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理解能力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理解能力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浅析
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必须靠长期坚持,不要过分担心学生不理解,多鼓动,少讲解,多指导,少约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在课堂之内,真正做到让学生多动、多探究。

关键词: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并不陌生,而在数学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则更加需要。

在2008年乐山市数学中考题目中第27小题,就是一个阅读材料解方程和不等式的题,就需要学生依靠阅读理解能力来解决。

另外,乡镇初中的学生存在下面这些问题:1、学生根本不预习;2、学生的的阅读量少,知识面不广;3、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思维训练少;4、读书不仔细,经常误读;5、上课时老师讲的多,学生动的少;很多课存在满堂灌现象;年级越高,老师讲的越多,生怕学生听不懂,结果导致好的学生浪费很多时间,差的学生又听不懂。

造成学习上的不均衡。

收获上的不尽其能。

由于正处在新课改和教育均衡阶段,数学教师更应科学地改进教育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教育学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应把启发式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启发式强调学生的积极思考,多从事实践活动,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指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包括认知需要,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个体都有一个认知事物的基本需要,如何激发这种需要并延续下去,这是作为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并努力使之发扬的重要课题。

针对以上这些现状,应把学生全面动
员,努力实现层层需要,层层有得。

我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扎实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下课的任务减轻了,学习成绩有明显上升。

真正做到了减负增效。

让读书贯穿数学课堂
第一、读目录:分目标
第一节课:读目录,了解本书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基本动作,很多老师在上七年级刚开始的课程时,会叫学生先看书目,并作出概括性介绍,并说明那些章节是重点和难点。

我也不例外,并在这个基础上,我写出几个问题:叫学生自己通过目录在书中找出来,并读出来,通过这种实践,使他们会用目录找知识了。

从而让学生掌握目录结构在书中的重要作用,不是简单的编一个在书前面的东西。

并指导学生写出每章节所要达到的目标。

下课需要做的就是照作做就可以了。

第二、读例题,分步骤
数学课堂中,最重要的是例题要让学生弄懂,这是每个教师的共同心愿,根据以往的习惯,教师会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要讲的例题,先让学生试做,或者直接讲解,对于本班学生来说,当讲完之后,老师问懂没有,很多同学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懂了,其实这里有30% 的同学根本没听懂,一部分听了也没听懂,一部分根本没听你讲,作业时就三三两两抄来交差了事。

针对以上情况,我对课堂进行了适当调整,上课直接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并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

第三、读概念,理知识
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是掌握概念,教师在认真讲解概念时,有大部分学生能听懂所讲内容,并能理解,也许很多老师就以为过关了,其实不然,大部分学生根本不能完整准确地说出这个概念。

我在叫学生做有理数的绝对值作业时,抽一名完全做正确的学生说一说绝对值的概念,结果他跑在黑板上又是画,又是指,就是不会用语言描述这个概念,想一想,这种方式能把概念完整准确地记下来,并长期正确地应用吗?理论知识是从实践中得来,并又应用于实践的,必须确保概念的准确性、完整性。

七年级学生顺读记忆强,我对每一个概念都较完整准确地表述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认真朗读成诵,从而将每一个知识分化成几部分,有语言和图示相结合,读概念时一并看图示,这样才完全理解了所讲概念,并在期末进行一次基础概念竞赛,从而提高学生的读书记忆能力。

收到明显的效果。

第四、读练习,注应用
说到最后,还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是做练习,刚开始,我觉得,学生只要做题做的多了,见的多了,自然考试就不怕了,结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做练习,最后效果并不像想象的一样,错的问题照样错。

学生做题多了,由于见的多了,看到每题几乎都差不多,读到一半就开始做了,等做到最后一看,才发现有问题,可惜,时间耽误太多了。

我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拿到练习题后,第一要做的就是把这道题从题号到结束一字不漏地默读两遍,有的学生不
会读,我就告诉他,用铅笔指着从开头到完默读,慢慢地,学生就逐步养成了完整的阅读练习的习惯。

数学阅读好处多
首先:有助于增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多读数学书,多读与数学有关的参考书,都是提高学生阅读数学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并在知识的应用当中做到把知识表述的更加完美,数学语言不仅具有一目了然的图示,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更应具有完整优美的语言论述。

这在当今的数学科研上显的尤其重要,让数学不再枯燥。

其次,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书本上的知识。

多读数学书,才能真正体会整个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各个部分的重点和教学目标,不肓目拔高,也不会降低目标,教材是一切的根本,一切从教材出发,才能让学生完整地掌握知识结构,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

第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实,这才是这个方法的重要所在,因为每个同学的理解力不同,对课本的理解也就不同,对知识的应用就存在差异,优秀的学生只有认真理解了课本上的知识后,再去拓展其它知识才不会走弯路,并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良好的做题习惯。

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几乎所有的初级参考书阅读起来都不会有太大问题,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应用知识真的很容易。

让学生自行其步,这才是教之根本,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必须靠长期坚持,不要过分担心学生不理解,多鼓动,少讲解,多指导,少约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在课堂之内,真正做到让学生多动、多探究,不怕学生出错,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认知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