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上课讲义

4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上课讲义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也是反映论,但其机械性、被动性、 直观性使其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有重大差别, 具体体现在:
(1)是否把反映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
能动反映论: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 机械反映论:消极、直观、被动-洛克、狄德罗
(2)能否将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能动反映论:认识是一充满矛盾的运动过程 机械反映论: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凝固化
孔子的“生而知之”、孟子的“良知良能”、柏拉 图的“回忆说”、康德的“时空、因果是感性直观 的先天形式”
(2)唯物主义反映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
不可知论及其代表人物:不可知论是否认思维 与存在的同一性,怀疑人类的认识能力,认为 世界的本质、本原是无法认识的一种哲学理论
皮浪、庄子、休谟、康德
唯心主义可知论对不可知论的批判
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1)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 一般的理论原则具体化
(2)理论知识必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 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理性认识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 才能实现向实践的飞跃。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对复杂事物而言 (1)客体因素:认识受事物发展过程和
4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问题
不可知论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真理的绝对性就是绝对真理吗?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一、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来源于实践还是来源于外部世界? 既批判天才论,为何又承认有天才?(比纳、
特尔门)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第二节 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两次飞跃)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认
识运动总规律)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1)感性认识
是人通过感官对事物表明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 识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特点:直接性、表面性
2、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对整个世界而 言
(1)原因:世界范围的无限广大和发展的 无限性,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人生有涯,而知无涯” —— 庄子
(2)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
认识运动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 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 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 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 泽东
( 2)理性认识
是人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 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 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 阶段
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特点:间接性、抽象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 相互依赖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这是
事物本质暴露过程的限制; (2)中介因素:认识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3)主体因素:认识受主体的实践范围、
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情感意志、甚至生理 状况等条件的限制。
周公摄政成王日,王莽礼贤下士时,假使当 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 之可追;实迷途其 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辞》
唯理论、经验论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关系
4、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要有必要的感性材料为基础
十分丰富 合乎实际
(2)要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处理感性材料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必要性 (1)从实践的角度看,实践是认识的最终
目的,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才能避免实践 的盲目性 (2)从认识的角度看,理性认识只有回到 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由认识的任务决定的。
(2)相互渗透
3、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1)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 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 实践中容易导 致教条主义的错误(笛卡儿、斯宾诺莎、莱 布尼茨)
(2)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片 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 在实践中容易导 致经验主义的错误(洛克、贝克莱、休谟)
对这些(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 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 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为我 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 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
——恩格斯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 反映论


价值关系-价值性认识-求善
审美关系-审美性认识-求美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反映论
(1)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认识的对象不依人主观 意志为转移认识从可能性上说 是能够正确反映对象的
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出发,认为认识是先于实践、先于经验而产生 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使实践具 有了自觉的能动性
(2)认识对实践进行可行性论证,可以避免实 践不必要的挫折和浪费
(3)通过理论的预见推动实践向纵深发展
二、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 反映

实践关系


认识关系-事实性认识-求真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 出新的认识课题和解决新课 题的经验材料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 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认 识手段和其他物质条件
实践锻炼了人的认识能力, 促使人的智力不断发展
ENGELS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黑格尔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休谟和康德
能动反映论对不可知论的批驳——实践是批 驳不可知论的有力武器
首先,只有实践才能使我们感性知觉的正确性 受到确实可靠的检验
其次,实践可以创造出人工的认识手段,以弥 补人的感官的不足
第三,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思维,能 够从事物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 个别中认识普遍,从有限中认识无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