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业创业社会网络的价值链分析*彭华涛,谢科范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70)E-mail:penghuatao@摘要:本文分析了高科技企业价值链联盟与创业社会网络的关系,探讨了价值链联盟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的滑坡所导致的创业社会网络的不稳定性,建立了创业社会网络中基于价值链联盟的价值传递模型,并重点剖析了不同价值链环节的讨价还价行为。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创业社会网络;价值链1 引言高科技企业创业社会网络是在合作竞争观念指导下,基于资源互补、利润共享、风险分摊以及契约维系而建立的价值链联盟网络。
价值链联盟的稳定性问题是决定联盟成功与否、效率效益高低的关键问题,同样亦是影响创业社会网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国内外不同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于联盟的稳定性问题展开了全面探讨,如Macneil L R和Williamson O E 从关系合同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1],Axelord R从博弈论的角度,Bucklin L P从资源依赖和谈判能力,Geringer J M、C P Wookcock、Ramansthan K等运用委托代理理论,Gaister K W 和P J Buckley从战略行为理论对于联盟的稳定了进行了研究。
本文试图从价值链联盟中的讨价还价行为出发,探讨高科技企业创业社会网络的稳定性问题。
2 高科技企业创业社会网络的不稳定性高科技企业创业社会网络与传统意义上的战略联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在于均需要建立上游、下游或者同级的合作网络,其不同之处在于高科技企业在创业阶段业务环节的残缺性或者孤立性,使得高科技企业完整的价值链必须通过创业社会网络的形式来建立和完成。
除此之外,因为高科技企业的价值链包括内部价值链与外部价值链[2],所以高科技企业的创业社会网络既包括内部价值链联盟又包括外部价值链联盟,特殊之处在于基于价值链联盟的创业社会网络是指与其他企业(不一定是高科技企业)的上游企业、下游企业(顾客)以及合作企业的内部价值链活动(如投资、技术等)建立的基于某一业务环节或某几个业务环节的价值链联盟。
因此,高科技企业的价值链联盟包括如下类型:2.1价值链联盟类型及创业社会网络不稳定性高科技企业(尤其在创业初期)的经济实力、业务发展需求等决定其必须与其他网络个体构建基于错位联盟的创业社会网络从而拓展其业务范围以及价值链边界。
所谓错位联盟是指高科技创业在与其他企业的创业社会网络构建中,试图将其他企业的上游业务环节(如采购)、下游业务环节(如分销渠道)等纳入其创业社会网络体系,或者高科技企业将基于上游业务环节、下游业务环节的需求而与该企业进行联盟。
由于其错开与其合作企业本身的价值取向而构建合作网络,故称为错位联盟。
错位联盟的不稳定性在于合作企业的原材料供给、客户网络等固然在联盟中可为高科技企业所用,即可作为高科技企业的重要投入环节、产出环节或者转换环节,但却难以真正成为高科技企业的关系型专用资产,即一旦创业社会网络解体,高科技企业的价值链将再次趋于不完整。
特别是当高科技企业与合作企业存在类似产品或关联产品的竞争时[3],创业社会网络中的上游企业、下游企业的讨价还价行为更容易受*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40497010)的资助。
到主观因素(如合作企业的恶意压制等)的影响。
基于同位联盟的创业社会网络是相对于高科技企业价值链环节与合作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合作而言,其主要是指高科技企业针对双方共有的业务环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而建立的创业社会网络,其试图发挥同类业务合作中的学习性、正外部性以及正向溢出性而提高其内部价值链的价值创造能力。
基于错位联盟的创业社会网络中存在价值创造投入与产出的先后顺序与逻辑关系,与此不同,基于同位联盟的创业社会网络中的合作双方虽然也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但合作双方建立在信任、平等的基础之上,即双方共同参与投入和产出的业务环节。
错位联盟并不会改变高科技创业社会网络的价值实现能力或转换能力,其主要原因在于错位联盟属于典型的间接联盟,外部性并不明显。
与此不同,同位联盟是典型的直接联盟,外部性较位明显,因此高科技企业内部价值链的价值创造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见同位联盟比错位联盟联系更为紧密。
基于同位联盟的创业社会网络的不稳定性在于在高科技企业与合作企业所构建的创业社会网络中,同样会产生负外部性以及价值负向溢出等问题,其同样会造成创业社会网络的低效或失败。
2.2滑坡理论与创业社会网络不稳定性所谓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现象主要存在于地质领域,然而其仍然是高科技企业创业社会网络不稳定性的重要表征。
价值链联盟不稳定性所导致的创业社会网络滑坡主要是指创业社会网络中价值链衔接的力度及紧密性、合作双方业务环节的融合性、外部不利因素的侵蚀性等导致的价值链环节脱节或错位等问题,具体如下:1)按照始滑部位及运移形式。
按照始滑部位及运移形式来分,高科技企业价值链联盟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创业社会网络滑坡包括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以及混合式滑坡。
其中,推移式滑坡的始滑部位位于滑坡后缘,主要动力来源于价值链下游环节的加载,如顾客的持续品牌忠诚对于高科技企业与合作企业的合作营销提出置疑、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建立在有限品种基础之上的价值链联盟遭受阻碍、分销渠道(中间商)的讨价还价行为影响了价值链联盟的正常进程等等;牵引式滑坡的始滑部位位于滑坡前缘,主要由价值链联盟的上游环节造成,比如价值链联盟赖以生存的原材料供给突然变得稀缺或紧张、联盟前的准备工作(如洽谈、协议签署等)尚不完善、供应商的突然不合作等均会使得创业社会网络不稳定;混合式滑坡则是由整个价值链流程上游业务环节、下游业务环节以及内部价值链环节共同作用所造成的创业社会网络滑坡现象。
2)按照滑面与业务层面的关系。
按照滑面与业务层面的关系来分,高科技企业价值链联盟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创业社会网络滑坡包括顺层滑坡与切层滑坡。
其中,前者是指在整个价值链从上游业务环节到高科技企业自身的业务环节再到下游业务环节的衔接以及由内部价值链到外部价值链的衔接中,与业务环节的流向保持一致,价值链上的风险与收益依次传递和转移,表现出明显的先因后果关系;后者是指由于价值链上的某一业务环节的突发因素所引起的风险源导致整个价值链上风险的全面爆发或者由于某一业务环节的利好因素使得其他业务环节均能从中获利[4]。
从风险识别的角度来看,顺层滑坡通常具有一定的风险征兆,价值链风险管理中的风险终止决策以及预警管理对于风险的传递与转移的控制更为有效,而切层滑坡通常发生于不可控或不可观察的业务环节之中。
3)按照诱发因素。
按照诱发因素来分,高科技企业价值链联盟的风险收益传递性所导致的创业社会网络滑坡包括自然与非自然滑坡。
所谓自然滑坡是指由于宏观因素、客观因素所造成的滑坡现象,比如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对高科技企业所在行业的重点扶持与否、顾客消费取向和偏好的偏移等,这一类型滑坡所造成的创业社会网络不稳定均属于正常范围之类,与风险相对应的是系统风险,与收益相对应的是正常利润;非自然滑坡主要是指由人为的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创业社会网络滑坡,比如价值链环节所在部门(单位)的信任、公平、沟通等问题,这一类型滑坡所造成的创业社会网络不稳定性属于非正常范围之列,与风险相对应的是非系统风险,与收益相对应的是超额利润。
3 高科技企业价值传递模型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1)假定基于某一价值链环节A ,高科技企业通过价值链联盟的方式构建其创业社会网络。
在进入价值链环节A 之前,该业务活动的资源属性折算为产量q ,并且记其单位成本为c C =1。
基于价值链联盟的创业社会网络构建根本出发点正在于借助价值链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以及价值传递以及衔接能力而集成高科技企业的最终价值。
假定价值链环节A 的价值创造能力为1k ,即经由价值链环节A 之后业务活动的资源属性折算为产量q k Q 11=(通常情况下11≥k )。
同样假定高科技企业自身价值链环节B 所拥有的价值创造能力为2k ,则价值链联盟之前经由价值链环节A 之后再经由高科技企业自身价值链环节B 之后,亦即业务活动经由高科技企业创业社会网络之后所得到的产品可折算为产量q k k Q 212=(通常情况下12≥k )。
(2)假定高科技企业可供选择的合作伙伴较多,亦即价值链环节A 所具有的功能同样可由其他企业的价值链环节来完成,因此产量q k 1所可能拥有的价格可近似看作由买方市场决定,则其单位售价可记为1111Q b a p −=,同样高科技企业在创业社会网络中获取增值价值所需支付的成本为1112Q b a C −=。
由于高科技企业率先推出的产品通常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新颖性,因此其通常处于卖方市场当中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利,则其单位售价可记为2222Q b a p +−=。
由以上基本假设可得,在基于价值链联盟的高科技企业创业社会网络中,价值链环节A 与高科技企业自身价值链环节B 所获得的利润分别为:qc Q p ⋅−⋅=111π111111211)(k b c a p c k a p k −++−=(1) 11222Q p Q p ⋅−⋅=π222222212212212222221222221)2()(k b k b a a a b p a b k b a b k a p k b b −+−−−+=(2)由式(1)可得价值链环节A 的理性定价决策、产量决策(或者价值产出)以及利润分别为:111*12k c k a p +=,1111*12k b c k a Q −=,21121*14)(k b c k a −=π,即当*11p p =,*11Q Q =时,价值链环节A 可获得最大利润21121*1max 4)(k b c k a −==ππ。
由式(2)可得高科技企业自身价值链环节B 的理性定价决策、产量决策分别为)(222221212222221*2k b b a b k b a b k a p +−−=,)(2)(22212212*2k b b k a a k Q ++=,此时高科技企业在其基于价值链联盟的创业社会网络中可望获得最小利润*2min ππ=。
由于q k b a p 1111−=,q k k b a p 21222+−=,因此由)(222221212222221*2k b b a b k b a b k a p +−−=可得高科技企业在其创业社会网络中所预期的成本或价值链环节A 的定价决策为: )(2)(222211222121**1k b b b a b k a k a p +−+=(3) 4 结论分析表达式(1)与(2)可以进一步表示为q c Q Q b a ⋅−⋅−=11111)(πq c k a q k b )(112211−+−= 111122222)()(Q Q b a Q Q b a ⋅−−⋅+−=πq k a a k q k b b k )()(22112222121+−+=,由此可见价值链环节A 与高科技企业自身对于合作中的产量需求q 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