1 噪声防治 (46)5.3.2 大气污染防护 (46)5.3.3 水污染防治 (46)5.3.4 潜在风险防治 (46)第六章节能节水 (47)6.1节能 (47)6.1.1 原则与要求 (47)6.1.2 主要措施 (47)6.2节水 (48)6.2.1 原则与要求 (48)6.2.2 主要措施 (48)第七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49)7.1编制依据 (49)7.2主要安全防范措施 (49)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51)8.1项目管理方案 (51)8.1.1 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51)8.1.2 组织与分工 (51)8.1.3 运行管理 (52)8.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2)8.3招投标方案 (53)8.3.1 招投标依据 (53)8.3.2 招标范围 (53)8.3.3 招标方式 (53)8.3.4 招标程序 (53)8.3.5 招标工作的要求 (53)8.3.6 签订合同 (54)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5)9.1项目投资估算 (55)9.1.1 估算内容及依据 (55)9.1.2 投资估算 (55)9.2总投资估算 (57)9.3资金筹措 (57)第十章经济、社会效益与结论 (58)附件 (59)附件:XX路、人才街道路用地界限图 (59)第一章概述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xx路和人才街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性质:新建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及法定代表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xx公司工程咨询资格等级:工程咨询资格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xx上级主管单位:xxx电话:xxxx1.3 建设地点xx路北起矿产压覆线,南至学府街。

人才街西起滨尚雅居,东至东安街。

1.4 建设规模与内容本工程主要拟对xx路和人才街道路及附属工程进行建设。

一、道路工程本次工程新建道路2条。

道路总长2125.86米,铺装混凝土机动车道44802.87平方米,铺装压力砖人行道12755.16平方米,铺装绿化带18205.67平方米。

规划道路1为xx路,道路全长1198.79米,道路形式为单幅路,道路红线宽度为40米,中央1米双黄线,机动车道为12米*2,人行道为3米*2,绿化带为4.5米*2;规划道路2为人才街,道路全长927.07米,道路形式为单幅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机动车道为8米*2,人行道为3米*2,绿化带为4米*2。

二、供水工程水源由七台河市自来水厂通过学府街已有主管道供给。

供水管线沿2条道路铺设,新建DN400球墨铸铁管供水管线2200米。

三、供热工程本工程热源由七台河市热力公司通过学府街已有主管道供给。

供热管道沿2条道路铺设,新建DN700直埋保温钢管供热管道2200米。

四、供气工程本工程气源为学府街供气主管网。

供气管道沿2条道路铺设,新建∮219×6螺旋无缝孤焊钢管供气管道2200米。

五、路灯安置路灯110基。

1.5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4435万元(不含征地动迁费用),其中:工程费用3998万元,其他费用(含基本预备费)437万元。

资金来源为项目单位筹措资金。

1.6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七台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2010-2030)3.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251-2003)6.《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GJJ34-2010)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8.七台河市气象局、地震局提供的近年的有关基础资料9.七台河市环保局针对环保的法规及规定10.七台河市地形图及工程地质资料1.7 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2、在七台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近远期相结合,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对道路及其附属工程进行合理布局。

3、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力求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8 报告研究内容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额定以及建设单位对本项目的设想,着重对项目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的考察;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进行论证;项目周围环境及周围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分析;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及进度进行安排;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

第二章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2.1 项目区自然与社会环境2.1.1 区位概况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南部,倭肯河中上游。

位于东经130°~131°44′,北纬45°16′~46°37′之间,东与密山、宝清县接壤,西与依兰县相连,南与林口县、鸡东县交界,北与桦南县为邻。

行政区划面积6221平方公里(含农垦森工系统)。

七台河市是一座新兴的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商贸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全市辖三个区、一个县。

2.1.2 自然概况七台河市东西直径130公里,南北直径84公里。

从东部起到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西北部平原。

境内有二十七座高的山岭,均属完达山系余脉,最高山峰勃利县通天二林场李牧营沟的界山,海拔1008米,平原和丘陵地区平均高度都在海拔235米左右。

土壤主要有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水稻土等7个土类、16个亚类、30个土种。

以暗棕壤、黑土为主。

境内有倭肯河、挠力河两大水系,大小河流24条,水资源总量11.7亿立方米。

市内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9座,其中桃山、吉兴河、互助3座水库是省重点水库。

七台河属于“长白山植物亚区”,植物种类近千种。

全市林地面积32.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8.2%,主要生长着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有柞、桦、椴、松、杨等20多个树种。

煤炭资源富集,煤种齐全,有主焦煤、气煤等10多个品种,炼焦煤占总储量的82%。

煤质优良,具有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灰熔点、高硅含量等特点,素有“工业精粉”之美誉,是国家保护性开采的三个稀有煤田之一。

石墨、大理石、黄金、膨润土等30余种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可观,品位较高,开采开发潜力巨大。

七台河市地处中纬地带,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具有寒暑明显,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短,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春季干旱少雨:一般3月末至4月初开始解冻,气温稳定通过0℃。

(表土化冻3厘米)降水少,而蒸发量大,历年平均降水量为32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5%。

而蒸发量为424毫米,占全年蒸发量的4%,加之春风大,构成了“十春九旱”的气候特点,常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如不抢栽早播,易造成炕种、芽干,达不到一次播种保全苗的目的。

终霜日一般在5月4日至23日。

夏季高温多雨:气温稳定通过10℃,约在5月9日为夏季开始。

其间平均气温19.2—20.0℃,其中7月为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21—23℃,极端最高气温38.3℃。

降水频繁,一般降水量319—327mm,占全年降水量的50.8%—60%。

洪涝灾害多出现在7-8月内。

夏季高温多雨对粮菜生产极为有利。

秋季秋高气爽:在10℃终日后一天为秋季,始日在9月26日。

此时暖空气逐渐减弱,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常常是“一场秋雨一场凉、三场白露一场霜”。

9-10月间多在大陆变性高压控制下,雨量少,空气干燥,碧空无云,秋高气爽,降水量一般为115-118mm,占全年降水量的21%-22%。

个别年份冷空气活动频繁,造成秋雨连绵,出现“埋汰秋”。

初霜日一般在9月18日至26日。

往往是秋涝伴随早霜而导致粮食贪青晚熟减产。

冬季寒冷少雪:由于受西伯利亚强冷高压控制,一般降水16-18mm。

平均气温-15.2℃--17.0℃。

一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17.5℃--19℃。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39.2℃,历年平均最大冻层深度170-200cm。

气温: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依地形、地貌不同而有差异。

七台河地区年平均气温2.4-3.9℃。

东部低山区比西部丘陵漫岗气温低。

年≥10℃的活动积温平均2408.9℃,东部地区≥10℃的有效活动积温平均118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