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辨析题专题训练

辨析题专题训练

七八年级辨析题1、材料:发泄网本是让人们发泄心中闷气、调节自己不良情绪的专业网站,然而却被偏激的人变成“吐痰”场所,里面充斥许多谩骂的帖子,骂同事、骂上司、更有甚者还骂父母。

发泄网成了脏话集中营。

据此,有人认为,只要能够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采用什么方式都无所谓。

答:(1)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2)情绪犹如双刃剑。

一方面,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

这是情绪对人的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这是情绪对人的消极影响。

(3)在生活中情绪需要调控,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要采取有效方式来调控自己的情绪。

如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

(4)通过发泄网宣泄一下有利于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但要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同时还要遵守网络规则,不能违背道德和法律。

2、学生小明认为“中学生的主要生活和基本任务是学好课堂知识,没有必要花时间陶冶情趣,否则会分散学习精力”。

答:(1)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2)我们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生活内容,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和提高自己。

但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在课堂里学习,而应该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扩大知识面,拓展活动领域。

(3)学生小明没有认识到陶冶情趣的重要性,情趣不但能够使我们因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

更没看到在学习生活中也能够陶冶情趣,丰富的文化生活,是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4)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和时间的可能性,更多地选择不同的文化生活内容,正确把握分寸,反而从丰富的文化活动中,领略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情趣。

3、自从韩国电视连续剧在我国热播后,青少年中形成了痴迷的狂潮,不少青少年也像剧中人物那样把黑头发染成金黄,身穿灯笼裤,哼着韩国歌曲,这些人被称为“哈韩族”。

请你对“哈韩族”的行为加以评析。

答:(1)“哈韩族”的做法是不对的。

(2)“哈韩族”的行为是一种盲目从众的行为。

盲目从众,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不良诱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

4、七年(2)班的同学围绕“挫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小刚认为:“日常生活中有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的说法,挫折是可以避免的。

”小林认为“遇到挫折要从容应对,艰难困苦,玉如于成。

”请对小刚和小林的观点加以评析。

答:(1)小刚的说法是错误的,小林的说法正确的。

(2)人生难免有挫折,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虽然人人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利,但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毕竟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

从古到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和失败。

相反,人们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

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3)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

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

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

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5、李玟说:“喜怒哀乐虽然是个人情感,但还是应该考虑周围人的感受。

”小刚说:“喜怒哀乐是个人的事情,何必管周围的人,该笑就笑,该哭就哭。

”答:(1)李玟的说法是正确的,小刚的说法是错误的。

(2)因为表面上,情绪似乎是个人的情感,其实不然。

实际上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要学会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并掌握调控自己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注意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

做到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学做情绪的主人。

6、在人生道路上,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我们遇到挫折应该抱着无所谓、听之任之的态度。

答:(1)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2)人生的挫折是难免的,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人的活动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虽然人人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利,但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毕竟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

从古到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和失败。

相反,人们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普遍存在的。

(3)但是我们遇到挫折不应该抱着无所谓、听之任之的态度,否则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4)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我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7、“失败乃成功之母”,所以只要经历失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答:(1)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2)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

只有意志坚强、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并重新站起来的人,才能迈过失败这道槛,走向成功。

事实证明,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其智力的高低和客观环境的好坏,而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可见,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

因此我们要善于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

8、坚强的意志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磨砺出来,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都比较优越。

因此磨砺不出坚强的意志。

答:(1)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2)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德,必定要经过艰难、困苦和不幸的磨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都比较优越,但并不意味着不能磨砺出坚强的意志。

(4)我们自觉地、适当地在艰苦的生活和环境中锻炼自己,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适当干一些体力劳动,主动承担一些“苦差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爬山和探险等活动,都有利于我们体验艰苦,增强意志力。

9、“挫折同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一样,也具有两重性,它是坏事,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变成好事。

”这个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1)题中的观点是正确的。

(2)挫折一方面使人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

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如果我们能够冷静地分析对待挫折,振奋精神,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挫折就会转化为好事,反之就是坏事。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挫折,战胜挫折。

10、有同学认为,现在自己还小,没有能力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就是等将来长大了赚很多的钱给父母。

答:(1)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2)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是我们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4)虽然我们现在是未成年人,没有能力赡养父母,但是我们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

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父母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

孝敬父母表现在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孝敬父母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11、家不是说理的地方,清官难断家务事。

所以遇到与父母发生冲突,就没有必要与父母交流。

答:(1)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2)因为家是爱的港湾,家里的矛盾容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

(3)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对此不能否认、也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

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

(4)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

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

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并且要掌握沟通的基本要领,如: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5)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12、孝敬父母就应该继承文化传统,绝对服从父母。

答:(1)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2)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被人们谴责,因此我们要继承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

(3)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如果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是为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如果他们触犯法律,做儿女的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

13、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因此,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维护正义。

答:(1)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2)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

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维护正义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未成年人也不例外。

(3)维护正义的手段、方法有很多。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4)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的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的求助。

当然我们是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都还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还不强,因此我们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有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5)总之,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去努力,更会为集体的正义去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14、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

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制度和规则。

医院、学校、交通、市场等各有规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