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设计前期报告

毕业设计前期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牛镇互通立交设计专业(方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学生信息:学号:081445 姓名:刘礼铸班级:道桥082班指导教师信息:教师号:姓名:孙吉书职称:副教授报告提交日期:2011年4月8日一、设计任务与要求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海、陆、空交通发达,经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上海是我国开放较早,经济特别发达的南方城市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要求随之增加,为了改善日前交通状况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京沪高公路作为我国南北向重要干线道路已经基本全线贯通。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高等级公路网络。

本次设计任务为京沪高速公路与廊良公路交叉口的立交设计。

分别进行方案(不少于2个)及施工图设计。

交叉道路等级:京沪高速公路本段为六车道高速公路,廊良公路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京沪高速公路 120km/h,津永公路80km/h;立交主线及匝道的设计速度根据规范确定。

二、设计原始资料1.1/2000地形图一份;2.天津市及立交所在地基本情况(社会经济交通等)及交叉口交通量转向分配资料一份。

三、设计内容(一)立交等级与技术标准论证1.根据总体规划结合道路等级、自然条件、投资效益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拟定立交等级。

2.立交具体指标的确定。

(二)立交方案设计1.现状评价(整体状况,交通状况,路口现状,地质等)2.交通量分析3.设计原则与技术标准(设计原则,主要设计规范,主要技术标准)4.方案设计(不少于两个)5.相关设计1)道路及引路设计(1)路基设计(2)路面结构设计(3)挡墙设计(需要时设计)2)桥梁总体跨径布置3)排水,照明,交通工程及绿化。

鉴于时间问题,本次立交设计的排水、照明、交通工程、绿化等附属设施只作说明,不具体设计。

4)收费广场设计(1)广场形式与结构设计(2)收费广场卡口布置6.方案比选7.立交细部设计就选定方案进行立交细部设计,考虑时间关系桥跨结构设计不在设计内容之内。

(三)编制相应的设计文件1.编制方案设计文件文字说明方案图纸,方案阶段的平,纵,横设计图纸作为方案设计文件。

2.编制细部设计文件编写设计说明,绘制设计图纸,相关内容计算书。

四、课题进度安排表:五、毕设前期任务完成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设计前期的主要工作是前期报告以及参考多方的文献资料,翻译外文文献,查找并确定毕设的相关规定、方法和途径。

在一周多的时间内,利用校网图书馆的有效资源,检索大量相关的中外文献,分析提炼出所需的内容,整理为文献综述。

对当前的立交设计行业背景和技术规范有了深刻认识。

同时使用翻译软件对所检索到的外文文献进行粗略翻译,然后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词汇和逻辑上的翻译。

查找所需要的软件,安装、熟悉使用环境与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准备。

在网上下载了纬地的相关文字和视频教程,进一步掌握软件的使用技巧。

六、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高速公路网的规模日益扩大,为了解决平面交叉带来的冲突混乱状况、交通瓶颈和交通安全问题,必然要修建大量的互通式立体交叉。

在立交型式确定以后,就要针对地形、地物、交通量、技术标准等要求进行详细设计必要时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比选。

互通立交是路网交织中的关键节点,互通立交设计应从标准与规模、立交形态和匝道设计速度三方面加以考虑。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交通量;选型;设计(一)概述立体交叉简称立交,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在或道路与其他线性工程,在不同高程处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他是高速路必不可少的部分。

立体交叉按其交通功能可分为分离式立体交叉和互通式立体交叉两类。

本次设计是互通式立体交叉。

互通式立体交叉不仅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路之间相互连通的交叉方式。

互通立体交叉的优点:可使相交的各方向车流在不同高程的平面上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车流可连续稳定的行驶,提高车速和通行能力;节约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控制相交道路的车辆出入,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保证行车安全和畅通。

但其缺点有:占地面积大、构造物多、施工复杂、造价高、不易改建。

互通立体交叉的组成包括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匝道端部设计(出入口、变速车道、辅助车道),除此之外还包括集散车道、绿化地带,以及立体交叉范围内的排水、照明、交通工程等设施。

(二)互通立交与交通量分布1.公路交通量的意义和重要含义:(1)准确性:公路交通量本身并无准确与否之分,只有是否可信之别(2)制约性:公路交通量是确定公路技术标准和立交规模的主要依据1.1交通量分布图的重要性交通量分布图是互通立交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关系到设置互通立交与否和设置什么标准立交的关键所在,也是匝道设计标准的依据,是互通立交设计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1.2 交通量分布图的重点要素:(1)交通量的大小----决定立交的形式和匝道的标准。

(2)交通量的沟通象限--决定立交的设置位(3)交通量的方向----决定立交的主匝道位置。

1.3互通立交平面形式决定因素:互通立交的平面形式与交通量的一致性(1)与相交的两条公路的等级和相对位置相适应(2)满足各方向的转向交通量的需求(3)匝道的布置和象限的选择应服从主、次要转向交通量方向(4)匝道的平面布置必须有利于交通流在主线上的流出、流入以及匝道间的分、合流顺畅。

(三)互通立交的分类和基本形式1. 互通立交按其基本功能可分为枢纽互通立交和一般互通立交1.1 枢纽互通立交高等级公路交叉时设置的互通立交为枢纽互通立交,其上的转弯运行应为自由流,匝道上不设收费站,匝道端部不得出现穿越冲突。

1.2 一般互通立交高等级公路与一般公路交叉时设置的立交,此种立交允许在匝道上设收费站,除高速公路上的出入口以外允许有平面交叉。

2. 互通立交的基本形式根据立交的平面形式,可将其常用的互通立交划分为以下几种形式2.1喇叭形(单、双喇叭形),用于一般立交。

根据环形匝道与使出、驶入车辆的关系又分为“A”和“B”形单喇叭。

(1)“A”形单喇叭:驶入的车辆经环形匝道驶入主线特点: a是三路交叉一般立交的代表形式b主交通流相关象限明确,主交通流流向明确,喇叭头方向与主交通流方向易适应。

c流入车辆经环形匝道比较安全。

d形式简单,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立交造价较低。

适用范围:a,主要应于一般互通立交且各匝道转向交通流都相对较小b,需要设置收费站,且追求集中收费的立交c,由于利于行车安全,一般应优先采用,但环形匝道所承担的交通流应较小。

(2)“B”形单喇叭:驶出的车辆经环形匝道驶出主线特点: a是三路交叉一般立交的代表形式b主交通流相关象限明确,主交通流流向明确,喇叭头方向与主交通流方向易适应c流出车辆经环形匝道,安全性不如“A”。

d形式简单,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立交造价较低适用范围:a,主要应于一般互通立交且各匝道转向交通流都相对较小b,需要设置收费站,且追求集中收费的立交c由于不利于行车安全,要谨慎采用,特别是在主匝道上跨主线时,环形匝道所承担的交通流应较大时不宜采用。

(3)“Y”形立交特点: a是三路交叉的典型形式。

b主交通流流向明确,各方向交通量较均衡。

c流入、流出的车辆直接或较直接。

d立交匝道的线型指标均较高,疏散能力较强,安全性好。

e匝道上的桥梁比喇叭形立交多,造价较高。

适应条件:该种立交主要应用在枢纽和转向交通量较大的一般立交。

该立交分为:半定向“Y”形和定向“Y”形两种A:半定向“Y”形立交特点: a立交区的主线不需分离,主线造价低、主线占地较少,但匝道占地稍多。

b匝道的出、入口均设在主线的右侧,符合我国交通右进、右出的主流形式和驾驶员的行使习惯,有利于安全。

c左转匝道长度比“定向Y形”长,车辆需一定程度的绕行,立交的疏散能力比“定向Y形”低,但高于“喇叭”形立交,若用在转交通量过大的枢纽立交上要慎重。

d立交规模及桥梁规模比单喇叭形大,但低于定向“Y”形,造价高于单喇叭形,但低于定向“Y”形。

适用范围: a可应用于枢纽立交或转向交通量较大的收费一般立交。

b是否设收费站均可。

B:定向“Y”形立交特点:a立交区的主线需分离且相关路段较长,主线占地较多,造价高b匝道的出、入口有左出、左入现象,不符合我国交通右进、右出的主流形式和驾驶员的行使习惯,需及时提示以利安全。

c左转匝道长度比“半定向‘Y’形”短,路径便捷,立交的疏散能力比“半定向‘Y’形”强。

d立交规模及桥梁规模比“半定向‘Y’形”大,造价较高。

适用条件:a适用于转交通量大的枢纽立交及高速公路分岔工程上。

b主线的占地并不非常紧张的立交。

(4)苜蓿叶、混合苜蓿叶形立交苜蓿叶、混合苜蓿叶形立交由于其形式简单,造价合理,交通流向明确,各条匝道都便捷,成为世界通用的四路交叉公路立交基本形式。

特点: a传统的苜蓿叶四路交叉是唯一一种只需一座跨线桥的全立交形式b传统的苜蓿叶立交存在交织,即便是设置辅助车道也可能严重制约立交的疏散能力,若要在此基础之上提高疏散能力,可根据所承担的交通量需要改造环形匝道使之成为定向或半定向匝道,从而成为“混合苜蓿叶形”,甚至改成涡轮形。

c传统的苜蓿叶立交不需要在匝道上设置桥梁,桥梁造价低d占地面积大,占地费用高,不能体现节约用地的原则。

e因设置收费站分散且较多,因此不是收费立交的首选形式。

适用条件:a主要用于四路交叉的枢纽立交。

b对主要匝道做必要的改形后成为枢纽立交的最常见的混合形式型立交。

c用于枢纽立交时,一般不停车收费。

否则一般需要配合主线拦截式收费站,在匝道上设置分散式收费站已不多见。

(5)半苜蓿叶形立交半苜蓿叶形立交是一种形式简单、造价低廉、节省占地的一般立交。

特点:a形式简单,占地较少,符合节约用地的原则b构造物少,任何匝道均不需单独的跨线桥,立交造价低廉。

c通过灵活运用其 A形、B形、和AB形最大程度满足交通量分布、地形、地物等要求。

d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在被交道路上设置右转车道,但收费站设置较多,不便于管理。

适用条件:用在转向交通量较小且需收费的一般立交(6)复合型立交当前一座互通立交流入匝道加速车道渐变段终点至下一座互通立交匝道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000米时,应将两者合并为复合立交L<1000米加速车道渐变段减速车道渐变段辅助车道(7)组合形立交是在一个节点同时使用两个及以上立交相互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立交(四)互通立交的设计1.互通立交设计应注意的几个原则立交设计一定要结合地形、地物优先选用基本型式。

以往有一种不好现象,喜欢将立交基本型式在设计上进行变异后再采用,以显示与众不同。

这样把立交布置人为复杂化的做法,既不经济更不可取。

[21]除此外,互通立交设计中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a 设计要注意将各个定向匝道、半定向匝道用于交通量大的方向或用作出口匝道,对交通量小的方向或进口匝道可采用环形匝道;b 匝道的设计半径及坡度应尽量避免采用最小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