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诊断学幻灯片】23__第十章_第四节经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幻灯片】23__第十章_第四节经PPT课件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三 阳
阳经与阳经交于头面, 阴经与阴经交于胸腹, 阴经与阳经交于四肢。
头
手
面
三
阳
胸腹 手三阴 手
足 三 阴 足
三、表里关系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合病的症状。
二、奇经八脉病证的特点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 任脉总任一身之阴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三脉皆起于下极,与 足阳明胃经、足少阴 肾经联系密切,所以 此三脉的病证与先、 后天真气有关并常反 映为生殖功能异常。
带 脉——环绕腰腹,其病证常见腰脊绕腹而痛, 赤白带下。
阳qiao脉\阴qiao脉-能使机关矫健,其病 多表现为肢体痿痹无力。
第四节 经络辨证概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对病 人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判断病属何经、何 脏、何腑,并确定病因、病性、病机的辨证 方法。
一、十二经脉病证的特点
十二经脉病证包括经脉循行部位和所属 脏腑的病变。它们有三个特点: 一是经脉受阻的病症多与循行部位有关; 二是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 三是一经受邪可影响其他经,表现为多经
四、治疗方面
循经取穴: 胃病――胃经――-足三里 肝病――胆经―――期门
引经药: 太阳经――羌活 阳明经――白芷 少阳经――柴胡
本节结束
感谢聆听本课程,课件 可任意编辑,请下载后 调整使用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to my class and have a good life
四、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 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 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 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 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肺 →大
脾←胃
上
心→ 小肠 肾←膀 包→焦 肝←胆
第三节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任脉、督 脉、冲脉、带脉、阴跷脉、 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 条经脉。
别络 浮络 孙络
经脉 经络系统
络脉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别络 浮络 孙络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和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命名
以经脉所属脏腑的名称和 循行的主要部位而定。
手
上肢
太阴
内侧 前缘
肺经
属肺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前中 后
阴 太阴 厥阴 少阴 阳 阳明 少阳 太阳
二、走向和交接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阳维脉——维系诸阳经,阳维脉为病,多为 寒热;
阴维脉——维系诸阴经,阴维脉为病,多见 心胸、脘腹、阴中疼痛。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及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 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 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 外的通道。
经
神经
络
淋巴
血管
二、经络的组成
经 脉 经
络络 脉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生理方面
(一)联系全身 (二)运行气血 (三)抵御外邪
二、病理方面
(一)传注病邪 (二)反应病候
三、诊断方面
循经诊病: 两胁疼痛――肝胆疾患 前额痛―――足阳明胃经 后头痛―――足太阳膀胱经 侧头痛―――足少阳胆经 巅顶痛―――足厥阴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