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大改造是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转折,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里程碑事件,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已经具有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
从其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历史学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事物容易理解,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有限。
本课内容概念性较强,如所有制、公私合营等名词,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在教学中要降低学习难度,通过提供具体的生动的史料,让学生归纳、总结,对学生的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等基本史实。
通过研读史料,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通过分析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增强理解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激发爱国热情,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私合营全聚德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由于长年战乱影响,曾经风光一时的全聚德烤鸭店已经岌岌可危,濒临倒闭。
此时人民政府让全聚德看到了希望,政府出资帮助全聚德保留运营特征,全聚德在北京餐饮业首先完成了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后的全聚德生意日益兴隆,欣欣向荣。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带着问题思考什么是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是如何促进工商业发展的?缩小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是如何对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除了工商业,农业、手工业又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改造?三大改造给当时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5课《三大改造》。
讲授新课(一)为何要改造教师设问:“三大改造”具体指什么?(参考答案: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讲述: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长期的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状态,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一穷二白的局面。
如何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材料一1950年以前,已经有1亿2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但是土改后的个体农业重新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
……为了不使生产萎缩,真正使绝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防止封建剥削关系死灰复燃,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在当时确实是绝大多数农民的要求。
……中国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大工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与计划经济格格不入,所以必须按照大农业的方向对这种农业进行改造。
——韩西林:《论农业合作化》教师设问: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为了帮助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为了满足大工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教师讲述: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组织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都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场改造运动我们称之为“农业合作化运动”。
(过渡)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时广大农村和城市里还有很多的手工业者,他们也很贫困。
这些手工业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
材料二这种个体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劳动者生活的改善。
要想充分发挥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彻底改变手工业生产的落后状态,必须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广大手工业者走上合作化道路。
——刘素新:《试论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教师设问:为什么对手工业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参考答案:个体私有制的生产关系束缚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教师讲述: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走合作化道路。
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过渡)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材料三从现实情况看,新中国的政权基础很不巩固,国际上西方国家虎视眈眈, 国内在土地改革后的两极分化已经出现,城乡资本主义势力有日益扩大之势,危及新生共和国政权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把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放在突出的位置,必然对危及政权统治基础的私有制进行限制甚至消灭。
……而推行计划经济必然要求把私营经济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
对私营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当时整体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
——周含华、曾长秋:《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发展私营经济》教师设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巩固政权的客观需要,国家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设计意图对于改造的原因,教师在设计时要通过具体的史料呈现,帮助学生得出答案。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促使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方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理解这部分知识。
(过渡)面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的状况,国家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针对每个行业的具体情况,采取了适合每个行业的具体方式。
(二)如何去改造1农业、手工业合作社材料四因为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能够突破小生产的局限,合作农业比个体农业更能发挥原有生产力的作用,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农业产量。
把个体农业改造成合作农业,也比较容易把农业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工业和农业这两大部门彼此协调,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韩西林:《论农业合作化》教师设问:通过什么方式对农业进行改造?(参考答案: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教师讲述: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迅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
农业合作化运动,极大的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至此,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基本上实现了从个体手工业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转变,提前11年完成了预计要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末期才能实现的任务。
2公私合营材料五决议指出:全行业公私合营,是从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教师设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改造?(参考答案:公私合营。
)教师讲述: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鉴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政府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时候,采取了赎买政策,按照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企业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虽然还对生产资料拥有所有权,但已不能买卖。
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0%以上实现了公私合营,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不仅是对企业的改造,而且是对工商业者本人的改造,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设计意图三大改造的形式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中现有的资源以及补充具体的史料帮助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过渡)三大改造以令人无法置信的速度完成了,这期间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三大改造的完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三大改造呢?(三)改造的意义1积极意义材料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绝对统治地位。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教师设问: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参考答案: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教师讲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最深刻的变革。
材料七应当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几年,中国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确实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大量的工业企业建成投产,创造了一大批中国工业化史上的第一,工业产值大幅度提高。
——罗平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几个问题的探讨》材料八我国的工业化是在扩大和加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进行的。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和支配地位。
——黄宁莺:《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教师设问:三大改造对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参考答案:促进工业的较快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和支配地位。
)2弊端教师讲述:当然,三大改造中也由于一些不可抗的历史客观因素而存在不足,对此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和反思。
材料九但在后期,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加速进行的结果,使得三大改造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工业化进程而孤军冒进。
——黄宁莺:《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教师设问:三大改造对当时社会带来的弊端有哪些?(参考答案:改造后期,由于要求过急,速度过快造成了改造脱离了工业化进程。
)教师讲述:在三大改造后期,对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
但这只是实际工作中的偏差,瑕不掩瑜,不能因此否认三大改造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制度变化的意义。
设计意图三大改造的意义教材讲述的比较简单,教师应通过补充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明白三大改造对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深刻体会到改造的重要性,从而对三大改造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课堂总结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新中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
从农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促生产;手工业者联合起来,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工商业通过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板书设计三大改造{ 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板书设计2教学反思优点:上课时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