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如何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如何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内容摘要: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

习近平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中国梦提出以后,产生了两种反应:一是认为中国梦作为通俗易懂且言简意赅的政治命题,给人以震撼心灵的冲击力,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在民众中引起强烈的积极反响;二是产生某种误解,一些人对中国梦不知所云,思想认识达不到国人所理解的水平。

这意味着应积极为中国梦提供理论阐释和学理支撑。

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和传播。

因此本文从两个根本性问题来谈谈如何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关键词:中国梦精神实质实践要求
一、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首先,我们先认识中国梦的基本含义,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一个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体现当今中国实践发展新要求,还是追求未来理想目标的重命题,我们需要深人挖掘其基本含义所蕴涵的本质含义。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其基本含义的多维度展开。

从世界维度看,同美国梦、欧洲梦一样,中国梦也会在国际社会释发出巨大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在世界上,中国梦追求强大绝不是为了霸权,而是为了不被宰割;不是为了主宰世界,而是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从国家和民族维度看,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目标、民族愿景和人民期待,即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从民众和个人维度看,中国梦构成一个具有公平正义的好的政府和好的社会,在其中,民众能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人生出彩,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样,“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梦不是对昔日“美国梦”“欧洲梦”的单纯模仿,而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与历史方位,对当代中国“究竟向何处去”在目标和路径上的总体判定。

从中国梦的基本含义、本质内涵可以揭示其精神实质,这就是“注重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寻求共识”。

二、中国梦的实践要求
认识清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后,我们需用行动去实现这个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正确的路径,因此我们应把握一下三点。

(一)求真务实
首先要牢牢把握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们是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梦”最大的出发点,我们不是发达国家的基础上建设“中国梦”,我们求真务实要做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不要轻易说跨越,又不能不思跨越。

要在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其实是十分艰巨的,这需要全党全人民顽强拼搏。

把我们国家建设好,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二)攻克艰难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首先要解放思想,冲破落后思想观念的障碍。

从实践发展需要出发,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才能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然后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屏障,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存在既得利益者不愿意让渡利益的问题。

当前,能否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已经成为执政党能否凝聚民心,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

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敢于担当,敢于涉险滩,才能切实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实现“中国梦”扫清羁绊、打下基础。

(三)实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句话更是一语道破。

我们有了梦想就是有了目标,有了目标需要实际行动才能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这条路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

历史的接力棒让我们有机会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释放到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

如何做到实在工作呢?一要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严格按照工作部署,一抓到底,落实落实再落实。

二要克服追功逐利、患得患失的心态。

要克服弄虚作假做风,摆弄作秀的形式主义,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对党忠诚、为民造福。

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厉行节约。

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有坚强的人民后盾和支持。

面向未来,“中国梦”承载了我们一切美好的希冀与追求,民主充分、法治昌盛、权利神圣、国富民强,乃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华民族的事,需要全民族人民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基于这样的思想平台,中国就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