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效学

药效学


精神依赖性(psychical dependence):
指患者对药物在精神意识上的渴求,以获得服药后的特 殊快感。
总之,药物即毒物,利弊 并存 必须权衡,正确应用 !
25
笼统认为中药安全无毒,是缺乏科学依据 的,应该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药带三分毒,滥用害更多”。 中国古代医家早已发现中药的 毒副作用 故有小毒、有毒、大毒、极毒分 还有“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
正常水平 麻痹,衰竭
强壮、复健
低水平
二、药物作用的“四性”: (一)特异性(specificity):
多数药物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通过专一的化 学反应,产生特异的药物作用。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药物特殊的化学
结构。
(二)选择性(selectivity):
有些药物可影响机体的多种功能;另 一些药物只影响机体的一种或少数几种功能, 药理效应的这种特性叫选择性。 ◆高好?低好? ◆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 量有关。 ◆选择性是药物分类的依 据。
其值愈大,表示药物愈 安全
但治疗指数还不够完善,因其未考虑到 药物最大有效量时的毒性( 图2-4所示),因而 引出后面的3个摡念,共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2.安全指数 (safety index)
LD5
= ED95
3.安全界限 (safety margin)
LD1—ED99
=
ED99
×100%
4.安全范围(margin

(八)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是指患者连续使用某些药物以后,产生一种 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
生理依赖性(physiological dependence):
指反复使用药物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化或生理 变化,以致需要药物持续存在于体内,一旦停药,即会出 现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的症状,轻者全身不 适,重者出现抽搐,可危及生命。
(二)药物-受体作用学说:
1.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Clark和 Gaddum(1933年)首先提出:
◎药物只有占领受体,才能产生效应。 ◎效应的强度与被占领的受体数量成正比,全部受体 被占领时,出现最大效应。
◆Ariens提出修正( 1954年):
◎药物激动受体产生效应,不仅需要亲和力(与受体结 合的能力)而且还需要有内在活性(用α表示)可表述为:
质反应曲线
效 应
累加曲线
50
ED50
频数分布曲线
质 反 应 曲 线 两 种 表 示 方 式
ED50
剂量
34

量效曲线包含如下几个特征性的变量:
4个
当多药进行比较时,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
(2)效能(efficacy):是指药物可产生的最 大效应。药物已达最大效应量时,若再增加剂量, 效应不再增加。
①药物固有的(选择性低造成), 可以预料,不可避免。 ②可恢复的功能性变化,带来 轻微的不舒适或痛苦。 ③随着治疗目的的不同,是可 以转换的。

阿托品
(Atropine)
唾液分泌 抑制瞳孔括约肌
口干
扩瞳
解除迷走神经对心 脏的抑制
心率
内脏平滑肌松弛
解痉
㈡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Toxicity) :
是指药物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仅见于少数过敏体质病人。
机理: D
(半抗原)
+
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蛋白)
DP
(全抗原)
①反应性质与原有药效、剂量 及疗程无关,且不易预知。 ②反应严重程度可不同,临床 表现可因药、因人而异。 ③因此,有些药物必须按规定 作过敏试验。
㈣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停药后,血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残留药 物引起的生物效应。
是指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 系。
◆化学结构相似--相似或相反的效应。 ◆药物结构--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体内过
程、药效、毒性。 ◆意义: 1.深入认识药物的作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定向设计药物结构,研制开发新药。
第三节 药物作用的机制
(mechanism of action)
药 效 学
Pharmacodynamics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Basic Effects of Drugs
一、药物作用方式和类型: 药物作用:
药物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
NE
药理效应:
引起的机体反应
血管收缩 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R
3
(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1.局部作用(local action) 药物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2.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 药物被吸收入血后,产生的作用。
(三) 两重性(dualism):
治疗作用
Therapeutic Effects
药物 作用 又分 符合用药 目的的作用。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补充(替代)治疗
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s
不符合药 物治疗目,并 给病人带来不 适和痛苦的的 作用。

副反应 毒性反应 后遗效应 变态反应
致畸(teratogenesis) 致癌(carcinogenesis) 致突变(mutagenesis) 目前认为在怀孕的最初3个月内,胚胎 发育分化很快,最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 故在怀孕的前3个月内,以尽量不用药为宜。 某些药物可能还有致癌作用、致突变作 用,应予警惕。
60年代,沙立度胺(thalidomide、 反应停)曾广泛用于早孕反应,几年后 引起了1万多名胎儿四肢短小的“海豹 肢畸形” ,造成了震惊世界的“反应 停事件”。
(四)药物的作用性质:
1.调节功能:即调整机体原有生理、生化 功能水平。 只能改变机体原有功能 兴奋 (Excitation):功能增强 抑制 (Inhibition):功能降低 ∵很多疾病可使机体某些功能过度增强 或减弱,故通过调整机体功能可达到治病目 的。
抑制
高水平 抑制
兴奋
超限抑制
兴奋,亢进
12
(四)差异性(variability):
广大群体中,同一药物要达到相同效应,各个 个体所需剂量是不同,药理效应的这种特性称差 异性或个体差异。
高敏性 耐受性 多种因素造 成(先天、后天) 剂量“个体 化”
三、药物作用的不良反应:
又分8种类型:
14
㈠副反应(Side
reaction):
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
(二)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素,也 称治本。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 也称治标。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急者治其标, 缓者治其本, 标本兼治
(三)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1原发作用(primary action) 是指药物对机体首先产生的作用。 2继发作用(secondary action) 是指由药物的原发作用引起的进 一步作用。
可用具体数量表示。
如血压、心率、尿量等。
2.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以阳性或阴性 (全或无)来表示。
如死亡或存活、惊厥或未惊厥、睡眠或未睡眠等。但其 实也可将其改用累加阳性频数,使之量化 。
量反应曲线两种表示方式:
对称的S型曲线
效 应 ( % )
直方双曲线
效 应 ( % )
剂量(浓度) (算术)
剂量(浓度) (对数)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 头晕、困倦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 下,持续数月
19
(五)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药物治疗作用得以发挥后,所引起的不良后 果。 如: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 后,使肠道菌群的共生平 衡状态遭到破坏,不敏感 的细菌趁机大量繁殖,导 致的葡萄球菌性肠炎或白 色念珠菌病等。
回答药物是在何处?如何产生相应效的? 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意义:
1.提高疗效 2.防止不良反应 3.开发新药
药物的作用机制可分为:
1.受体机制 2.非受体机制
(一)受体研究的起源: ◆1878年Langley首先提出的受体的假设。 ◆1909年Ehrlich证实受体的存在,能与药物 结合,并用锁与钥匙的假设来解释药物作用。 ◆此后,众多学者相继提出了药物与受体相 互作用的多种学说--占领学说、速率学说、二态 模型学说等。 ◆近20年来,受体分离纯化与克隆,大量受体 结构被阐明,且受体研究已成为药理学和分子生 物学中最有成就的领域之一。
D+R
DRα
E
受 体 结 合 量 与 效 应 的 关 系 :
Clark
◆Stephenson 提出进一步修正( 1956年): ◎药物只需占领小部分受体,即可产生最 大效应,未经占领的受体称为储备受体。
◎激动药须占领一定阈值的受体,才开始 出现效应,阈值以下被占领的受体称为沉默受 体。
2.速率学说(rate theory)

如近年国内、外研究证实马兜铃酸具有 肾毒性,还有致癌的报道。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已建议: 患者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含马兜铃酸的 中药材或中成药,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并 注意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监测。

如近年国内、外研究证实马兜铃酸具有 肾毒性,还有致癌的报道。 故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关木通、马兜铃、 青木香、寻骨风、广防已、朱砂莲、天仙藤 等具有肾毒性。其中关木通已被国家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取消药用标准。
Paton于1961年提出: ◎药物效应的产生是药物分子和受点碰撞的 结果,而与占领受体的数量无关。 ◎药物与受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