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章受扭构件习题及答案

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章受扭构件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受扭构件扭曲 截面承载力一、填空题1、素混凝土纯扭 构件的承载力 0.7u t t T f w =介于 和 分析结果之间 。

t w 是假设 导出的。

2、钢筋混凝土受 扭构件随着扭 矩的增大,先在截面 最薄弱的部位 出现斜裂缝,然后形成大体 连续的 。

3、由于配筋量不 同,钢筋混凝土纯 扭构件将发生 破坏、 破坏、 破坏和 破坏。

4、钢筋混凝土弯 、剪、扭构件,剪力的增加将 使构件的抗扭 承载力 ;扭矩的增加将 使构件的抗剪 承载力 。

5、为了防止受扭 构件发生超筋 破坏,规范规定的验 算条件是 。

6、抗扭纵向钢筋 应沿 布置,其间距 。

7、T 形截面弯、剪、扭构件的弯矩 由 承受,剪力由 承受,扭矩由 承受。

8、钢筋混凝土弯 、剪、扭构件箍筋的 最小配筋率,min sv ρ= ,抗弯纵向钢筋 的最小配筋率 ρ= ,抗扭纵向钢筋 的最小配筋率 tl ρ= 。

9、混凝土受扭构 件的抗扭纵筋 与箍筋的配筋 强度比ζ应在 范围内。

10、为了保证箍筋 在整个周长上 都能充分发挥 抗拉作用,必须将箍筋做 成 形状,且箍筋的两个 端头应 。

二、判断题1、构件中的抗扭 纵筋应尽可能 地沿截面周边 布置。

2、在受扭构件中 配置的纵向钢 筋和箍筋可以 有效地延缓构 件的开裂,从而大大提高 开裂扭矩值。

3、受扭构件的裂 缝在总体上成 螺旋形,但不是连贯的 。

4、钢筋混凝土构 件受扭时,核芯部分的混 凝土起主要抗 扭作用。

5、素混凝土纯扭 构件的抗扭承 载力可表达为 0.7U t t T f w =,该公式是在塑 性分析方法基 础上建立起来 的。

6、受扭构件中抗 扭钢筋有纵向 钢筋和横向箍 筋,它们在配筋方 面可以互相弥 补,即一方配置少 时,可由另一方多 配置一些钢筋 以承担少配筋 一方所承担的 扭矩。

7、受扭构件设计 时,为了使纵筋和 箍筋都能较好 地发挥作用,纵向钢筋与箍 筋的配筋强度 比值应满足以 ζ下条件:0.6 1.7ζ≤≤。

8、在混凝土纯扭 构件中,混凝土的抗扭 承载力和箍筋 与纵筋是完全 独立的变量。

9、矩形截面钢筋 混凝土纯扭构 件的抗扭承载 力计算公式只 0.35t t cor T f w A ≤+考虑混凝土和 箍筋提供的抗 扭承载力。

10、在纯扭构件中 ,当0.175c t t T f w ≤时,可忽略扭矩的 影响,仅按普通受弯构件的斜截面 受剪承载力公 式进行箍筋计 算。

11、在弯、剪、扭构件中,当00.35c t V f bh ≤时,可忽略剪力的 影响,按纯扭构件的 受扭承载力公 式计算箍筋用 量。

12、剪扭构件中按 抗扭计算分别 确定所需的箍 筋数量后代数 相加,便得到剪扭构 件的箍筋需要‎量。

13、 受扭构件上的 裂缝,在总体成螺旋 形,但不是连续贯 通的,而是断断续续 的。

14、受扭构件强度 计算中的 是 模型中混凝土 斜压杆与构件 纵轴线交角的 a 余切,即ctga =。

15、在钢筋混凝土 弯扭构件中,不作抗扭强度 计算的判别式 是0.7c t t T f w ≤。

16、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 同作用下的矩 形、T 形和I 形截 面钢筋混凝土 弯剪扭构件中 ,当0.35t t T f w ≤时,可忽略扭矩,仅按受弯构件 的正截面受弯 承载力和斜截 面受剪承载力 计算。

17、在弯剪扭构件 中,当00.35t V f bh ≤时,可仅按受弯构 件的正截面受 弯承载力和纯 扭构件的受扭 承载力分别计 算。

18、弯剪扭构件中 ,当剪力和扭矩 均不能忽略时 ,纵向钢筋应按 受弯构件的正 截面受弯承载 力和剪扭构件 的受扭承载力 分别按所需的 钢筋截面面积 进行配置,箍筋应按剪扭 构件的受剪承 载力和受扭承 载力分别按所 需的箍筋截面 面积进行配置 。

19、钢筋混凝土弯 剪扭构件中,弯矩的存在对 构件的抗剪承 载力没有影响 。

20、钢筋混凝土弯 剪扭构件中,剪力的存在对 抗扭承载力没 有影响。

21、钢筋混凝土弯 剪扭构件中,扭矩的存在对 构件的抗剪承 载力没有影响 。

22、钢筋混凝土弯 扭构件中,弯矩的存在对 构件的抗扭承 载力没有影响 。

三、选择题1、对于弯剪扭构 件,( )A 、当0>0.25c tV T f bh w +时,应加大截面;B 、当00.7t V f bh ≤,可不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按最小配箍率 确定受剪箍筋 ;C 、当0.7t t T f w ≤时,可不进行受扭承载力计算,按最小配箍率 确定受扭箍筋 ;D 、当00.7t tV T f bh w +≤时,可忽略剪力和 扭矩影响,仅按受弯承载 力配筋。

2、设计钢筋混凝 土受扭构件时 ,其受扭纵筋与 受扭箍筋强度 比ζ应( )A 、<0.5;B 、>2.0;C 、不受限制;D 、在0.6~1.7之间。

3、受扭构件的配 筋方式可为( )。

A 、仅配置抗扭箍 筋;B 、配置抗扭箍筋 和抗扭纵筋;C 、仅配置抗扭纵 筋;D 、仅配置与裂缝 方向垂直的 5°方向的螺旋状 钢筋。

4、受扭纵筋与箍 筋的配筋强度 比ζ在0.6~1.7之间时,( )。

A 、均布纵筋、部分箍筋屈服 ;B 、均布纵筋、箍筋均屈服;C 、仅箍筋屈服;D 、不对称纵筋、箍筋均屈服。

5、剪扭构件计算 1.0t β=时,( )。

A 、混凝土承载力 不变;B 、混凝土受剪承 载力不变;C 、混凝土受剪承 载力为纯扭时 的一半;D 、混凝土受剪承 载力为纯剪时 的一半。

6、下列关于钢筋 混凝土弯剪扭 构件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A 、扭矩的存在对 构件的抗扭承 载力没有影响 ;B 、剪力的存在对 构件的抗扭承 载力没有影响 ;C 、弯矩的存在对 构件的抗扭承 载力没有影响 ;D 、扭矩的存在对 构件的抗剪承 载力有影响。

7、剪扭构件的承 载力计算公式 中( )。

A 、混凝土部分相 关,钢筋不相关;B 、混凝土和钢筋 均相关;C 、混凝土和钢筋 均不相关;D 、混凝土不相关 ,钢筋相关。

8、T 形和I 字形 截面剪扭构件 可分为矩形块 计算,此时( )。

A 、由各矩形块分 担剪力;B 、剪力全由腹板 承担;C 、剪力、扭矩全由腹板 承担;D 、扭矩全由腹板 承担。

9、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 同作用下的矩 形、T 形和I 字形 截面钢筋混凝 土构件截面当 符合( )条件时,可不考虑扭矩 对构件承载力 的影响。

A 、00.7t tV T f bh w +≤;B 、00.35t V f bh ≤;C 、0.175t t T f w ≤;D 、0.175t t T w f ≥。

10、截面塑性抵抗 矩t w 是( )。

A 、根据弹性理论 导出的;B 、假定截面上各 点剪应力等于 t f 导出的;C 、在弹性理论基 础上考虑了塑 性影响;D 、经验公式。

11、矩形截面抗扭 纵筋布置首先 是考虑角隅处 ,然后考虑( )。

A 、截面长边中点 ;B 、截面短边中点 ;C 、截面中心点;D 、无法确定。

12、素混凝土构件 的实际抗扭承 载力应( )。

A 、按弹性分析方 法确定;B 、按塑性分析方 法确定;C 、大于按塑性分 析方法确定的 而小于按弹性 分析方法确定 的;D 、大于按弹性分 析方法确定的 而小于按塑性 分析方法确定 的。

13、弯剪扭构件承 载力计算中,( )的叙述不正确 。

A 、不考虑弯矩、剪力、扭矩的相关性 ,构件在弯矩的 作用下按受弯 构件有关方法 计算;B 、剪力由腹板、受拉翼缘和受 压翼缘共同承 受;C 、扭矩由腹板、受拉翼缘和受 压翼缘共同承 受;D 、构件配筋过多 发生完全超筋 性质的脆性破 坏,构件的截面尺 寸和混凝土强 度等级应符合 00.250.8c c tV T f bh w β+≤的要求。

14、受扭构件中的 抗扭纵筋( )的说法不正确 。

A 、应尽可能均匀 地沿截面周边 对称布置;B 、在截面的四角 可以设抗扭纵 筋也可以不设 抗扭纵筋;C 、在截面的四角 必须设抗扭纵 筋;D 、抗扭纵筋间距 不应大于 0mm ,也不应大于截 面短边尺寸。

15、对受扭构件中 的箍筋,正确的叙述是 ( )。

A 、箍筋可以是开 口的,也可以是封闭 的;B 、箍筋必须封闭 且焊接连接,不得搭接;C 、箍筋必须封闭 ,但箍筋的端部 应做成 °的弯钩,弯钩末端的直 线长度不应小 于5d 和 m m ;D 、箍筋必须采用 螺旋箍筋。

四、简答题1、什么是抗扭计 算的变角空间 桁架理论?2、素混凝土纯扭 构件截面承载 力如何计算?3、弯扭构件什么 情况下按构造 配置受扭钢筋 ?4、采用什么钢筋 抵抗扭矩?5、为使抗扭纵筋 与箍筋相互匹 配,有效地发挥抗 扭作用,对两者配筋强 度比应满足什 ζ么条件?6、抗扭纵筋配筋 率与抗弯纵筋 配筋率计算有 何区别?7、受扭构件对截 面有哪些限制 条件?8、受扭构件中抗扭纵筋有哪些要求?五、计算题1、已知剪扭构件截面尺寸b=300mm,h=500mm,混凝土采用25级,纵筋采用B335级筋,箍筋采用B235级钢筋,扭矩设计值=20kN.m。

求所需配置的箍筋和纵筋。

2、已知框架梁如图所示,截面尺寸b=400mm,h=500mm,净跨6m,跨中有一短挑梁,挑梁上作用有距梁轴线0mm的集中荷载设计值=200kN,梁上均布荷载(包括自重)设计值q=10kN/m。

采用C30级混凝土,纵筋采用B400级,箍筋采用B335级。

试计算梁的配筋。

第五章 受扭构件扭曲 截面承载力答 案一、填空题1、答:弹性理论;塑性理论;混凝土为理想 的塑性材料。

2、答:长边中点;空间扭曲破坏 面。

3、答:少筋破坏;适筋破坏;部分超筋破坏 ;安全超筋破坏 。

4、答:减小;减小5、答:00.250.8c c tV T f bh w β+≤。

6、答:截面周边均匀 对称;不应大于 0mm 。

7、答:翼缘和腹板;腹板;翼缘和腹板。

8、答:0.02c yv f af ;0.0015;0.08(21)c t yv f f β-。

9、答:0.6~1.7 10、答:封闭;相互搭接且搭 接长度不小于 30d(d 为箍筋直径 )。

二、判断题1、(√)2、(×)3、(√) 、( ×) 5、(√) 6、(×) 7、(√) 8、(×) 9、(×)10、(√) 、(√) 2、(×) 13、(√) 、(√) 、(×) 16、(×) 17、(√) 8、(×) 19、(√) 2 、(×) 21、(×) 22、(√)三、选择题1、答:A2、答:D3、答:B4、答:B5、答:D6、答:B7、答:A8、答:B9、答:C 10、答:B 11、答:A 12、答:D 13、答:B 14、答:B 15、答:C四、简答题1、答:钢筋混凝土构 件受扭时,核芯部分的混 凝土所起的抗 扭作用很小,因此可将开裂 后的破坏图形 比拟为一个空 间桁架,纵筋可看成这 个空间桁架的 弦杆,箍筋可看成这 个空间桁架的 竖杆,斜裂缝之间的 混凝土条带可 看成这个空间 桁架的斜压腹 杆,斜裂缝与水平 线的倾角是随 α着纵向钢筋和 箍筋的配筋强 度比值而变化 ζ,按这种方法的 计算称为空间 桁架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