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1 土壤侵蚀评价指标因变量的确定
判断土壤侵蚀的指标和术语很多,但大多从侵蚀程度和分布面积两个方面来反映土壤侵蚀的状况。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地壳土壤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强度是定量的表示和衡量某区域土壤侵蚀数量的多少和侵蚀的强烈程度,一般通过调查研究和长期定位观测得到,它是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保持措施布置、设计的重要依据。
本论文中土壤侵蚀面积是按照国家《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规定的轻度侵蚀等级以上的水蚀面积之和。
对于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性的判别应该从水土流失强度和水土流失程度两个方面来反映,本研究是以县(区)行政单元来进行的,因此在评价这个尺度上的区域水土流失时,考虑的是该县级行政单元的平均土壤侵蚀强度。
为了定量的反映各县级行政区土壤侵蚀严重性,本研究参考李智广定义的土壤侵蚀严重指数概念,既能全面反映县域的土壤侵蚀面积,还能区别反映各级土壤侵蚀强度,是一个综合指数。
计算方法如下(李智广等,2006): I= M i ×A i
6i=1A 1≤i≤6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
字。
-1)
式中:I 为土壤侵蚀严重指数;M i 为某一侵蚀强度等级权重;A i 为第i 级强度侵蚀面积;i 为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其取值为1~6之间的整数,分别对应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剧烈侵蚀六个等级;A i 为各级强度水土流失面积的总和,即A=Σ6
i=1 A i 。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土壤侵蚀强度等级、模数中值与权重
Table 4-1 Classification for degree of soil erosion, modulus mid-value and weight 级别
平均侵蚀模数 [t/(km 2·a)] 模数中值[t/(km 2·a)] 权重指标M i 微度
<200,<500,<1000 250 0 轻度
200,500,1000~2500 1250 1.5 中度
2500~5000 3750 3 强烈
5000~8000 6500 6 极强烈
8000~15000 11500 12 剧烈 >15000 22500 24
有关权重M i 的确定,是为了反映某级侵蚀强度对土壤侵蚀严重指数的“贡献”,参考《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水蚀各类强度界定,用
各等级强度侵蚀模数中值作为权重M i 的基本数值。
为了扩大差异,突出反映不同强度侵蚀的严重性,在此中值的基础上,采用等比数列,确定相应侵蚀强度等级在土壤侵蚀严重指数计算中的M i 。
由于微度侵蚀的侵蚀模数相对较小,其流失量小于土壤容许流失量,在实际生产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故将其权重指标确定为0。
各级侵蚀强度等级权重确定如下表4-1所示。
本研究确立了三个因变量指标:
土壤侵蚀严重指数SECI (Y1)——代表该县(区)土壤侵蚀严重性的综合指标,该指标综合衡量一个县(区)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
土壤侵蚀面积SEArea (Y2)——代表该县(区)轻度侵蚀等级以上的水蚀面积之和与该县(区)的总面积的比例;该指标衡量一个县(区)土壤侵蚀分布范围的大小。
土壤侵蚀平均模数SEIndens (Y3)——计算方法为取代表该县(区)轻度侵蚀等级以上侵蚀模数的中值,乘以对应等级的面积,再求和,得到该区域土壤侵蚀总模数,利用总的土壤侵蚀模数除以该县(区)轻度以上等级土壤侵蚀总面积,得到该区域受侵蚀范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Mavg= M i ×
A i n i=2A 2≤i≤6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
式的文字。
-2)
A i 为第i 等级面积,M i 为第i 等级侵蚀强度范围的中值,M i ×A i 为第i 等级估计的总侵蚀量(i 从2到6),求和得5个等级的侵蚀总量,A=Σ6
i=2 A i 为轻度等
级以上侵蚀等级的总面积,总侵蚀量除以总面积即可得该县(区)平均侵蚀模数。
该指标主要衡量一个县(区)土壤侵蚀总体强度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