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说课稿)

《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
一、说教材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前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内容,体会诗人高尚的节操。

三、说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古诗的一些特点,我将本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景象。

教学难点确定为:品读古诗,比较阅读,体会诗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说教法学法
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联系生活法、讲授法、引导想像法、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创设情景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感悟法和想象悟情法。

此外,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五、说教学流程
(一)读通诗文
新课标中一再强调: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这里我紧扣“读通”这个环节,首先由师生共同交流课前了解的诗人资料和诗题意思。

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诗。

通过个别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读通诗文,相机学习生字“芙、蓉、洛、壶”,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二)读懂诗文,感悟诗情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的准确、流畅,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每句诗的内容,我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照注解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读中感悟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在送别诗中所蕴含的那种依依惜别之情。

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能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三)朗读训练
文章本是无情物,但我们要带着感情读,此环节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达到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

(四)课后延伸
1、背诵古诗
2、课后收集并积累其它相关类的诗词。

六、说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江水孤山
冰心玉壶
诗人纯洁的心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