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艺术歌曲《望乡词》的审美特征与演唱风格

论艺术歌曲《望乡词》的审美特征与演唱风格

分类号:I学校代码:11460学号:00923207南京晓庄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论艺术歌曲《望乡词》的审美特征与演唱风格Theory“hometown words”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rt songs and singing style所在院(系):行知学院学生姓名:吴同建指导老师:岳李研究起止日期:二〇一二年九月至二〇一三年五月二〇一三年五月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摘要】本文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及平时学习声乐的心得体会,受老师启发,对艺术歌曲这一体裁,从歌曲的创作、曲式、演唱风格及审美特征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在用情用声的表达上,对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和演唱风格上进行剖析,探索出其独有的演唱特质和规律,以达到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情感。

【关键词】艺术歌曲;《望乡词》;审美特征;演唱风格[Abstract] According to own interest hobby and the usual learning of vocal music ,inspired by the teacher,for art songs,this style from the creation of songs, melody, singing style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and other Angle carries on the analysis,in mood with sound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classical poetry of song writing and singing style,explore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in order to dig deeper connotation and emotion .[Key words]art songs;hometown word;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singing style目录绪论 (1)1.艺术歌曲的界定 (1)1.1艺术歌曲的概念 (1)1.2中国艺术歌曲的概念 (1)1.3《望乡词》的创作背景 (1)2.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 (2)2.1艺术歌曲的美学原则 (2)2.2《望乡词》的曲式结构 (2)2.3《望乡词》的音乐特点 (2)3.作品的艺术风格及二度创作 (5)3.1《望乡词》的艺术风格特点 (5)3.2《望乡词》的二度创作特点 (6)4.《望乡词》的演唱特点 (6)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文献综述 (11)绪论《望乡词》是著名爱国诗人于右任先生的经典诗作,又名《国殇》,此曲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思念大陆之情,歌词采用中国古典诗词写法,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炽的感觉,表达祈求落叶归根的思想。

曲作者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所折射出的题材时代性、主题简洁性、旋律民族性、歌词通俗性、伴奏意像性等特征应为中国当代雅俗共赏艺术歌曲创作的主流。

他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将旋律、技法、民族精神、社会融于一种体裁的方式,开创了中国艺术歌曲崭新的一页。

本文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方向机平日里声乐学习中指导老师的启发和心得体会,从审美特点、二度创作和演唱风格等角度进行初步分析,以对艺术歌曲的演绎和理解得到提升和进步,更好的诠释作品的内涵及情感。

1.艺术歌曲的界定1.1艺术歌曲的概念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人物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的歌曲种类。

它结合了优美的旋律和人声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1.2中国艺术歌曲的概念艺术歌曲最早传入我国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受美育思想的影响,许多音乐活动的展开为艺术歌曲提供了广阔的题材,涌现出大量脍炙人口,艺术性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艺术歌曲根据创作技术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将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旋律、气质相融合,加上丰富高雅的钢琴伴奏,形成不同于原始民歌的中国艺术歌曲。

从1920年廖尚果(笔名黎青主)发表的《大江东去》为起点,至今中国艺术歌曲已有90多年历史。

期间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创作者进行了不少实践研究,为探索有意义与价值的作品付出大量心血,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积累做出很大贡献。

在广义的艺术歌曲中,在中国的声乐实践中,艺术歌曲不仅仅是用美声唱法来演唱。

那些用民族唱法来演唱的艺术歌曲,应该属于艺术歌曲的范畴。

中国的声乐教育,除了美声唱法的教学外,还有以科学发声为基础,结合中国戏曲、曲艺、民歌演唱特点而形成的民族唱法。

1.3《望乡词》的创作背景这首歌的歌词选自著名爱国诗人与友人的诗《望大陆》(又名《国殇》)。

于右任是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的书法艺术大家,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之一,风格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展现出的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主题的凝炼、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题材的驾驭、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而艺术歌曲《望乡词》这首男中音独唱苍凉凝重,似经年珍藏的醇酒浓烈深沉、芳冽长久。

作曲家陆在易先生深刻体会到这位老人“永不能忘”的爱国之情,体会到老人临终前仍盼望祖国统一、盼望台湾回归大陆的深挚心情。

歌曲结束部分,从心灵深处呐喊出的: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也正是抓住了于右任老先生作品的真正内涵,挖掘到心灵最深处的情感。

3.2《望乡词》的二度创作特点二度创作对作品的演绎是必不可缺的,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塑造艺术形象,来达到二次形象的传达。

首先需要掌握作品的内涵和背景,通过分析作品的力度、节奏、速度、音准等基本元素,对歌曲有一个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理解和词、曲作者的阐释达成共识,这就有了构思的起点,它是二次创作的动力。

其次加上良好的演唱技巧及文化艺术修养,才能做到对听众传达艺术形象。

二度创作离不开作品情感的把握,在熟悉作品,并理解内涵的基础上,从情感的表达可以看出成败。

适当的想象可以使演唱加分,为歌者更好诠释形象,塑造形象提供基础。

我们不可能真正处在作品年代,见到主人公,身临其境地感受,但能通过对故事的了解,分析,从韵味,风格等方面把握。

当那厚重的音乐响起时,我的眼前浮现了一位老者“吟诗”一样的诉说自己心愿的的形象,使我很快进入角色,联想到老人的愿望和现实存在矛盾的背景,虽然只是短短的海峡,但是老人只能隔海相望,不能落叶归根,回到故乡,不过老人任然自强不息,坚信自己的愿望会实现。

总之,一部好的作品留给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的余地和潜力是非常大的。

当然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演唱精心的去进行二度创作,才能使每一首歌都焕发出最灿烂的光芒。

4.《望乡词》的演唱特点( 一)把握歌词诗歌的韵律通过对歌词的分析,抓住诗的意境。

以作品的演唱部分的第一段A乐段为例:在演唱这一段的时候演唱者应用心感受前奏的音响效果,前奏中最后两小节的音量和音色上都给予了演唱者很好的预示,演唱时要尽量按音乐所标示的速度和力度演唱。

开始时弱起,音量的控制十分重要,过大的音量会破坏前奏音乐营造的凝重的音乐色彩,会显得比较突兀。

结合诗词内容,这里的演唱不像是在“唱歌”更像是“吟诗”,“吟”的这种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有很好的气息支持以达到高位置演唱并使声音不会虚掉。

a部的“永”字表明故乡大陆是我的根,永远不能忘本,这一句的由强渐弱处理,表达对故乡永远在我心中,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各种原因与老先生不能回到故乡,只有无尽的哀叹;这一段中出现了多次的调式转换,演唱时要注意不同的调式中音色要有所变化,歌曲内容上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在演唱时的情绪要一直紧跟音乐的发展,并在语气和音量上有所体现,比如“大”字往后坐渐强处理,到“大陆”强音处理,再次强调大陆是我的故乡,“大陆不可见兮”出现两次,第二次的出现以渐弱处理,随着音量上的减弱仿佛“望我大陆”时的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所以“只有痛哭”,在这里音量上的减弱要以语言上的加强来平衡,这样在咬字上第二次的要比第一次更加紧一些,加以强调。

“只有痛哭”这一句为三小节,“只有”两个字否定了一切其他的可能,是一种无奈的表现,切分音使重音落在“有”字上在演唱时要有所体现,“痛哭”两个字之间没有换气口,并且“痛”字要做渐慢并做渐强处理,所以在之前的吸气上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从容的完成这一句。

“哭”字在密集的三连音、五连音、九连音渐快的处理下把歌曲推向了第一次高潮。

b部的速度上选用了Moderato,较之前上一部分速度明显加快,这一段既是前面一段的发展也是前面压抑的情绪在这里得以爆发。

结合歌词我们可以看出里是于老先生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统一的呼喊,而音乐在“殇”字上采用下行音阶减弱处理,使得这种呼喊显得有心无力。

(二)注重语言与音乐的结合中国的语音语调,语言文化自身就异常丰富,在演唱上要特别注意中国汉字的四声走向与音乐旋律声腔的紧密结合,从而使诗词、旋律与演唱三方面能和谐统一,更好地表达出诗词的内容来。

演唱时应注意研究语言的发音规律,在歌唱发声时的咬字吐字的正确方法。

以作品的B段和连接部为例:B段情绪明显更加激动,在演唱上的力度和速度上都要有所体现。

在咬字方面“天”字的“i”母音与“an”的结合部的把握是能否唱好这个字的关键。

第一次的“天”是强音起,是接前面的“哭”的情绪爆发,第二次“天”弱起,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殇”第一次是以两小节的长音出现,为配合D羽调五级音不稳定的感觉,应适当延长“a”母音,在气息很好的控制下保持音的平稳,随着渐弱来归韵。

连接部伴奏音区变化使音乐十分清澈,形成一种空灵感觉,所以在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控制以保证音色与伴奏的融合。

“轻声高位”的哼鸣更能体现歌唱者的技巧。

哼鸣的第三个乐句由四小节构成,要完成这个长乐句必须在换气时做好充足的准备,效果才好。

(三)情感的运用音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情感的表达,声乐技巧则是表达音乐情感的工具。

所以想要演唱好这首作品,必须做到“歌以咏言,声以宣意”和“声情并茂”,真实的情感抒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