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腔引流,伤口负压引流的护理PPT参考幻灯片

胸腔引流,伤口负压引流的护理PPT参考幻灯片

(1)保持整个引流装置管道 连接处衔接牢固 (2)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 油纱布包盖严密 (3)保持引流瓶直立,长管 没入水中3~4cm (4)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 滑脱 (5)更换引流瓶或搬动病人 时,双钳夹闭引流管
8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1)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
(2)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 清洁干燥
透性黏贴薄膜:成分为聚安脂,是一种具有分子阀门作用 的透性黏贴薄膜。
负压源:中心负压源。
3/30/2020
15
治疗方法:
清创: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失活组织或容易坏死的组织,异常分 泌物和异物等,开放所有腔隙,确保软组织和骨组织床的血供。
修建:按创面大小和形状设计修剪带有多侧孔引流管的敷料,使 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侧孔完全为VSD敷料包裹。每1根引流管周围 的VSD敷料不宜超过2cm,即约4~5cm宽的VSD敷料块中必须有一 根引流管。
3/30/2020
19
优越性:
大幅度地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有效地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这种治疗方法是一种纯物理方法,完全避免了各种化学治 疗可能引致的副作用,也使医疗费用得以降低。
固定:擦干净创面周围皮肤,用具有生物透性粘贴薄膜封闭VSD 敷料覆盖着的整个创面。良好的密封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
将负压调节在-75~-100mmHg的压力,负压有效的标志是填入的 VSD敷料明显瘪陷,薄膜下无液体积聚。
确保负压封闭引流正常后,5~7天拆除VSD敷料,有时最短2~3 天,最长不超过10天。
增加从创面的淋巴引流,机制是通过改变淋巴管的压力和 胶体渗透压,这些改变是另一个加快水肿和废物排除的原 因。使组织靠近,从而使组织有机会靠物理的力量自然的 粘在一起,这对于加快愈合非常有用。
3/30/2020
18
优越性:
负压封闭引流是一种高效引流,高效体现在引流的全方位、高 负压下引流的彻底性上,即被引流区内的渗液、脓液和脱落坏死 组织能被及时、彻底地引出体外,不必受创腔在“低位”的限制, 充分保持创面清洁。造就一个包括引流通道在内的“零积聚”被 引流区。
NICU
1
胸腔闭式引流
目的:
➢引流胸膜腔内地渗液、血液和气体 ➢重建胸膜腔负压,维持纵隔位置 ➢促进肺的恢复
适应症: ➢气、血、脓胸和心胸术后的引流 ➢胸腔冲洗或注药
3/30/2020
2
胸膜腔闭式引流管的安置
目的
部位
管径
————————————————
排液 腋中/后线第 1.5~2cm
6~8肋间
————————————————
排气
锁骨中线第 2肋间
1cm
————————————————
排脓 脓腔最低点 1.5~2cm
————————————————
3/30/2020
3
原理
➢依靠水封瓶中的液体使
胸膜腔与外界隔离,当
胸膜腔因积气或积液形
成高压时,胸膜腔内的
气体或液体可排至引流
瓶内;当胸膜腔内负压
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 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所首创,
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感染性创面等。 1994年,裘华德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引进这一新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的
治疗或促进移植皮肤的成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0/2020
16
作用机制:
负压吸引作用于细胞膜,使之扩张、扭曲,细胞就认为是 损伤,传导损伤的信息给细胞核,通过信号转换,引起细 胞分泌前愈合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增殖因子,从而刺激组 织生产更多的新生血管。
负压吸引从创面吸走渗出,帮助建立创面液体平衡。 清除坏死组织。 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 减少创面的细菌数量(因为细菌在负压下不易存活)。 减轻水肿(即细胞外液/细胞间液)。
3/30/2020
14
材料
医用泡沫:泡沫型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PVA泡沫), 海绵样,质地柔软富有弹性,抗张力强,其内密布大量彼 此相通的直径0.2~1.0mm的空隙,有极好的可塑性和透水 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多种规格:使用时酌情修剪。
多侧孔引流管:多侧孔硬质硅胶引流管,长50cm,其一端 14cm范围内有密集的侧孔,引流时把多侧孔引流管穿入医 用泡沫内,也有已穿入CH-18多侧孔引流管的医用泡沫供应, 使用方便。
11

5、拔管
(1)引流管通畅但无气泡逸出,24h 引流液<50ml, 脓液<10ml,可拔除穿刺引流管,用无菌敷料包 扎穿刺的伤口
(2)X 线示肺复张,病人无呼吸困难 (3)拔管后24h 内要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
局部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皮下有无气肿等 情况
3/30/2020
1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3)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伤 口60~100cm
(4)每周更换引流瓶一次, 每日更换引流液,
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原
9
3、保持引流管通畅
(1)半卧位 (2)定时挤压引流管,
防止引流管阻塞、 扭曲、受压 (3)拍背及变换体位
10
4、观察和记录
(1)注意观察长玻璃管中的 水柱波动
(2)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 颜色,并准确记录
恢复时,水封瓶内的液
体被吸至引流管下端形
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
进入胸膜腔。
4
3/30/2020
5
3/30/2020
6
护理措施
➢1. 保持管道的密闭 ➢2. 严格无菌操作,防 止逆行感染 ➢3. 保持引流管通畅 ➢4. 观察和记录 ➢5. 拔管(指征、方法) ➢6. 拔管后的护理
7
1、保持管道的密闭
3/30/2020
17
作用机制:
增加创面血流,通过增加毛细血管充盈。
增加生长因子。(由于增加了流到创面的血流)。
促进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入创面, 其中白细胞能抵抗感 染,产生生长因子,而成纤维细胞能产生胶原,用来填平 和修复伤口。
增加静脉充盈,进而加快清除水肿液(由此“废物”随着 水肿液被排除创面)。
医用泡沫材料的包裹保证了引流管在相当长时间内的通畅,也由 此保证了引流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的创面渗出物随时被引出,减少了创面细菌数量, 消除了细菌的培养基,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阻止感染的扩 散和毒素的吸收[。能够显著加快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 对于浅表创面,可以起到靠拢组织,缩小创面,减小植皮面积的 功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