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亿万富豪的生活理念
在美国生活着一群超级富豪,这些富豪中包含了完全依靠自己能力而创下亿万财富的新贵,其中不乏公司的创始人、顶级上市公司的CEO,以及体育和娱乐界的明星。
另外一拨儿就是继承遗产的老富豪。
新贵和老富豪联合起来,形成了占全美总人口1%的特权阶层。
然而新贵们的财富增长,往往比那些老富豪要迅速得多。
新贵的财富来自于各行各业,兴旺的生意和股票期权使他们越来越富有。
而老富豪继承遗产的财富净值,在所有超级富豪中只占9%,不难看出"老钱(Old Money)"正在快速萎缩。
在1985年全球只有1 3个亿万富翁,现在却已经超过400位了。
不过,马克·吐温有句名言:"我反对百万富翁。
"
因为百万富翁通常被认为是挥金如土的,而分配不均现象又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使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特权阶层,这部分人就成了顶级奢侈品的大玩家。
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里,收入差距越大,富人可获得的奢侈品也就越多。
假如大家的收入都大致相同的话,人们就不会过度迷恋对物质的追求。
当每一个人都负担得起顶级奢侈品时,拥有象征地位的财富,也就失去了意义。
你可以从"福布斯"杂志的年度清单中,找到400个最富有的美国人。
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通常都名列前两位,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埃利森是位居第四的最富有的美国人,谷歌的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排在前十名,拥有美高梅金殿赌场的柯克里安(Kirk Kerkor ian),也是排列在最前面的,戴尔电脑的迈克·戴尔排名第八。
而大多数富豪的生活理念有两种:不平等和差别。
如果不能支配别人,那么就要彻底的差别。
巴菲特和盖茨跟普通人的差别,就是把财富拿出来,通过慈善来改变人们的生活轨迹。
但是,也有一些富豪过着离谱的奢华生活,显示了与普通大众彻底的差别。
比如泰科公司(Tyco)的CEO科兹洛夫斯基,他在生日派对上的奢侈装饰品,是特色冰雕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大卫站在喷泉中央,两腿间喷出的是伏特加酒。
绝大多数富豪:
他们拥有一架或两架喷气飞机,不惜耗资6万美元,只为修复私人喷气飞机的一个破碎的挡风玻璃(这超过了美国中产家庭一年的平均税后收入);
他们聘请女佣、保安、保姆、厨子、水疗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专业的大管家(一个大型物业可能需要100名员工);
他们购买价值32万美元的劳斯莱斯幻影轿车;
他们驾着私人喷气机,飞往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去打高尔夫,到怀俄明去垂钓鳟鱼,或前往特克斯、凯科斯的私人岛屿,又或者去具有异国风情的度假胜地,抑或在蒙大拿州的滑雪俱乐部,在那里永远不必排队等电梯;
他们在博客上八卦和互相吹嘘,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第一个一亿是最难的,第二个一亿就容易多了;
他们舒适地与其他富翁为伍,一年花费50万美元参加只属于他们的俱乐部,当你周围围绕的全是富豪,便完全不会为过度的奢侈行为而内疚。
面对富豪的奢华生活,美国作家罗伯特·奥本有一天开玩笑说:"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福布斯'看美国最富有的人名单。
如果我不在名单上,我立刻开始动笔……"不过,罗伯特勤奋笔耕了一辈子,结果也没能上榜。
在很多人的眼里,甚至在很多媒体的宣传中,财富的多寡往往成了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甚至可以具体物化到你拥有多少豪宅、多少名车,或你消费了些什么、奢侈到什么地步。
而你究竟对社会奉献了多少,你又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并非所有的亿万富豪都具有奢侈的生活理念,事实上,好多亿万富翁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中产阶级没什么两样;不过,也可能恰恰由于那些人具有这样的生活理念而成了亿万富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