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doc

湖南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doc

湖南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外业调查与设计第三章内业设计第四章造林作业设计的文件组成第五章造林作业设计的组织、设计资格与责任第六章造林作业设计审批第七章附则附录A(规范性附录)A-1、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按地类、权属面积汇总表A-2、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按林种、树种面积汇总表A-3、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投资单价表A-4、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投资概算表A-5、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小班作业设计一览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B-1、湖南省××县造林立地类型表B-2、湖南省××县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附录C(规范性附录)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植密度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全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和设计文本的编制,保证人工造林建设质量,提高人工造林建设成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第二条造林作业设计的设计深度与施工图设计相当。

造林作业设计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将林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总体设计等规划设计文件付诸实施,指导施工作业的技术性文件。

第三条造林树种选择要体现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

提倡营造生态互补作用的混交林,乔灌复合结构的人工林。

第四条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湖南省人工造林的年度作业设计。

更新造林参照本作业设计技术规定执行。

第五条作业设计主要依据一、《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

二、《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 15782-2009)。

三、《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 Y/T1607-2003)。

四、《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L Y/T 1706-2007)。

五、《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

六、《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43/094—2005)七、《湖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湖南省林业厅2003年5月)。

八、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人工造林总体设计、实施方案。

九、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人工造林的年度计划。

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有关规定。

第六条作业设计原则一、坚持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成果,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技术先进、设计合理。

二、坚持“立地、遗传、密度、模式”四个控制,积极推广先进造林技术和科研成果,确保作业设计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

三、坚持以造林小班为单元编制作业设计的原则。

第七条作业设计方法和内容一、作业设计的组织作业设计由县(市、区)林业局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林业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二、造林小班的选择依据总体设计图及附表、年度计划选择造林小班,将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

造林小班可在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退耕还林地以及其他适宜造林的地类中选择。

造林小班的布置要相对集中,便于管理,便于施工。

作业设计总面积应与年度计划相吻合。

造林者负责提供造林地选择区域,由设计人员进行指导,共同现场调查、核实。

在现场核实后将造林小班勾绘在1∶10000的地形图上,最小小班的成图面积为1.0公顷(因工程项目特殊需要的,可放宽至0.3公顷),小班最大面积不超过20公顷。

三、造林施工设计(1)小班调查调查方法:先踏查整个造林小班,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两个调查点,目测记载。

调查记录内容:小班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位置(乡镇场、村工区、林班,图幅号)、小班立地因子(海拔、地形、地貌、地类、坡度、母岩母质、土壤)、植被(植被类型、植被总盖度、各层盖度、主要植物种类)、调查日期、调查者等。

(2)树种设计根据造林小班的立地条件、经营目的并参考附近林分、树木的生长情况确定造林树种。

(3)造林技术措施设计根据本县(市、区)现有的立地条件类型,结合造林区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作业设计区域的造林立地类型表。

根据造林区域的立地条件、经营目的、林种和造林树种,并参考本县(市、区)现有的造林技术措施模型,编制适用作业设计的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

参见附录B-1、湖南省××县造林立地类型表、附录B-2、湖南省××县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

根据不同的立地类型、选择不同的造林技术模型,确定不同的造林密度、整地规格、抚育措施等。

三、苗木供应及辅助工程设计。

四、用工量测算与经费预算。

五、作业设计以小班为设计单元,以片成图,以乡镇编号,以县(市、区)编写设计说明书,以乡镇为统计单位,以县汇总,图、表、书“三位一体”。

第八条作业设计程序一、作业设计准备。

二、小班区划与调查。

三、内业设计。

四、编制作业设计成果资料:整理作业设计外业资料、编写作业设计说明书、统计各种内业表格、绘制作业设计图和造林图式。

五、报批作业设计文件。

第二章外业调查第九条外业调查准备设计单位在接受作业设计任务后,应收集项目相关文件和技术资料,做好仪器工具、图形材料、调查用表、作业设计用品等准备,对参加调查设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标准、调查方法和成果资料编制要求。

第十条外业调查应收集的资料一、项目区工程规划资料及作业设计有关的其他资料。

二、项目区农村与农户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劳力、农民收入及主要来源等。

三、国家公开发布的1∶10000地形图。

第十一条小班区划一、区划系统:采用县、乡(镇、场)、村(工区)、小班四级区划。

二、区划依据和标准1、地类分为宜林地(宜林荒山、宜林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它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坡耕地、低质低效林地等。

2、坡位分为脊、上、中、下、谷、平地、全坡向7个坡位。

3、坡向分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无坡向9个方位。

4、坡度分为五级,即I级为平坡≤5°;Ⅱ级为缓坡6°~15°;Ⅲ级为斜坡16°~25°;Ⅳ级为陡坡26°~35°;Ⅴ级为急坡36°~45°;Ⅵ级为险坡≥46°。

5、母岩母质分花岗岩、板页岩、砂砾岩、紫色岩、石灰岩、第四纪粘土和河湖沉积物七大类。

6、土类划分:全省自然土划分8个土类,即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潮土。

7、土层厚度等级:根据A层+B层的厚度划分,共分三级,即厚层>80厘米、中层40~80厘米、薄层<40厘米。

三、区划方法:利用1∶10000的地形图,采用对坡调绘,小班面积调绘精度在95%以上,有条件的可用GPS实测小班面积。

第十二条小班调查一、位置:记载所在乡镇(林场)、村(工区、林班)、小班。

二、权属:记载所有权、经营权。

三、地类:按宜林地(宜林荒山、宜林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它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坡耕地、低质低效林地等记载。

四、地形地貌:坡位、坡度、坡向、坡形、海拔。

五、植被:植被类型、植被总盖度、主要植物种类(建群种、优势种)及盖度、高度。

如为退耕还林地则要调查原作物种类、耕作制度。

六、土壤:土壤类型、母岩母质、土层厚度等。

七、小班立地类型和适宜的造林树种。

第十三条种苗调查根据造林作业设计和下达的年度任务量,按树种、苗木类型与规格测算需种量和需苗量,落实种苗来源和苗木类型,同时要确保造林的苗木为良种壮苗。

第十四条辅助工程设计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实地确定需要建设的瞭望台、林道、防火线和防护林带,林地水保设施等,明确位置,布设线路与走向,测量长度,其位置要标示在设计图上。

第十五条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填写以乡镇或相当于乡镇级单位(林场、农场等)为单位填写《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内容包括:单位、小班号、图幅号、小地名、权属、小班面积、林种、立地条件、造林树种、造林技术措施、抚育设计、种苗数量、用工量、投资概算等项。

第十六条外业调查质量检查验收为保证项目设计质量,在外业调查中,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发现小班调绘、地类划分错误、树种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应令其返工,对弄虚作假,不深入现场调查的设计者要严肃处理。

第三章内业设计第十七条外业资料整理内业设计前,应对外业调查材料进行逐项检查核对,确认图、表、卡相符、资料齐全、内容完整。

第十八条小班面积求算根据调绘小班绘制成电脑图,采用湖南省营造林管理系统软件(GIS),通过计算机求算面积,或采用求积仪或透明方格纸求算面积,小班面积以公顷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第十九条造林技术设计一、设计内容根据总体规划、年度实施方案,以乡(镇、林场)为单位,按村(工区)、林班和小班顺序,采用表格形式编制的立地类型表、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结合林种布局和林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确定造林类别、林种、树种、营造方式。

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以营造经济价值高的经济林或用材林为主,在水土流失严重、坡度25度以上的陡坡地段及江河源头、湖库周围、石质山地、山脉顶脊等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以营造防护林为主。

根据工程要求,造林小班应进行造林时间、造林密度、乔灌与混交树种配置方式、整地方式、造林方式、苗木类型、幼林抚育的技术措施设计。

二、造林技术设计1、造林方式:人工植苗。

2、造林技术设计根据总体设计等规划设计文件及造林作业区实际情况,按照项目造林实施方案或本县(市、区)的立地条件类型表、造林技术模型表和小班调查情况进行小班造林技术措施设计。

(1)林地清理:根据造林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林地清理方式,要防止水土流失,尽量避免全砍全烧。

(2)造林整地:根据造林地的土壤和母岩类型、不同的林种、树种、培育目的确定不同的整地规格、整地时间和方式,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以穴垦为主,沿等高线布穴,规格为40×40×30或50×50×40厘米,做到呈“品”字型排列,并要求表土还穴;经济林以大穴整地或水平带状撩壕为主。

为防止水土流失,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不得进行全垦和撩壕整地。

(3)树种选择:造林树种应选择生长快、产量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好、适应性广的树种,生态林造林时在一个小班内阔叶树比例应达30%以上。

(4)造林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培育目的、树种特性等因素确定,营造生态防护林要适当密植。

通常杉木每公顷1650—4500株、马尾松3000—6750株、湿地松1500—2400株,杨树240—675株,毛竹330—625株,油茶1200—1650株。

参见附录C 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植密度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