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年级生物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 含羞草、珊瑚虫、水B. 细菌、病毒、小草C. 猫、蘑菇、珊瑚D. 蝴蝶、小鸟、钟乳石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A. 营养B. 呼吸C. 遗传D. 变异3.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阳光、温度和水属于非生物因素B.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C. 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只能适应环境D. 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4.从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来看,“生物圈Ⅱ号”的失败说明的道理是()A. “生物圈Ⅱ号”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B. 人类目前为止还无法建立一个人造的适合人类永久生存的环境C. “生物圈Ⅱ号”需要足够的水量D. “生物圈Ⅱ号”需要大量的植物和动物5.下列选项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6.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的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
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B.C.D.A. 左右两侧应分为湿土和干土B.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20℃C.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环境D. 左右两侧鼠妇数目不同8.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B. 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甲C. 该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丙D. 甲乙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9.下列对诗句或谚语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竞争的关系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生动地反映一条食物链:蝉→螳螂→黄雀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10.以下谚语或俗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C.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 秋风扫落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叙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 蚁穴溃堤B. 大树底下好乘凉C. 蚯蚓松土D. 青蛙冬眠12.以下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A.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食物关系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照影响植物的开花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13.下列哪个图能正确表示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A.B.C.D.1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农田生态系统B. 园林生态系统C. 草原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15.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①高山上的油松②土壤中的细菌③朽木上的蘑菇④树上的麻雀⑤土壤中的蚯蚓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③⑤D. ②③16.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A. 所有生物组成的B. 动物和植物组成的C.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D.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17.下图是生物小组的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在生态瓶里放置了金鱼藻、沙石、小鱼、水等,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正确的是A. 生态瓶中不放金鱼藻小鱼存活时间会变短B. 这个生态瓶中的非生物环境只有水C. 把这个生态瓶放在光下或是黑暗中都不会影响它的维持时间D. 这个小生态瓶会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大18.下列()是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A. 分布在较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动植物种类比较多,但是缺少高大的植物B. 分布在较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C. 是人工造就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物和植物种类都较少D. 多水、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1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环境B.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的总称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D.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0.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和大气层B. 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C. 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都受阳光、大气、水和水蒸气的影响D. 鱼类洄游、鸟类迁徙等活动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1.下列各项,属于保护生物圈的人类活动的是()A. 开山造田B. 城市快速扩建C. 在田间焚烧秸秆D. 回收旧电池22.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B.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形体结构、生理特征或是行为方式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互助关系23.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狼杀绝,鹿的数量将:A. 迅速上升B. 缓慢上升C. 保持相对稳定D. 上升后又下降24.某小组的同学观察如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哪些观点是正确的()①因为标杆不平衡,所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②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③若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则蛇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是最多的④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能量是最少的⑤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生态平衡.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②④⑤D. ①②③⑤25.在一片稻田中生活着虫、蛙和蛇等生物,该片稻田长期被重金属镉污染.如果用长方形的大小代表四种生物体内镉的量的多少,则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各生物体内镉积累量关系的是()A.B.C.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26题5,分27题11分,28题11分,29题17分,308分题共50分)26. 宋朝著名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其中蕴含了很多生物学的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2)杏树会开花结果,果实掉落会长成一棵新杏树,这反映了红杏具有___________的特征。
(3)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制造有机物,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
(4)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来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________现象;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
27.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处),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1)提出问题: ______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实验思路) (4)实施计划:①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②实验步骤: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 Ⅱ.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将统计的结果 填写在下表中.()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A .一只 B .两只 C .三只 D .十只或十只以上(6)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变量应该只有 ______ 个.在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 ______ . (7)在实验中设置了明亮、黑暗两组实验,目的是 ______ .(8)这组同学记录的第10次数据中,在明亮处的鼠妇是 ______ 只,在阴暗处的鼠妇是 ______ 只.(9)分析本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鼠妇适于生活在 ______ 环境中.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怎样处理? ______ .(10)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______ .你的理由 ______ . 28.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1)一个生态系统是由 、 、 和 组成的。
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2)此图表示的食物网是由多条 交错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3)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
除它以外,其他生物都属于 者。
(4)此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5)写出环节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_____。
(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 的,可被重复利用;能量是 方向流动的,并且最终以热能的形式耗散,因此生态系统只有不断从外部输入能量才能维持正常功能。
29.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 ;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 ;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______ .(2)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鹰的数量一定比兔的数量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______ .本图中有______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______ .(4)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 .(5)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______ .(6)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______ 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7)此图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_,此图中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8)在草原上适度放牧,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 能力;但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破坏生态平衡,这个事例说明了______ .(9)土壤中的蚯蚓体表有黏液和刚毛,有助于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使土壤变得疏松,并提高土壤的肥力,这一事例说明______ .30.观察下边的生态系统图并回答问题.图中A表示细菌和真菌,B表示植物,C表示阳光,D表示某种害虫,E表示鸟类.(1)图中的生产者是______ ,消费者是______ .(用字母表示)(2)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3)为了杀灭害虫,有人大量喷洒杀虫剂,使D急剧减少甚至灭绝,那么E的数量会______ ,B的数量会______ .(4)鸟类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 .(5)鸟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关系.(6)动植物遗体不能长久留存,是因为______ 的作用.【答案】1. B2. C3. A4. B5. D6. D7. C8. C9. C10. B11. D12. C13.D14. D15. D16. D17. A18. A19. D20. A21. D22. B23. D24.B25. C26. (1)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2)生长繁殖(3)需要营养(4)遗传、变异27.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D;一;光;形成对照实验;2;18;阴暗;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不行;防止出现偶然性28. (1)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食物链(3)草消费(4)8(5)草→昆虫→鼠→蛇→鹰(6)循环单29.(1)草;鼠、狐、兔、蛇、鹰;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少;捕食;食物链;5;食物网;草→鼠→蛇→鹰;增多;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逐级递减;(7)草,鹰;(8)自动调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能影响环境30. B;D和E;B→D→E;急剧下降;先上升后下降;太阳能;捕食;细菌、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