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语文教学改进计划

三年级语文教学改进计划

三年级语文教学改进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教师情况:
我们是一个全新组合的团队,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干劲的团队。

组内五名老师中有三名老师已数次任教二期课改新教材,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两名老师曾任教高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丰富。

相信,在组内老师的协同合作下,我们定能取长补短,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研组。

存在的问题:
在上学期中,我们组的成员们迅速成长着,大部分的老师能潜下心来钻研教案,与上个学期相比有着很大的进步。

同时老师们已意识到以前的教学反思不够及时,而导致后段工作的复杂与被动。

此外,在本学期的后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对于课文教学的阅读与识字的侧重点把握不明显。

一堂课的时间有限,一般除去识字与写字的时间,在课堂上读书的时间很少,更不用提实现阅读的三步骤:由读准,到读流利,到读出感情。

孩子们对课文的阅读一般都是老师布置作业回家熟读,或早自习熟读。

教学课堂中的阅读将是我组这期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2、家长情况:
因为是外来务工人员,所以他们对学生的要求有别于上海本地家长对学生的要求。

他们安于学生的一般表现,大部分认为每天按时上学,按时放学,学点本领就可以了。

因为他们对于学生的期望值仅限于此,再加上他们的生存环境于上海本地家长的不同,所以他们没有对孩子过高的要求。

3、学生情况:
本年级共有学生377人:其中“优”45人;“良”135人;“合格”172人,“须努力”25人。

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

学习习惯:
预习:三年级上学期对学生预习课文已经提出了初步的读通课文和自学生字的要求。

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前预习新课文:包括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有些小朋友还会通过试着完成课后作业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

部分学生还会根据课文的内容查找相应的的课外资料,充实课文的内容;但是还有小部分的同学不够自
觉,预习马马虎虎,有时甚至连课文都没好好读过。

听讲:大多数学生能够在上课时认真听讲,根据老师的要求及时完成相应的听、说、读、写训练,做好相应的笔记,有问题及时质疑,但部分同学在上课时容易开小差,做小动作,有时把玩学具,不能认真听课。

阅读:许多同学能够根据学习的要求认真阅读课文,在书上圈圈重点词语,划划相关句子;上课时能够集中思想根据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根据相关内容划出相应的句子。

还有一小部分的同学阅读能力较差,教过的课文也不能很流利地朗读出来。

作业:80%的同学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听说读写的练习,书面作业时垫好垫板。

相比书面作业的质量,口头的作业质量就明显的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因为不自觉,或者是家长监督不够,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书写:多数学生能自觉做到执笔姿势正确、写字姿势端正,小部分学生经过老师的提醒也能做到,但是还有个别学生出现姿势不正确,赶时间而马虎了事的情况。

学习能力:
识字:大部分学生能运用识字方法主动识字并在课外阅读中自主识字,识字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能正确书写汉字。

但是学生在识字的精确性上还有待加强,一部分学生的书写观察力还有待提高。

阅读:大部分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比较流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有比较明显的感情色彩的句段。

能发现、纠正自己读错(或读得不流利)的地方,听取他人的意见,并改正读错的地方。

能借助拼音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能结合生活的经验、课文的插图、教师的指导下了解课文内容,根据老师的简单要求找到有关的句子。

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

听说: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能正确运用普通话比较自信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说话意思清楚,语句比较流畅;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与人交往。

做到态度大方、自然。

注意力集中地听他人发言,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话,并能记住并能转述他人发言的大致内容。

能结合学习内容或他人的发言,大胆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做到意思清楚,有一定针对性,语句连贯。

但是还是
有一部分的学生胆小,不敢表达,一部分学生不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写话:大部分学生能把一件事情的经过表达正确,但在内容的选择上,还不够正确,语句还欠连贯性,标点使用不够正确。

三、今后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形成学习型群体。

经常定人定时定点定内容进行教研: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组织教师学习语文新课程理念,明确教改精神;认真学习课堂教学先进理论,转变教学观、人才观、价值观;重视教研组实践与学习教育理论相结合;与教育思考研讨相结合。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全体老师要重视向35分钟要质量,积极搜集各种教学信息和有用的教学资料,不断充实自己的备课内容,提高了备课效率,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行新课程方案,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本出发点,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着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努力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环境,密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

每位教师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将“活动”与“语文”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地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既熟练掌握语文技能,又发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充分利用课前二分钟,要求学生动口,讲歇后语、成语接龙、名人名言、古诗吟唱等,并进行阶段抽查;引导广泛阅读和积累,积淀人文底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狠抓写字教学,力争使我校学生写字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写字正确、规范;勤于查阅工具书;认真预复习;提高朗读水平,做到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加强学生写周记的指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叙述所见所闻,抒发真情实感,鼓励写创新作文;学会互评作文。

四、加强学困生课后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我们将利用课余时间,对班级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采用课堂中多关注,课堂后多关心,课后作业多指导,积极鼓励克服自卑,以达到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五、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分层作业。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力是不均衡的,因此教研组将在集体备课中积极探讨分层作业的设计和落
实方式,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难度不等的作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和检查。

例如:根据学习能力,设计“基础、提高和拓展题”;也可根据已有知识点设计:“已知、当知和未知”;还可根据知识范围设计“课内和课外”等方法和切入点进行作业设计。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基础学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