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心小学安全自查报告》

《中心小学安全自查报告》

《中心小学安全自查报告》。

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其他6、失地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其他调查统计结果如下:5:a.20.06%b.14.08%c.24.09%d.42.12%6:a.23.02%b.14.39%c.45.95%d.17.24%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失地前后农民担心问题格局分布有所不同。

失地以前,农民依赖土地,所以他们就更担心粮食收成问题,而其他的方面都是生活的基本因子,比较平均。

失地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发生变化,所以家庭成员的就业问题就成了他们考虑的核心问题,这也反映了就业问题是社会各阶层普遍关心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六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目前越来越关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放映了他们逐渐融入了现代社会。

7、您觉得以前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的生活幸福。

a以前b现在c都一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a.30%b.50%c.20%失地农民对失地前后的两种生活模式都有自己的看法,觉得各有各的好处。

数据显示:50%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幸福,30%的人认为以前的生活幸福,20%的人认为无所谓,都一样。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失地农民的幸福感有所增强。

他们体会到了现代社区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干净整洁,休闲娱乐设施也比较健全,国家的相关政策与举措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实惠。

而感觉以前生活幸福的人主要是因为失地以前拥有土地,生活安稳,虽然很累可心里踏实有安全感,而且邻里之间关系亲密。

另外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待提高,他们普遍反映在社区生活无所事事,另外与其他老年人的接触交流也少了,因此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非常必要。

8、您觉得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医疗设施b生活基础设施c学校教育设施d其他调查统计结果如下:a.43%b.24%c.16%d.17%上述数据显示,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医疗设施方面,群众普遍认为在小区的医务室看病贵,报销比例小,生活基础设施也有许多继续改善的地方,在小区内平时家里的劳动力都在外打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而老人在空余时间都是坐在小区里闲逛来打发时间,小区缺少必要的老人活动中心来满足小区里老人的平时闲余时间,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有利于老年人丰富空闲时间的活动中心是很必要的。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小区里的学校基本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优秀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从而形成了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不协调的局面,所以补充个小区学校的师资力量是非常迫切的。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征地补偿。

a货币补偿b.购房补偿c其他d没有补偿调查统计结果如下:a29.84%b64.94%c、2.68%d2.64%征地补偿,一直是大多数人关注的问题,它对于农民失去土地以后的生计也是一个关键。

以上数据反映出政府在对农民土地征收过程中主要实行的是购房补偿,也就是以低价或者以原来的住房面积一对一进行补偿。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郑东新区各小区大部分是以低价购买政府补偿的70平方每人次的住房面积,而且基本都分到了房子,满足了失地农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由于住房建设没有跟上征地拆迁进度,很多的住户都没分到足额面积的住房,而随着我国房价的不断上涨,部分失地农民也担忧低价购房价位也会不断上涨。

10、政府承诺的兑现情况。

a完全兑现b部分兑现c基本没有兑现调查统计结果如下:a13.3%b53.3%c33.4%如以上所示,认为政府的承诺部分兑现的占53.3%,而完全兑现与基本没有兑现的分别占13.3%与33.4%。

也就是说86.7%的失地农民家庭对征地补偿费用是有不满的。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层政策落实不到位;2.基层干部对法令解释不完善,以至失地农民可能对自己的征地补偿费用产生疑问;3.基层管理不善,以至征地补偿发放不到位。

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忽略了一点,大部分农民都是低学历或者是无学历的,有的甚至连字都不识,更何况对法令的研讨呢。

基层干部办事作风不严谨,大部分农民反应他们村的大小干部或多或少的都富裕了,甚至与领导有关的人也从中获得了收益,而大部分平民都没有得到实惠。

11、政府在征地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拆迁问题b补助问题c社会保障问题d其他调查统计结果如下:a23.85%b40.8%c23.85%d11.8%政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举措是好的,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主要体现在补助问题上。

同时我们也看到拆迁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也是失地农民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了失地农民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对自己未来生活状况的关注与担忧。

从九到十一题,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未到位的反映较大,对征地补偿款的利用情况不是很明晰,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存在些许担忧。

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征地十年后政府将各种补偿费用一次性(目前这是不可能的)发给失地农民,失地农民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吗。

他们的后续社会保障问题(如养老、子女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

12、您目前对政府的要求。

a补偿到位b安排好社会保障c其他调查统计结果如下:a50.32%b20.94%c28.74%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失地农民对政府的要求主要是将各项补偿款补偿到位,这反映了失地农民看重实实在在的好处。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发现失地农民没有认识到安排好后续社会保障这一长远利益的重要性,或许他们是对现实的顾虑吧,毕竟征地补偿款快十年了也没有完全补偿到位。

四、调查总结(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我们走访调查的问卷分析得出,郑东新区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问题表现之一。

农民失地导致的无业或待工人员较多,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和前景。

失地农民就业大多是一些没有劳动技能、劳动报酬低的行业,以绿化、环境卫生、治安等行业为多。

有些村民是由开发单位安排就业,一般从事保安、环卫等简单劳动,这些失地又失业的农民一般文化素质较低,就业能力和社会生存竞争能力较差。

另外,他们虽然在户口簿上已经成为居民,却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保障,而失地补偿又无法满足失地农民失业后的养老、医疗保障等等现实问题,这些情况都影响了他们对失地后生活前景的期望并形成对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排斥。

问题表现之二。

失地农民因为生活困难,大多靠出租房屋维持生计。

由于很多失地农民没有工作,加上国家的生活补助等各项补助资金相对较低,且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致使很多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相对困难。

他们只有靠出租房屋来维持生计,但由于很多社区的房屋面积没有补偿到位和社区相对偏僻致使他们的收入相对减少。

问题表现之三。

失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反映他们住进社区以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单调,他们经常闲着无聊,加上外来租房人员的冲击与邻居的交流也少了很多。

问题表现之四。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统一,有待完善。

视每个区、乡镇和村子的经济情况及地理位置而定,养老、医疗保险无论从个人缴纳的情况,还是从实际领取的情况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

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发展较好的村子,村民的集体福利待遇就好一些;在自然环境差、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村子,福利待遇就差一些。

失地农民变成市民容易,但是享受市民的各种保障权利难。

尴尬的角色源于征地制度的缺陷。

所有权的本意就是占有、使用和转让等处置权。

农民和村集体作为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却没有完全享有买卖土地的所有权人权利,这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按照“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土地分为国有和集体所有,前者指城市,后者指农村。

但事实上,唯有国家是土地买卖的合法主体。

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但农民和农民利益代表者的村集体却无权享有所有者对土地的买卖处置权,农民无权作为卖者与购买土地的买者处在平等的谈判和签订契约的市场主体地位上,无论是为了公用事业的用地,还是商业用地,都必须先经过国家征地变为国有土地之后,由国家作为市场主体与开发商谈判土地交易合同,任何不经过国家征用土地,作为农村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村民委员会私自与开发商达成的任何土地买卖协议都是无效的,这样开发建设的房屋是无法取得作为政府部门的“国土局”所颁发的合法的房屋产权证明的,这样的房屋也就无法取得在房屋市场合法买卖的资格。

于是,就出现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前提性地先经过国家征用变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开发建设的情况,也就出现了国家把土地征用后再作为生地或熟地卖给开发商出现的巨大“剪刀差”的问题,而作为市场主体的国家赚取的这部分超额利润实际上并没有用来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即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保障等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

总结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建设的经验,发现有以下几点:(1)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趋势。

社会保障在不同程度上向全民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是福利国家的政策目标。

全民保障原则,推崇国家公民的平等的社会权利,主张由国家为每个公民、不分高低贵贱、提供起码的生活保障。

如英国1946年的英国国民保险法,区别于以往社会立法的特点,就在于根据这一法案,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障。

以日本为例。

日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从萌芽起步到不断发展完善的半个多世纪历程,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改革相关规定,使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2)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基本生活保障被社会保障代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这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说明:首先,社会保障是缓解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矛盾的一种重要手段。

社会保障作为国家介入、干预社会生活的途径,作为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起源于近代欧洲工业化初期。

(3)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筹资来源多元化。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强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政府的财政的社会保障压力越来越大,为解决这个头号问题,各国都在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其中个人缴费和社会保障税被高度重视。

在欧盟,各国农民养老金计划筹资来源多样化,包括缴费、政府补贴和税收等。

个人缴费份额在提高、政府补贴比例在下降,以避免原福利国家高福利的通病。

在美国,社会保障税包括三个税目:社会保险(老年人、残疾人、遗属保障)、医疗保障以及失业救济。

首先,农场主需要为雇员缴纳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

其次农场主还要缴纳联邦失业税。

再次,农场主还要缴纳自营职业税。

(4)对失地农民以高补偿的办法实施社会保障。

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土地征用方都给土地所有者以较为满意的补偿,征用补偿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征用费和土地赔偿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