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指导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指导

看分合式编题》的导入:
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有一种小动物躲在练习卡里 和我们捉迷藏,只要把答案是10的分合式涂上颜色就能 找到它。孩子们出于好奇,饶有兴致地进行计算和操作, 当他们将图拼完整,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时,就欢呼雀 跃着,表达自己成功的喜悦心情。
(2)教师的语言应该掌握节奏性,提高“问题有效度”
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性的语应更简练、规范些;语 气轻重缓急还应明确些,不能整节课一种语调;数学教 学不是教师对幼儿强有力控制下的牵引,不是教师个人 能力的展示,不需要教师的刻意表现,但是它需要教师 “润物细无声”,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妙。
例4:大班《认识左右》 在“找奖品”活动过程中,可设计提问如下:
代清楚了,问题指向性强,比较简明扼要。在讲述时, 教师有意将“首先”、“然后”、“最后”的过渡语放 慢速度讲,并及时关注幼儿的反应,用眼神、体态语加 以提醒,这样在游戏中幼儿由于事先理清了游戏玩法, 因此游戏可得以有序地开展起来。
(3)教师的语言应该体现探索性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把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直 接向幼儿讲解,而是应该启发幼儿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 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和经验。
分析:教师在导入活动用简明的的语言,让幼儿明确
与图形宝宝做游戏,说出他们的名称。教师说“还有哪 些食品中藏有图形宝宝,我们一起看看。”让幼儿明确 了本次学习目的。这种语言形式适合于规则简单的教学 活动。
二、中间部分
(1)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
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 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 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奖品,就藏在活动 室里,待会请三个小朋友为一组。首先(停顿,眼睛关 注幼儿)请听清老师的问题,然后(停顿,眼睛关注幼 儿)小组轻轻商量这是什么奖品,最后(停顿,眼睛关 注幼儿)每组只能派一位小朋友上来找奖品,找对了, 这份奖品才能属于你们一组,听明白了吗?
分析:短短一段话,将整个游戏玩法、规则向幼儿交
分析: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时,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
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的语言激励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 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 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当幼儿在老师 的帮助下操作了,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嗯,真不 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等等这样的语言 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 的欲望。
活动导入,教师说:“今天有许多的图形宝宝来和我
们做游戏,他们是谁啊?”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图形,幼 儿说出图形宝宝名称。教师说:“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宝 宝爱藏在哪里吗?”幼儿说出藏在活动室周围的物品中。 教师出示水果娃娃说:“图形宝宝除了爱藏在XX地方 外,还爱藏在哪里?”幼儿说出爱藏在食品中。“还有 哪些食品中藏有图形宝宝,我们一起看看。”
例5:大班《学习7的组成》 教师设计“分水果”的游戏,要求幼儿从7片水果片
中取出5片,提问:“怎样会取得快些?”幼儿会迅速 数出5片水果片。教师又问:“7片水果片可以分成5片 和几片?”幼儿回答:“5片和2片。”教师接着问: “是数5片快呢?还是数2片快呢?”幼儿通过操作,很 快得出“数2片快”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请幼 儿从7片水果片中取出4片,有的幼儿数4片,有的幼儿 数3片。师问:“哪种方法更方便呢?”幼儿操作验证, 最后得出“数3片快些”的结论,原因是“数3片比数4 片少1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7的组成”的形式得出 结论:当要取出数量多时,就取出其组成数量少的那个 数。
分析:在活动中间部分教师通过探索性语言,引导幼
儿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使幼儿主动
接受,乐于学习。不仅有利幼儿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习的迁移能力。
(4)教师的语言应该富有趣味性
幼儿天真可爱,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利用这个特点, 在数学活动中,对幼儿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幼儿就能 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 的数学知识。
例3:中班《开超市》 教师让幼儿把自己收集到物品,按照分类标志,摆放在货
架上。操作活动开始了,小朋友在为自己收集的物品进行分 类摆放。XX小朋友拿着篮子,篮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物品, 可是他在货架来回走着,没有动手摆放。老师看到了,就说
“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 “再想想,看看标志上的图片,与自己收集的物品是不是同 一种,是就摆上去,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当他把苹果 放在了水果的货架上时,教师说,“嗯,真不错、“你真 行”。接着他就一个个动手摆放好了。
例6:大班《我当报时员》
在认识“时钟”环节中,教师用爷爷、爸爸、儿子来 比喻时针、分针、秒针。问:“为什么要把时针比喻成 爷爷、分针比喻成爸爸、秒针比喻成儿子呢?”“那么 儿子跑一圈,爸爸跑多远呢?”“如果爸爸跑一圈,那 么爷爷跑多远呢?”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深深地吸引了 幼儿,幼儿很快地记住时针、分针、秒针的特点,而且 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 心,又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指导
讲座人:丁洁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 的指导语应注意哪些方面?
目录
一、导入部分 二、中间部分 三、结束部分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的语言采取生动性、趣味性,富有启发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导入活动设置情境教学,
或者配合多媒体教具的演示,再结合采取生动、趣味性 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融入到活动中去, 促使幼儿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生动趣味性的语言可 以蕴含着游戏的成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容易调动起 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当然,除了生动趣味,还更要注意 启发性,毕竟是数学活动,是为了启发幼儿思考,提高 思维能力。
(2)教师的语言采取简明、扼要,目的明确
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的语言也可以采取 简明扼要,让幼儿直接明了活动的内容,目的性明确, 有助于幼儿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2:小班:图形食品品尝会 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
方形的认识,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分类,再感知食品 形状的多种多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