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_基因自由组合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基因自由组合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教学案授课人:考情导向: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2016·卷乙T1,2014·卷ⅡT5,2013·卷ⅡT1,2012·大纲卷T25年6考1.过程2.归纳(1)F1全为____。

(2)F2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的________。

(3)F2中4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________。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提出假说,演绎推理1.理论解释(1)F1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彼此分离,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产生雌雄配子各有____种类型,且数目相等。

(2)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方式共____种,F2中共有基因型____种,表现型____种,数量比为________。

2.图解想一想现用绿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其后代基因型可能出现哪些比例?3.验证——测交实验(1)过程及结果(2)结论:测交结果与预期相符,证实了F1产生了4种配子,F1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并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质、时间、范围——得出结论1.实质:在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上的________彼此分离,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基因自由组合。

(如图)2.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3.范围:________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________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四、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实验方法启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正确选材(豌豆);②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________对到________对;③对实验结果进行________的分析;④运用________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这一科学方法。

2.遗传规律再发现(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________把“遗传因子”叫做________。

(2)因为孟德尔的杰出贡献,他被公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示例1(2010·北京理综,4)决定小鼠毛色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A.1/16 B.3/16 C.7/16 D.9/16变式训练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

若F2中种子为560粒。

从理论上推测,F2种子中基因型和个体数相符的是(A B C D基因型YYRR yyrr YyRr YyRR个体数315粒70粒140粒35粒探究点二1.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条件(1)________生物的性状遗传。

________生物和____________的生物(如病毒)没有________,不进行________分裂。

(2)________生殖过程中的性状遗传。

只有在________生殖过程中才发生________的分离以及_________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________遗传。

只有真核生物的________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现规律性传递。

(4)基因分离定律适用于________相对性状的遗传,只涉________等位基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______或________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________或________的等位基因且它们分别位于________或________的同源染色体上。

2.比较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与分离定律,完成下表填空:定律项目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研究性状一对______________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与染色体关系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____________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活动)减Ⅰ后期______________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实质____________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__________之间的自由组合F1基因对数12或n配子类型及其比例21∶122或2n(1∶1)2或(1∶1)n F2配子组合数442或4n基因型种类332或3n表现型种类222或2n表现型比3∶1________________ F1测交子代基因型种类222或2n表现型种类222或2n表现型比1∶1(1∶1)nP、p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一对相对性状(由R、r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

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丁的基因型是()A.Pprr B.PPRr C.PpRR D.ppRr规律方法变式训练2红花窄叶的牵牛花植株(Aabb)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红阔∶3红窄∶1白阔∶1白窄,则“某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A.aaBB(白花阔叶) B.AaBb(红花阔叶) C.aabb(白花窄叶) D.Aabb(红花窄叶)题组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验及应用1.孟德尔将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并将F1黄色圆粒自交得到F2。

为了查明F2的基因型及比例,他将F2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预计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F2的黄色圆粒的比例为()A .1/9B .1/16C .4/16D .9/162.(2011·潍坊质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AaBb ――→①1AB ∶1Ab ∶1aB ∶1ab ――→②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子代9种基因型――→④4种表现型A .①B .②C .③D .④3.(2010·宿迁质检)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多选)( )A .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B .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C .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D .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4.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B .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C .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D .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 与a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5.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Cc 的个体与“个体X ”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并且其比例为3∶3∶1∶1,“个体X ”的基因型为( )A .BbCcB .BbccC .bbCcD .bbcc6.(2011·哈尔滨四中期中)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 和AAbb 两种类型的个体,Aabb ∶AAbb =1∶1,且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

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A .1/2B .5/8C .1/4D .3/47.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 1为蓝色,F 1自交,F 2为9蓝∶6紫∶1鲜红。

若将F 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的花粉受粉,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A .2鲜红∶1蓝B .2紫∶1鲜红C .1鲜红∶1紫D .3紫∶1蓝8.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

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 2理论上为(多选)( )A .12种表现型B .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15∶1C .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9∶3∶3∶1D .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27∶1题组二 孟德尔的成功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9.(2011·无锡质检)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

下面各项中,哪项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多项)( )A .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B .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C .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题组三 应用提升10.(2010·重庆卷,30)请回答有关绵羊遗传与发育的问题:(1)假设绵羊黑面(A)对白面(a)为显性,长角(B)对短角(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①在两组杂交试验中,Ⅰ组子代只有白面长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3∶1;Ⅱ组子代只有黑面短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1∶1。

其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Ⅰ组______________,Ⅱ组________________。

②纯种与非纯种的黑面长角羊杂交,若子代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面长角羊,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绵羊的面色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则不同面色的羊杂交,其后代面色性状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一定分离比。

(3)克隆羊多利是将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注入苏格兰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将此融合卵细胞培养后植入母羊体内发育而成。

①比较三种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多塞特羊交配后产生的正常受精卵__________多利羊的体细胞__________苏格兰羊的次级卵细胞(填“>”、“≥”、“<”、“≤”、或“=”)。

②已知哺乳动物的端粒(由DNA组成的染色体末端结构)在个体发育开始后,随细胞分裂不断缩短。

因此,多利的端粒长度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__________。

[学情分析]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遗传规律的一般印象,知道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本节重点强调高考的考向,学生平时不注意的知识点,本课关键是使其规律化、系统化。

效果分析1、本课的教学因为采用了教学案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预习准备,学生课上反映比较积极主动,学生的思维能较好地与老师的教学同步。

大部分同学较好地理解了关于自由组合规律的解题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