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案例分析
仓库、请购部门 存在或发生
应付凭单部门
保管与采购职责分离
存在或发生、估价 预先编号,并经过适当批 或分摊、完整性 准
记录现金收支的人员不得 应付账款部门、 存在或发生、完整 经手现金、有价证券和其 性、估价或分摊 他资产,独立检查入账及 会计部门 时性及金额正确性 应付凭单部门、 存在或发生、完整 支票预先编号,已签署的 性、估价或分摊 支票的相关凭证要注销 财务部门 存在或发生、估价 独立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 或分摊 、完整性
• •
• 从而使当年12月的产品成本增加了2O万元。若12月份生 产的产品全部完工入库,并已销售了6O%,则结转的已 销产品成本中,自然也就包括了制造费用中虚列的6O% 费用。结果虚减了利润 12万元,相应也偷漏了所得税 3 万元。
案例5-3- 虚列应付账款,调节利润(调减)
•
• • • • • • • •
–
– 虚列应付账款,调节成本费用情况;
– 利用应付账款扩大职工福利,发放钱物情况; 借:应付账款
– 用产品或商品抵顶应付账款,隐瞒收入,偷逃税金—
—增值税的情况。
贷:库存商品(产成品)
案例5-3- 虚列应付账款,调节利润(调减)
• 某企业当年经济效益较好,为了给今后留有余地,调 节当年利润.年终以车间修理为名,虚列提供劳务单位, 假编虚列劳务费用20万元,作为应付款项处理,做会计分 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 200 0OO 200 000 贷:应付账款—— X X工程公司
• 4、结合本案例讨论对应付账款进行函证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案例分析
• 教学目的:通过采购与付款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对购 货与付款业务容易出现的舞弊环节和舞弊手段进行揭 示,对购货与付款中所涉及的采购账户、固定资产账 户、相关费用账户实质性测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该 循环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 教学重点:应付款项的审计;固定资产的审计;
2、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 固定资产控制风险评估
• 在此主要阐述固定资产控制测试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1、是否建立了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 2、授权审批制度是否健全 • 3、账簿记录是否完整 • 4、职责分工是否合理 • 5、资本支出与收益支出划分是否正确 • 6、是否定期盘点固定资产
第五章
2、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购货业务的关键控制 • (3)凭证和记录 • • • • • • 购货业务应具备订购单、验收单和购货发票,并作为 付款凭证单的附件 健全的存货、固定资产、应付账款采购簿记录 订购单、验收单、购货发票应顺序编号 核对购货发票、订购单和请购单 定期将应付账款等账户的明细账和总账进行核对 定期与供应商核对有关记录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案例分析(8-10) --应付账款审计案例分析
主讲:陈 翠 经济系审计教研室
二、应付账款审计案例分析
• 相关知识点: • 1、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 确定应付账款是否存在; • 确定期末应付账款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现实偿还义 务; • 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 • 确定应付账款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 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应付账款审计案例分析
• 相关知识点: • 2、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1 2 3
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 进行分析程序 函证应付账款 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确定应付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分类、 披露是否恰当
4 5
分析性程序 • 在应付账款审计中应用分析复核的方法,发现潜在的
错报。如下表: • 分析性复核及其可能发现的潜在错报: • 方法 发现的潜在错报
对应的凭证和记录 请购单 订购单
相关的主要部门 仓库、有关部门 采购部门
相关的认定
重要控制点
完整性
请购单不编号,但要经过 签字批准 订购单预先编号,送至供 应商及有关部门,独立检 查处理
验收商品
验收单、订购单
验收部门
完整性 、存在或 验收单一式多联、预先编 发生 号
储存已验收 验收单上签收 商品
.编制付款凭 付款凭单、验收单、 单 订货单、供应商发票 应付账款明细账、应 付凭单登记簿、供应 确认与记录 商发票、验收单、订 负债 货单、卖方对账单、 转账凭证 支付负债 付款凭单、支票
2、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 购货业务内部控制测试: • 购货与付款循环中主要业务活动、对应的凭证账户、相关 的认定、重要控制点的关系。(见下表) • 购货业务内部控制测试的程序: 初步 评价 内控 风险 重新 评估 控制 风险
了解 描述 内控
应付 账款 控制 测试
主要业务活 动 请购商品或 劳务 编制订购单
2、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 初步评估控制风险 • 审计人员在对内控制了解的基础上,通 过评估各控制和薄弱环节、来估计各控制 目标的控制风险水平。
• 应付账款控制测试:
2、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 1 、从应付账款明细账中抽取部分业务。 • (1)从明细账记录追查至原始凭证。主要检查每一笔业务是 否都有清购单、订购单、购货发票和验收单,过程是否正确。 • (2)检查请购单、订货单、验收单、核对发票和付款是否分 属独立的部门。 • (3)检查该样本中每笔购货交易的请购单是否授权、授权的 级别是否合规。 • (4)检查购货发票,以核实价格是否经过批准。 • 2、从原始凭证追至明细账。 • 3、抽取部分订购单、验收单和购货发票,检查订购单、验收 单和购货发票是否连续编号。
注册会计师必须对函证的过程进 行控制,要求被函证方直接回函给 注册会计师,并根据回函情况,编 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总表,对未回 函的,决定是否再次进行函证。 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注 册会计师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确 定其是否真实。 通常可以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 款明细账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日 记账,核实其是否已支付,同 时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 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
存在关联方交易的债权 人。
函证方式:最好采用肯定 式。
5.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 低估负债是企业常见舞弊 的方式,因此查找未入账 应付账款是应付账款审计 的重点。 • 主要方法有: ①审查被审计单位在报告日 尚未处理的、不符合要求 的购货发票。 ②审查有货物验收单、入库 单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 济业务。 ③审查购货发票与验收单不 符或未列明金额的发票单 据。 ④审查报告日的全部待处理 凭单,确定是否有漏记的 应付账款。 ⑤检查企业报告日后收到的 购货发票,确定相应负债 的记录时间是否正确。
• 教学难点:固定资产的审计
• 教学时数:6学时
第五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案例分析
1 2 3 4
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应付账款审计案例分析 固定资产及累积折旧审计案例
在建工程审计案例分析
第五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案例分析
• 相关知识点:
• 1、主要业务活动及单证
请购商品和劳务 采购——编制订购单 验收商品 储存已验收的商品存货 编制付款凭单 确认已记录负债 采购 验收 复核与记录 仓储 付款
2、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 重新评估控制风险 • 根据控制测试结果。重新评估控制风险 水平并根据修正后的控制风险水平确定实 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和时间。
• 案例5-2
• 要求:根据下述摘录,请代M和N注册会计师指出购货 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案例5-2
• M和N注册会计师于2007年12月10日至13日对甲公司购货与付款 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在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了 解和测试的事项,摘录如下: • (1)甲公司的材料采购需要经授权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部根据 经批准的请购单发出订购单。货物运达后,验收部根据订购单的要求 验收货物,并编制一式多联的未连续编号的验收单。仓库根据验收单 验收货物,在验收单上签字后,将货物移入仓库加以保管。验收单上 有数量、品名、单价等要素。验收单一联交采购部登记采购明细账和 编制付款凭单,付款凭单经批准后,月末交会计部;一联交会计部登 记材料明细账(登账不及时);一联由仓库保留并登记材料明细账。 会计部根据只附验收单的付款凭单登记有关账簿。 • (2)会计部审核付款凭单后,支付采购款项。甲公司授权会计部 的经理签署支票,经理将其授权给会计人员丁负责,但保留了支票印 章。丁根据已适当批准的凭单,在确定支票受款人名称与凭单内容一 致后签署支票,并在凭单上加盖“已支付”的印章。对付款控制程序 的穿行测试表明,注册会计师M和N未发现与公司规定有不一致之处。 (填制与审核不应由一人负责)
二、应付账款审计案例分析
• 相关知识点: • 3、应付账款常见的舞弊:
1)先把销售收入在应付账款中挂账 – 将购买材料、物资和接受劳务等未付款项以外的应付 借:银行存款 及暂收款列入应付账款; 贷:应付账款(不计收入) 2)在发放钱物时, 应付账款的偿还不及时,故意拖欠行为;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现金)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 记录现金、 款日记账、应付账款 银行存款支 明细账、支票、付款 出
会计部门
2、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 购货业务的关键控制点 • (1)职责分工 • 购货与付款部门分离 • 发票的审批职责付款职责分离 • (2)授权审批 • 所有的购货都根据经批准书的请购单进行 • 购货按正确的级别批准 • 购货价格要经过批准 • 付款应经过有关人员授权批准
• 第一,购货发票本来就是一个外部凭证
• 第二,函证应付账款不能提供未入账负债的证据。 但如果1)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较高; 2)某些应付账款明细账户金额较大; 3)被审计单位处于经济困难阶段;
则应进行应付账款的函证。
• 比较应收账款函证与应付账款函证的异同。
函证对象
金额较大的债权人;
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 大、甚至为零,但却是 企业重要供货商的债权 人,因为这种情况下应 付账款更可能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