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结题报告扶沟县韭园镇二十里店小学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如今的语文课堂,琅琅书声代替了往日的问答分析,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呈现出勃勃生机。
然而,几年的实践过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仍不见有较大的改观。
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师的反思: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过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那么多词语句子,为什么说话、作文还是词汇贫乏,错字错话连篇?要么就是《作文选》的翻版,尽是套话,没有一点生机与活力。
究其原因,应该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指导和训练的不足。
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学生只有13%的学生爱写作文,21%的学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学生怕写作文,6%的学生讨厌作文。
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
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
他们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我认为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
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们花费了绝大部分时间在教“阅读课”,但阅读课对语言的品味、训练、表达方法的体会和指导落实的也不够深入,读写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其实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阅读是习作的基础。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
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的课题研究,“随文练笔”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作文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流派纷呈。
“随文练笔”就是其中的一大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外随文练笔的研究现状大致如下:1.日本的随文练笔研究强调的是,让课文成为学生模仿练笔的范例,充分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立足课文特点,及时进行随文练笔,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从而达到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
2.苏霍姆林斯基的作文教学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把“随文练笔”看作是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基础,而反对将学生作文变成一些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
他还把读书笔记列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实现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实现这三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
3.陶行知、叶圣陶等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作文教学理论的研究。
陶行知先生的“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
4、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实验。
丁老师独具慧眼,几十年前就发现利用课文这一现成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好渠道。
因此,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读写结合”的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还专门编写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实验使我们深受启发。
如何活用课文资源,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但是这些理论并没有真正改变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纵观目前的习作教学,可谓套话空话多,真情流露少;写作框框多,个性展示少。
在学习前人研究经验,反思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颇,或重视不够,或理解理念不到位,致使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还存在时机不准、形式呆板、缺乏指导、切入不准等问题。
本课题针对随文练笔的作用和现状,从“随文练笔”的落点选择与训练策略切入,寻找随文练笔的有效突破口。
在教学实践中把作文课和阅读课融为一体,把语言训练放在首位,做到读写全程结合。
重点研究如何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空白点,拓展延伸点,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在阅读中发展习作,在习作中促进对阅读的深化理解,实现两者的双赢。
这种教学方式一改传统作文教学,它没有繁琐的习作要求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往往5—10分钟内即可完成,把对教材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倾泻于纸上,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
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适时练“写”,能促进“读”得实,“读”得活,“读”得深,“读”得透。
(四)概念的界定 “随文练笔”,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读写相得益彰。
随文练笔的“有效性”体现在练笔要寻找到适时的落脚点,可以从学习的文章重点内容落脚,从可以模仿的语言片段落脚,从体会人物思想情感的形象描述落脚,从留下空白的重点段落补白落脚。
选准能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找准落点,以期达成阅读教学中“练笔”的最优化。
要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
“策略”,即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训练内容、训练组织形式、训练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训练方案。
二、目标与内容(一)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使之适应终身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2、研究设计出“随文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激发学生的练笔欲望。
3、研究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小练笔具有可操作性。
4、研究对学生课堂随即生成的小练笔进行评价的策略,有效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5、.改变教师作文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随文练笔的能力。
更新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二)内容根据课题制定的目标,我确定了以下课题研究内容:1、深入挖掘,掌握随文练笔的教学的切入点。
教师应在读与写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在文本的空白处、学生与文本的“思维撞击点”,采用补写、仿写、续写、改写等形式,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对练笔的时机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提示,为学生的随文练笔打下基础,“写”出语文课的精彩。
2、读写结合,探索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
A、在实验中,狠抓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B、在实验中确定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C、在实验中将小作文与大作文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
3、研究策略,构建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
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随文练笔因为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练点上组织有层次的一系列听说读写训练,成为一个训练板块。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让文本成为习作的典范和习作的法宝,使学生发展语言积累,学习写作方法,让随文练笔真正收到实效。
4、研究对学生课堂小练笔的评价环节,总结出以肯定和鼓励为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突破了习作教学难的瓶颈问题。
扎实练好平日小练笔的“基本功”,写好个性化大作文。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一)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按照“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再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成员定期组织“研讨——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策略的分享等等。
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
同时组织实验教师结合自身及班级实际,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不断创新。
文献资料法: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了解目前国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程度等材料,进行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
搜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经验,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理论假说,开展实践验证。
案例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做个案分享、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确定实验班,较规范地进行有控制和对比的研究。
教育经验总结法:对课题方案中及时间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归纳与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和实际经验,指导课题改革的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1、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①成立课题组。
②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分析现状,确定课题。
③落实组织人员并分工,组织实验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实验方案的精神。
④讨论、制定课题方案,做好问卷调查。
⑤申报课题。
2、尝试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①学习丁有宽《读写结合》理论的相关文章。
②按照实施方案有序地展开研究,同时搜集相关资料,分析整理收集的资料,进行中期汇报,在此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3、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①聘请专家对课题组进行指导,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②课题组教师研讨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切入点和教学模式,以及对学生小练笔的评价,积累经验。
③以“教师沙龙”等形式召开研讨会,交流经验。
④每学期推出专题研究课6节,整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⑤实验老师撰写论文、教育随笔。
4、结题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1)分析整理资料。
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录像课。
②学生作品集。
③教师论文、学习心得、教学随笔。
④问卷调查、实验数据。
⑤课题组编写的系列读物。
(2)撰写结题报告。
(3)课题成果汇编。
(4)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对课题进行结题评估。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1、在学习中提升随文练笔的研究水平。
确定好了研究课题后,为制订研究方案,我通过上网搜索、查阅文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收集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分析研究,制订好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要使课题得以正常开展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
首先,我有计划地安排读好各种专业理论书籍,读完之后,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好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