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作品与审美鉴赏

艺术作品与审美鉴赏


•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
的报道 ---事实的真实 ---事实的真实 • 艺术则没有“时间”和“事实” 艺术则没有“时间” 事实” 的限制 ---情理的真实 ---情理的真实
• 科学发现具体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明确性 ----明确性 • 艺术只是暗示世界本质和规律 ----含蓄性 ----含蓄性
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在死地上 养育出丁香,扰乱了 回忆的欲望,用春雨 惊醒迟钝的根。 冬天使我们温暖,用健忘的雪 把大地覆盖,用干瘪的根茎 喂养微弱的生命。 夏天使人吃惊,它越过斯坦培格湖 带来暴雨;我们在柱廊里躲了一阵 天晴了继续朝前走,进了皇家花园 我们喝咖啡,聊了一个小时, 我不是俄国女人,我生在立陶宛,真 正的德国人 我们小时候,在表哥 大公爵家里小住,他带我坐雪橇, 我胆战心惊。他说,玛丽, 玛丽,抓紧,于是我们往下滑。 在山里,你感到自由。 我看书常到深夜,冬天我去南方
书《GEB----一条永恒的金带》 GEB----一条永恒的金带》
结论:艺术以感性把握世界
从一幅漫画说起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本质
一. 艺术与美的关系
• 为艺术独立立法----康德及《判断力批判》 为艺术独立立法----康德及《判断力批判》 • 康德其人,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俄普战争、 康德其人,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俄普战争、
• 精英艺术\人民艺术\大众艺术\商业艺术: 精英艺术\人民艺术\大众艺术\商业艺术:
艺术的形而上与形而下 • 艺术的精神:表现自我与忘我 艺术的精神: • 没有终结的答案
“有我”与“无我”之境 有我” 无我”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
荒原
之 《 死者的葬礼》 死者的葬礼》
——T.S.艾略特 ——T.S.艾略特
什么树根在紧攫?什么树枝 从石头垃圾中长出?人子啊, 你说不出,猜不着,因为你只认识 一大堆破碎的形象,那里赤日炎炎, 死树下没有荫凉,鸟虫不让人轻松, 干石头上没有宗宗泉音,只有 这块红石投下的阴影。 (到这阴影中来吧) 我会给你看个东西,既不同于 早晨在你身后阔步的影子,也不同于 晚上升起来迎接你的影子。 我给你看一捧尘土中的恐惧。 清凉的风啊 吹我回家乡 我的爱尔兰姑娘 你流连在何方? ……
艺术作品与审美鉴赏
与你分享审美体验与知识
接近大师
接近美学理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 (荷)斯宾诺莎:《伦理学》 (荷)斯宾诺莎:《伦理学》、《神、人及其幸福简论》、《神学政治论》 神、人及其幸福简论》 神学政治论》 (法)卢梭:《论科学和艺术》 (法)卢梭:《论科学和艺术》 (德)康德: 判断力批判》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 (德)黑格尔: 美学》 (德)黑格尔:《美学》(1-3卷) (英)鲍桑葵: 美学史》 (英)鲍桑葵:《美学史》 (德)尼采: 悲剧的诞生》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 (德)海德格尔: 林中路》 (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存在与时间》 存在与时间》 (德)莫里茨-盖尔格: 艺术的意味》 (德)莫里茨-盖尔格:《艺术的意味》 (德)齐美尔: 货币哲学》 (德)齐美尔:《货币哲学》、《时尚哲学》 时尚哲学》 (法)罗兰-巴特: 神话学》 (法)罗兰-巴特: 《神话学》、《零度写作》 零度写作》 (法)梅洛-庞蒂:《符号》 (法)梅洛-庞蒂:《符号》 (法)丹纳: 艺术哲学》 (法)丹纳:《艺术哲学》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日)谷口正和: 第三感性》 (日)谷口正和:《第三感性》 庄子: 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齐物论》、《秋水篇》、《达生篇》、《至乐篇》等 齐物论》 秋水篇》 达生篇》 至乐篇》 王国维: 人间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丰子恺: 艺术人生》 丰子恺:《艺术人生》 宗白华: 美学的散步》 宗白华:《美学的散步》 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李泽厚: 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 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快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象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谦卑/ 谦卑/敬畏之心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 你不断的把它倒空,又不断的以新生命来充满。 这小小的苇笛,你捎带着它逾越山谷,从笛管里吹出永 新的音乐。 在你双手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的 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 你的无穷的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 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早期),一生住在东普鲁士的科尼堡。自由主义 者:受卢梭《爱弥尔》和休謨的影响,认为“人自身是目的” 者:受卢梭《爱弥尔》和休謨的影响,认为“人自身是目的”,“再 没有任何事情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的事” 没有任何事情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的事”;神秘主义 者:《一个睹灵者的梦:以形而上学者的梦为例证》 者:《一个睹灵者的梦:以形而上学者的梦为例证》;科学主义者: 《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在拉普拉斯以前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 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 说。 • 在《判断力批判》以前,他写过一本关于美与崇高的小册子,“夜是 判断力批判》以前,他写过一本关于美与崇高的小册子,“ 崇高的,白昼是美的;海是崇高的,陆地是美的;男人是崇高的,女 人是优美的……” 人是优美的……” • 《判断力批判》的三个中文译本:商务印书馆(1964),宗白华(上 判断力批判》的三个中文译本:商务印书馆(1964),宗白华(上 卷)、韦卓民(下卷);台湾学生书局(1992),牟宗三;人民出版 卷)、韦卓民(下卷);台湾学生书局(1992),牟宗三;人民出版 社(2002),武汉大学邓晓芒(德社(2002),武汉大学邓晓芒(德-中)
三. 艺术与社会生产
艺术不仅是社会生产的动力和润滑剂;而且 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 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
第二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 柏拉图:最好的艺术是理念的复制,艺术
家是传递理念的媒介。——艺术的伦理责 家是传递理念的媒介。——艺术的伦理责 任。 • 亚里士多德:艺术的灵感来源于可感知的 事物;艺术有“净化”的功能。——模仿 事物;艺术有“净化”的功能。——模仿 和净化。 • 真、善、美的区分(科学、道德、艺术) 与启蒙运动(卢梭)——艺术的独立的前 与启蒙运动(卢梭)——艺术的独立的前 提。 • 康德:无厉害关系的美——为艺术的独立 康德:无厉害关系的美——为艺术的独立 立法。

• 第七、八、九节阐明了自然合目的性区分为直接
与愉快相关的“主观的、形式的和目的性” 与愉快相关的“主观的、形式的和目的性”,和 建立于其上、不直接与愉快相关而与对客体的知 识相关的“客观的、质料的合目的性” 识相关的“客观的、质料的合目的性”,与这种 区分相应,反思判断力也就区分为通过愉快对主 观形式的合目的性作评判的审美判断力,和通过 知性和理性的关系对客观质料的合目的性作评判 的目的论判断力,并在探讨两种反思判断力的概 念、作用、相互关系这一基础上阐明了它们各自 联结自然和自由、认识和道德的方式。
“审美判断力的分析”中的“美的分析” 审美判断力的分析”中的“美的分析”
定义艺术的几个悖论
• 经典VS通俗:从刘诗昆与理查德-克莱德曼说 经典VS通俗:从刘诗昆与理查德•
起 当安格尔遇到了库尔贝,库尔贝遇到了印象 派,印象派遇到了抽象派,抽象派遇到了野 兽,野兽遇上了达达,达达遇到了波普,波 普遇到了行为;当绘画遇到摄影,摄影遇到 了电影,电影遇到了电视,电视遇到了多媒 体;当交响遇到了小调,小调遇到了爵士, 爵士遇到了摇滚;当芭蕾舞遇到邓肯,现代 遇到摇摆,摇摆再遇到了街舞;等等的时候, 你如何来定义艺术?
• 哲学用理性的语言揭示世界或事物深层的
内在本质和规律。 • 艺术则用感性(具象或抽象)的外在语言 让人们感受这种深层的内核。
• 娱乐的表现是幽默、风趣、搞笑 • 艺术的表现是专注、深情、感人 • 体育在于“竞技”——紧张、自我 体育在于“竞技”——紧张、自我 • 艺术在于“表演”——放松、忘我 艺术在于“表演”——放松、忘我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本质
一. 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 社会文化的先锋 (敏感性) • 人与社会的需求 • 统治力量的利用和控制 • 自由的要求与主体性的缺乏(经济和政
治的双重原因) • 潦倒的艺术家与永恒的艺术
二. 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把握世界
二. 如何评价“艺术以形象反映世界” 如何评价“艺术以形象反映世界”
• 形象不等于具象 • 抽象不等于理性 • 如何评价日神艺术中的理性
三.艺术与真实性问题
• 艺术与新闻 • 艺术与科学 • 艺术与哲学 • 艺术与娱乐 • 霍夫斯塔特: GEB--霍夫斯塔特: GEB--一条永恒的金带 • 艺术的真实性
• 艺术的真实可能是情理的真实:合情合理 艺术的真实可能是情理的真实: • 艺术的真实性也可能是夸张的再现
像与不像的标准: 像与不像的标准:
中西之争:似与不似之间/ 中西之争:似与不似之间/形不似而神似 古典与现代之争: 古典与现代之争:向东看与毕加索的融合
• 融合的趋势---一本妙趣横生的 融合的趋势---一本妙趣横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