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道安全管理制度

管道安全管理制度

管道安全管理制度
1、对带有各种管道的患者,由责任(当班)护士进行危险程度评
估,不管哪一类都要做好安全教育,加强固定。

2、根据管道的危险程度,确定评估记录频次。

3、发生管道滑脱,当事护士应判断能否立即补救,必要时采取应
急措施。

同时通知护士长和主管医师,按实际情况决定处理方法,加强局部情况的观察。

按规定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科内组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

4、导管按风险程度分高、中、低危三类:
(1)高危导管:气管切开套管、气管插管、动脉留置针、深静脉留置针、T管、胸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前列腺与尿道术后引流管、脑室外引流管、高危胃管、高危导尿管。

(2)中危导管:腹腔引流管、造瘘管、三腔二囊管。

(3)低危导管:普通胃管、普通导尿管、吸氧管。

5、导管评估、记录要求:
(1)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

(2)评估频次:
高危导管每4小时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中危导管每班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低危导管每天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6、导管标识:高危导管用红色标识、中危导管用黄色标识、低危导
管用蓝色标识。

附一:防范导管脱落措施
1、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

如存在危险因素,
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应列为交接班的对象,并需进行床头交接班,交清管道的通畅、固定是否稳妥、引流液色泽、性质、量。

2、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记好护理记录,对存在管路滑
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3、妥善固定各类管道,引流袋(瓶)连接管应有足够的长度,避免翻身时牵拉拔出导管,用橡皮筋环套后用别针固定,以保证有一定的缓冲余地。

4、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管道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意义。

护士需详细告知管道的固定、引流、翻身、卧位及离床活动时引流管的护理注意事项。

5、胸腔闭式引流时,掌握正确的挤管方法,妥善固定好引流瓶,避免倾斜、碰翻,更换引流瓶液体或患者外出检查时需用两把止血钳交叉夹住引流管,并有医务人员陪同。

若一旦发生导管脱落,迅速用手掌封住胸壁口,紧急呼救其他医务人员进一步处理。

6、更换引流袋(瓶)时,护士应动作轻柔,避免强拉近心端导管,防止导管拔出。

7、气管导管按规定注气(液),牵拉重量适宜,三腔二囊导管及气管插管需标明刻度,班班交接,间歇放气时需床旁守护。

床旁常规备急救物品。

8、对带管出院的患者护士需详细交待预防导管脱落的注意事项,必要时给予书面的指导处方。

附二:导管脱落处理流程
发现导管脱落→判断能否立即补救,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立即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对病人的质疑予以适当的解释→必要时由科室领导解释事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口头及时上报护理部→按规定填写患者不良事件报告表及时上报护理部→科室一周内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吸取教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