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金矿发展的历史变迁

中国金矿发展的历史变迁

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5月/13日/第003版视点中国金矿的风风雨雨本版编辑丛鹤一苇贵州烂泥沟金矿、云南播卡金矿、辽宁猫岭金矿,这三大金矿已探明黄金储量均超过100吨。

而今天,这三大“世界级金矿”金矿分别为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掌控——1中国特大型金矿被外资控制?近来,有关中国金矿被外资控制的报道频频见诸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大媒体。

对于金矿资源安全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家金融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各界关注。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特大型金矿企业中,外资确实占据、甚至是控制了绝大部分的股份。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7年6月发布的信息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中国进行金矿勘查开发的国外矿业公司至少有40家,这些公司大多来自加拿大,少数来自澳大利亚、英国等。

其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活动广泛,其中云南、甘肃、新疆、贵州、内蒙古等是吸引外商投资金矿勘查开发比较多的省(区)。

据介绍,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在中国勘查金矿取得的成果最引人注目。

自2002年起,该公司在云南的东川播卡金矿取得了重要进展,使原先仅仅为一个民采的“窝子矿”变成了一个特大型金矿床,公司股票价格为此翻了20多倍。

加拿大TVI太平洋有限公司2003年在湖南省常宁市成立湖南太平洋地质勘查公司,成为在我国的首家外商独立勘查公司。

该公司拥有湖南水口山的金矿,云桂黔金三角金矿和内蒙古金矿等勘查项目。

澳华黄金有限公司是较早在中国开展黄金勘查开发的公司。

该公司参与开发的陕西煎茶岭金矿在持续4年稳产后资源已经趋于枯竭。

因此,澳华把下一步的开发重点放在了贵州的金峰金矿。

一旦该矿开发成功,将成为国内第二大黄金矿山。

加拿大王朝黄金公司2004年收购了加拿大一家公司在中国的矿业项目。

目前该公司拥有新疆哈图金矿、青海红沟金矿、甘肃野马金矿等勘查项目,探矿权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是中国目前金矿探矿区面积最大的外资勘查公司之一。

此外,加拿大阿富勘矿业公司在青海省滩涧山金矿项目和曼德罗矿业公司的辽宁猫岭金矿项目,也是近两年取得重要进展的勘查项目。

然而还有另一个事实被大多数愤怒于外资控制中国金矿的人忽略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本来就是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工作,在最初进入时,谁都无法预料最终的结果是喜是悲。

因而,在这些春风得意的外资矿业公司之外,还有一些不为人关注的黯然神伤者,比如明科矿业公司。

这家来自加拿大的初级勘探公司于1995年进入中国,在河北、新疆、内蒙古等地开展勘查,投入风险勘查资金约2亿元人民币,然而直到今天仍没有一个矿进入开发阶段,也没有转让出一个矿。

2历史的阵痛——外资进入中国金矿的时代背景实际上,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中,贵州省贞丰县副县长毛仕诚的一段话已经透露出这些特大型金矿的股份比例中,外资缘何占据了如此大的份额——烂泥沟金矿属于微细浸染型难选冶的原生金矿,那些金子都是以极其微小的颗粒存在于矿石中,虽然资源丰富,但是选矿和冶炼的难度非常大,当时从国内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来说,还达不到开发这种金矿的条件,所以还无法进行商业性开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澳大利亚澳华黄金有限公司被引进到烂泥沟金矿。

而云南播卡金矿的情形如出一辙——在发现金矿不久,807地质大队就把探矿权以200万的价格转让给了云南省核工业209地质大队,但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进一步的勘探并没有开展。

2000年,209队与一些湖南的小企业家成立了金星公司,两年后与来自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共同组建了云南金山矿业有限公司。

209地质大队以矿权入股,而西南公司投入310万美元,占有60%的股份,后来由于勘探需要不断增加投资,西南公司的股份增加到90%。

播卡和烂泥沟两个特大型金矿股份比例的变化,呈现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技术和资金,是中国黄金行业长期难以逾越的鸿沟,只有通过引进外资,才能真正实现“黄金梦”。

据介绍,我国黄金资源主要以岩金矿为主,伴生金占的比重也较大;矿床以小型的居多,而大型、超大型矿床较少:另外由于开采技术条件比较复杂,可供露天开采的矿床也很少。

除此之外,难选冶金矿资源比重也较大。

因而,相对国际水平而言,中国目前黄金开采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统计显示,在中国目前的1200多个金矿中,年生产能力在500公斤以上的只有100个。

中国约2/3的金矿的硫和砷的含量都很高,国内的小型生产商缺乏高效冶炼的规模和工具,传统的焙烧法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对很多金矿企业来讲,守着金矿过的却是穷日子——尽管全国年产金能力约200吨,但人均年产金能力还不到18两。

在开采设备和技术方面,中国尚处于粗放型经营阶段——平均开采水平是地下400~500米,最深也只有700米左右,而南非大部分矿井的开采深度达到地下4000~5000米。

据了解,南非的金矿品位通常是我国金矿的3~4倍,勘探设备和开采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长期的粗放型开采,使中国金矿不可避免地存在损耗大、成本高的现象。

据统计,中国金矿产金的成本为每克60元,是南非金矿企业的1.5~2倍。

很多矿区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即使在金价较高的情况下,也只能取得微利。

一些边际矿山和老矿山,由于开采设备和技术陈旧,经营更加困难,而且还暴露了诸多隐患,如安全生产等。

从目前中国的金矿保有储量看,大部分已被生产占用,受开采深度、地温、地压、提升等因素影响,利用现有技术和设备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生产成本逐年攀升。

一些重点产金区和老企业的资源优势已经失去,资源质量普遍下降,资源危机日趋严重。

招金集团总经理路东尚认为,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势必出现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企业关闭、产量下滑、效益下降、行业萎缩。

3呼应历史,政策逐年更迭一个现实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黄金需求非常强劲。

到了2007年,包括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内,全年我国黄金销售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63_3吨,同比上升23%。

在中国内地,黄金需求达到326.1吨,比2006年高出26%。

黄金首饰需求在中国黄金首饰市场中10年来也首次突破300吨,达302.2吨,成为超越美国、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黄金首饰市场。

2007年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累计成交1828.13吨,同比增长46.3%,也创交易所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

而国内的黄金生产能力却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数字。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6年我国颁布的《矿产资源法》中将探矿权与采矿权作为财产权从法律地位上予以确定,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家允许外资企业从事“低品位难选冶”的黄金矿产的风险勘探和开采,在西部投资黄金的风险勘探开采甚至允许外资企业独资。

2000年12月,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开放非油气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2002年3月,原国家计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其中“低品位难选冶”金矿的开采、选矿被列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而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采掘业的黄金的勘查、开采中,已经减少了“低品位难选冶”的限制词语。

2003年12月,由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中,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引国外投资者勘查开发中国矿产资源。

2004年,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当时曾有传闻称,修订稿拟将“低品位难选冶”金矿的勘探开采由鼓励类调整为限制类,将一般金矿的勘探、开采由限制类调整为禁止类,外资企业一度十分担心。

不过,2004年11月31日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出台,对金矿的开采规定没有作出改动。

可以这样说,发展必须承受一定的代价:而目前我国金矿事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正是这个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承受的历史的阵痛。

4严峻的现实——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尽管外资进入中国金矿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黄金采选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一些问题也已凸显出来,比如矿地矛盾,比如外资控股公司享受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

据云南播卡金矿所在地的村民介绍,金山公司在耕地上打井放炮,虽然并不影响耕种,并且给予一定的补偿款,但这只是少部分村民享受到的“权利”,大部分人面临的现实是拿不到补偿,而他们吃水的井,却已经干了。

还有一个问题,对于希望借助金矿开发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的当地人来说,这样的愿望似乎并未得到实现。

比如金山公司进入播卡金矿后,并没有把当地的劳动力使用上。

这样,村民们守着一座金山,还有一个国外的公司,却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不仅如此,村民们还要承受金矿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

据当地村民介绍,当初金星公司在开采矿石的时候,就留下了大量的碎石和尾矿,而金山公司修路打井,也造成了一些滑坡和泥石流隐患,这让本来就脆弱的当地生态更是雪上加霜,2007年山下溪家坪村的泥石流就让几十亩甘蔗田化为乌有。

而黄金开采作为重污染产业,不仅在开采过程中对当地的植被造成破坏,冶炼黄金之后剩下的尾矿,还会对当地的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外资公司通常在税收方面享受优惠政策,贵州省人民政府2003年发布的《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规定,外资企业在西部地区可以享受前三年免交企业所得税,第四、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这就意味着锦丰矿业唯一缴纳的所得税在前5年被减免。

按照贵州省的这份文件,外商从事非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还享受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的减免政策,而且如果外商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5年内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贵州省贞丰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黄秀忠据此推算,锦丰公司4年间免缴的税费就达到1.2亿元。

5新政策、新技术,带来新格局、新希望事实上,对于这些问题,国家已然注意到,并着力予以解决。

这从近年来我国历年发布的《指导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变化即可见其端倪。

比如,2002年,我国发布的《指导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低品位、难选冶金矿的开采、选矿”还是鼓励类产业,而且在西部地区外商可以独资。

到了2004年,国家发改委对指导目录进行了修改,取消了“在西部地区外商可独资”的内容,将“低品位、难选冶金矿开采、选矿”仅限于合资、合作,这一动向曾被专家分析为国家更加注意黄金工业的产业安全,是限制外资进入黄金工业的一个信号。

而到了2007年,在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金、银等贵金属的勘查和开采,已经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的产业目录中。

而同时,技术的进步,也让中国本土的黄金企业有了更足的底气。

据发改委2006黄金行业发展综述介绍,2006年我国黄金行业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难处理金矿选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金矿深层开采、复杂条件矿体开采、难处理金矿选冶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细菌氧化预处理、焙烧、加压氧化等技术广泛推广应用并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