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完美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完美


四、重复
4、重复罗嗦
①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 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罗嗦。) ②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 验。 (“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 复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③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缺少“目的”的谓语“达到”,应在“才 能”后补上。
我们应当把端正考风当作重要问题,并 且一直坚持下去。

“问题”后应加上“来抓”。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 化,集体化。 (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严肃查处了这家公司 出售翻版光碟

末尾应加上“的问题”。
农民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 在生产上手把手地教会了农活。
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 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教导”不能“出现”,可与“又在我耳边回 响”搭配。
结冰时期,各层水中溶解的氧很充足, 水的温度较暖,鱼多集中在水底。 “温度”与“暖”不搭配,可改为“温度较 高”。 艺术团到达的城市,都毫无例外地受到 当地人民的欢迎。 “城市”不能“受到欢迎”,应改为“艺术团 到达每一个城市”。
我来练习
1.我们班的同学都好学,上课时我们 都能认真听讲。
1.我们班的同学都好学,上课时我们 都能认真听讲。(主语)
2.他正在进行打球,可努力了。
2.他正在进行打球,可努力了。(谓语)
3.其实这是多虑的想法. 3.其实这是多虑的想法(宾语)
4.我在心里由衷的感谢他们 4.我在心里由衷的感谢他们(状语)
5.这话里面包含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 5.这话里面包含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 6.为精简数字,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6.为精简数字,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补语)
常见重复罗嗦
“更加变本加厉” “让它任其自然”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从心里发自肺腑” “显得相形见绌” “一气呵成地写就”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
(关联词搭配不当,“只要……就”、 “只有……才”。)
他在劳动时虽然不感到疲倦,反而越干 越有劲。

“虽然”改为“不但”。
不管工作任务这么重,我们也能完成。

“不管”改为“尽管”。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能否”指两个方面,“关键”指一个方面, 不配搭。应去掉“能否”。 班级面貌变不变,最根本之点在于全班同学 对学习的目的意义要有正确的认识。
常见重复罗嗦
“互相厮打” “炎热的酷暑” “这其中,这其间” “使人民生灵涂炭” “特别嗜好” “无数莘莘学子” “过度酗酒” “切忌不要贪睡” “过分溺爱” “多年的夙愿” “多余的废话” “囊括全部” “悬殊很大” “突然恍然大悟”
重复罗嗦:
例1:刘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 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
(2)动宾搭配不当
①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 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
(把“揭露”改为“表现”) ②他在运动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 (“退出……生涯”动宾搭配不当)
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正工作中 的错误和缺点。

“改正”与“缺点”不搭配,应说“克服缺 点,改正错误。” 我们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生 命财产的安全。 “保护”与“安全”不搭配,应去掉“的安 全” 这次活动,大大增强了干群关系。 “增强”与“关系”不搭配,可改为“密切

“教会”后应加上“我们”。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 主要考点包括以下几种:
主谓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一面对两面
(1) 主谓搭配不当
①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②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改为:我国生产的棉花,过去不能自给。 )
(“具体”与 “详”重复。)
四、矛盾
5、前后矛盾
①在那个时候,我与报纸经常接触,很少看到报 纸的。 (应该是“总是读报纸的。"。) ②这场篮球赛取胜的关键是队员们的四分五裂。
(应该是“团结一致"。)
3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 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应该是一忌睡前恼怒,二忌睡前饱食, 三忌卧处当风。 ) 4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 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应该是谁又能认为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 呢? )
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 整、条理、清晰。

应改为“写得---有条理”。
他投篮投得正确,命中率很高。 “正确”应改为“准确”。
我们的课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整整齐齐”应删去。
(4)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①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
批评。 (这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成“……不但不 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 ②只要增加投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变不变”改为“的变化”。
三、语序不当
(1)词序不当 (2)主客颠倒: (3)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A定语与中心语顺序不当; B定语与状语混淆,位置不当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3语序不当:
(1)词序不当
1,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 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逻辑上应是先“认识”,再“改 正”。)
病句的辨析 与修改
知识归纳
病句主要包括4种类型: 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语序不当 4、重复矛盾
一、成分残缺
1、成分残缺,主要考缺少主语、谓语宾语。
①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 事。 (没有主语,去掉“使”) ②对于不文明守纪的同学,难道不应该受到 责备吗? (去掉“对于”或删掉“受到”。) ③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 价。 (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④当我们拂去城市的浮躁,静下心来冥思状 态,显然多了一份情趣。 (缺少谓语,在静下心来后加上“进入”)
语序不当:
(2)主客颠倒:
数学对我不感兴趣。
(主体“我”,客体“数学”,改 为“我对数学不感兴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词序不当:
(3)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A.定语与中心语顺序不当
我国的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词序不当
(4)句子成分顺序
B定语与状语混淆,位置不当
在这次初三毕业生家长会上,家长们 就升学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⑤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 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 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⑥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 《水浒传》、《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
(《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去掉。)
⑦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 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 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

“一支”与“歌声”不搭配,应把“歌声”改为 “乐曲”。 4、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 50万朵的花粉。
应改为“50万朵花的花粉”。
在会上,他积极地听取人家对他的批评。 “积极”应改为“虚心”。“听取”应改为“接 受”。
四年来,他刻苦钻研,已经成熟地掌握了这 门技术。

“成熟”应改为“熟练”。
我来练习: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提高了对环保的重要 性的认识。 滥用介词,使缺主语,去掉“通过”。 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特地 用烤鸭来宴请他的随行人员。

后一句缺主语,应补上“我国政府”或 “我们”做主语。
张海迪的报告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受到了 深刻的教育。 后句应补上“我们”。
作家应当深入生活,了解各种各样的人 物,才能真实深刻地反映生活的目的。


(3)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①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 领会的。 (“深思熟虑”是需要时间的,是反复思考 的过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虑的, 所以用在这里修饰不当,应该删去。) ②教师肩负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重任。
(“队伍”应改为“人才”)
3、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广泛的交换了意见。
词序不当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 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主语不同,“不是”应该放在“质量” 前)
我来练习
①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 历史。
(“烧毁并洗劫”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②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地上行驶着。 (语序的排列不仅要符合事理,而且还要在行 文上前后照应,连贯一致。这句话应把“水上” 和“陆地上”对调一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