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词语:嘉祥锦小六下语文第 1、2 单元晨读资料1 北京的春节1、陈醋泡蒜饺子榛子栗子蜜饯掺和杂拌儿擦黑眨眼元宵亲戚小贩2、摆摊轿车娴熟骆驼腊月水浒传展览风筝口琴万象更新鞭炮除夕年糕3、通宵间断万不得已光景又甜又黏截然不同拜年张灯结彩摆摊逛天桥多音字:zhēng(正月) pù(店铺) zāng(脏水) xiān(纤细) mò(脉脉)正铺脏纤脉zhèng(正好)pū(铺盖)zÀng(心脏)qiÀn(纤夫)mÀi(脉搏)作者: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阶层的生活,1950 年创作话剧《龙须沟》。
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拓展诗句:《除夕》史青(唐)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孟浩然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2 腊八粥词语积累:1、腊八粥细腻板栗狼吞虎咽汤匙(chí)灌溉搅和嘟囔熬粥深褐色染缸肮脏2 、贼赃贪赃枉法碗筷唾(tuò)沫塞(sāi)灌嘟囔(nāng)浑身肿(zhǒng)胀3、黄焖(mèn)鸡耽搁奈何多音字:yān(咽喉)sā(撒网)sǍn(松散)咽yÀn(咽唾沫)撒散yè(呜咽)sǍ(播撒)sÀn(解散)作者:沈从文(1902-1988),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代表作:《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拓展诗句:《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代陆游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日》(唐)杜甫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3古诗三首《寒食》唐韩翃(hóng)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句大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注释: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作者:韩翃(hóng),字君平,唐代诗人。
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大才子”。
主要作品:《宿石邑山中》《同题仙游观》。
《迢(tiáo)迢牵牛星》(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jiǎo)皎河汉女。
纤(xiān)纤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机杼(zhù)。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句大意: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织女伸出纤纤素手拨弄织机,但一整天也织不成纹样,只有泪如雨下。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这一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
注释:1、《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 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迢迢(ti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3、.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4、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5、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6、札(zh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弄:摆弄7、.杼(zhù):织机的梭子8、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9、零:落。
10、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11.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2.脉脉(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13.素:白皙。
14.涕:眼泪。
15.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6 .间:相隔。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大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
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注释: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杜郎中,名杜元颖。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落:在,到。
作者:王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
《田家行》《羽林行》《射虎行》。
拓展: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2、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6、风一更,雪一更,聒(guō)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4藏戏sēng xiān sh èp ÁoxiÀo t ūn sh ìhóng1、僧人、雅鲁藏布江、掀翻、脱缰、涉水、咆哮、吞噬、宏愿、发誓、哄堂大笑、qióng c h èy ù2、琼结、能歌善舞、行善积德、雄浑、响彻、雪山旷野、布施、雪域高原、身无分文、f ēi liÁo3、开山鼻祖、面颊、威严、王妃、柔顺、獠牙、妖魔、压抑、恐怖、缝制、嘴唇、铁索桥、k ūlóng d ūn b óy ì4、前额、窟窿、朴实、敦厚、席地而唱、幕布、鼓钹、伴奏、别无所求、描述、演绎、5、象征、形象突出、性格鲜明、地广人稀、缓慢、拖延、唱腔、舞蹈、吃喝玩耍、随心所欲、6、悠哉游哉、稀奇、师传身受【文学常识积累】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
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 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17 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2006 年5 月20 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语文园地一【古诗积累】长歌行汉乐府x īk ū n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文学常识积累】汉乐府:汉族民歌音乐。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公元前112 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mǐng dǐng]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1、航海、荒岛、流落、潮水、凄凉、水源、野兽、帐篷、援救、寂寞、恐惧、联想、宴会、2、面积、zhÀ淡忘、文明、忧郁、计算、缺乏、防止、日历、遗弃、望远镜、自动、适时、制造、3、缺少、栅栏、介意、无非、处境、苦闷、理智、控制、知足、隔绝、境地、缘故、热带、4、袭击、防御、手段、解除、fÁ不可思议、焉知非福、远眺、畏惧、天涯海角、木筏、陆续、5、凄凉、安慰、船帆、简陋、寂寞、打猎、xùn suìbó驯养、穗子、圈养、野蛮、宴会、痕迹、考虑、6、倒霉、挣扎、附近、停泊、判断、绑架、忧伤、前guǐqiāo所未闻、荒无人烟、估计、估算、避免、7、刻痕、包裹、日晷、书籍、不易、稀罕、铁锹、缺乏、zhuāng qiÀo yíngxìjǔdÀi布置、木桩、铁撬、转悠、8、遭遇、萦系、折磨、逐渐、控制、沮丧、凶险、心平气和、借贷、抛弃、重见天日、tīyǍnyǍn fù9、剔除、丧命、荒芜、奄奄待毙、侵袭、倾覆、宽慰、必需品、甚至、稍微、踪影【文学常识积累】《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
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 o b i n so n C r u so 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