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阅读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万历二十年间,日本国关白作乱,侵犯朝鲜。
朝鲜国王上表告急,天朝发兵泛海往救。
有户部官奏准:目今兵兴之际,粮饷未充,暂开纳粟入监之例。
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
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倒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自开了这例,两京太学生,各添至千人之外。
内中有一个,姓李名甲,字干先,浙江绍兴府人氏。
父亲李布政所生三儿,惟甲居长。
自幼读书在庠,未得登科,援例入于北雍。
因在京坐监,与同乡柳遇春监生同游教坊司院内,与一个名姬相遇。
那名姬姓杜名媺,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暂开纳粟入监..之例(入国子监)B.好.读书,好科举,好中(喜好)C.自幼读书在庠..(进了县学)D.援例入于北雍..(北京的国子监)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B项“好”应释为:便于、容易。
答案:B2.“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此题考查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可怜”“误落”体现了作者对杜十娘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答案:体现了作者对杜十娘这样一位绝色美女误入风尘的同情和怜惜。
3.小说开头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揭露了朝廷兴兵之际,粮饷未充的困境。
B.揭露了朝廷纳粟入监带来的后果。
C.揭示了小说主要人物李甲的身份,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D.揭露了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凭金钱换取前程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开头写朝廷兴兵之际,粮饷未充,决定纳粟入监,主要是为了交代李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并不是揭露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答案:C二、阅读下文,完成1~6题。
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
”于是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
装束方完,天色已晓,孙富差家童到船头候信。
十娘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乃催公子快去回话,及早兑足银子。
公子亲到孙富船中,回复依允。
孙富道:“兑银易事,须得丽人妆台为信。
”公子又回复了十娘,十娘即指描金文具道:“可便抬去。
”孙富喜甚,即将白银一千两,送到公子船中,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
乃手把船舷,以手招孙富道:“方才箱子可暂发来,内有李郎路引一纸,可检还之也。
”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
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屉小箱。
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
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
十娘遽投之江中。
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
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箫金管,又抽一箱,尽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
十娘尽投之于大江中。
岸上之人,观者如堵,齐声道:“可惜可惜!”正不知什么缘故。
最后又抽一箱,箱中复有一匣。
开匣视之,夜明之珠,约有盈把。
其他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
众人齐声喝彩,喧声如雷。
十娘又欲投之于江。
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痛哭,那孙富也来劝解。
十娘推开公子在一边,向孙富骂道:“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又对李甲道:“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
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
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蕴藏百宝,不下万金。
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
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
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
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
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于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倖。
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十娘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
众人急呼捞救,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
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差错)B.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辅佐)C.妾椟.中有玉(匣子)D.甫.得脱离,又遭弃捐(如果)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D项是错误的,“甫”应释为:才。
答案:D2.杜十娘被卖时,“脂粉香泽,用意修饰”,对这个细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杜十娘用意修饰自己,是为了迎新送旧。
B.杜十娘用意修饰自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美丽,以此打动李甲。
C.杜十娘用意修饰自己,是表示自己对这件事的重视。
D.杜十娘用意修饰自己,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痛苦和不平静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
杜十娘被卖时,“脂粉香泽,用意修饰”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痛苦和不平静的心情,是她外柔内刚性格的体现。
她说“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是一种自嘲。
答案:D3.孙富送来白银一千两,“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对这个细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杜十娘怕李甲上当,所以检看十分仔细。
B.杜十娘对钱是十分重视的,所以亲自检看。
C.杜十娘怕孙富欺骗自己和李甲,所以检看十分仔细。
D.杜十娘不看重钱,但这是她遭弃捐,被卖的钱啊,所以她是用自己的心在检看。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
十娘亲自检看孙富送来的一千两白银,不是看重钱,不是怕李甲上当,而是故意做给李甲、孙富看的:这是她遭弃捐,被卖的钱啊,是她的一片真情换来的钱啊。
她是用自己痛苦的心在检看。
答案:D4.杜十娘把“百金”“千金”投之江中,“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痛哭”,对李甲这个人物的心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甲后悔把十娘卖了,损失了那么多钱财,所以痛哭。
B.李甲后悔听了坏人的话,所以痛哭。
C.李甲后悔早没有发现十娘有那么多财宝,所以痛哭。
D.李甲后悔自己愧对了十娘的一片真情实意:十娘对他真是一片痴情啊。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描写的理解。
杜十娘把“百金”“千金”投之江中,“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痛哭”,李甲不是后悔损失了那么多钱财,而是后悔愧对了十娘的一片真情实意,他由十娘的举动认识到:十娘对他的情意何值千金,何值万金!答案:D5.对小说中孙富这个人物,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孙富出于一片真心为李甲出谋划策,却落得十娘一顿痛骂。
B.孙富真心喜欢杜十娘,所以才想出了这个两全齐美的主意。
C.孙富同李甲一见如故,他的话“发乎情,止乎礼”,所以打动了李甲。
D.孙富生性风流,心怀奸淫之意,抓住李甲的弱点,巧为谗说,使李甲改变了主意。
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的分析评价。
孙富不是真心喜欢杜十娘,而是心怀奸淫之意,抓住李甲自己没有主意,又惧怕老子的弱点,假装为李甲出谋划策,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答案:D6.为什么杜十娘要持宝匣投江而死,对人物的心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十娘对李甲一片痴情,把终身寄托在他身上,而李甲却辜负了她,所以十娘绝望而死。
B.杜十娘是一位刚烈女子。
误落风尘,费尽心思,得以解脱,却又遭弃捐,她是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而死。
C.杜十娘不是那种无情无义的女子,她投江是以死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以死来控诉伤害她的那些小人。
D.杜十娘看到李甲没有真心悔改的意图,所以绝望投江而死。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行为的分析评价。
D项的分析是不准确的,李甲是真心后悔了,“抱持十娘痛哭”,但十娘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以死殉情。
答案:D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牡丹的拒绝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
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
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赋诗慨叹:“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它与洛阳水土最亲合,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噪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
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去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可花期逼近时,却连日阴云苦雨。
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看花人依然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
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座又冷又静的洛阳城,让你觉得有点不对劲儿。
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
你深吸一口气,掩藏好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成公园。
你相信牡丹喜欢热闹,不像幽兰惯于寂寞。
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满园一片绿色,虽枝繁叶茂却仅有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一丛丛半人高的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饱满的花苞,形如仙桃。
细看,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放的意思。
从云缝中漏下来的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它。
它木然,无动于衷。
愕然伴随着失望和疑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赏?于是,看花人遗憾地暗怨,于是洛阳人尴尬地辩解……人们都不解:当年专横的女皇可以役使百花连夜速发,菊栀梅兰谁敢不从?惟独牡丹抗旨不遵,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莫非它改了禀性?于是,你只得面对绿色的牡丹园竭尽想象,想象牡丹在春晖中的激情与璀璨——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放浪形骸,宏伟浩荡。
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短短的几天里迸发;不开则已,一开则挥洒尽净,国色天香倾城倾国!想象中,你吻了花魁,你嗅过花香。
你看到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你置身于延续千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借若狂”的盛况之中……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对来年的希望。
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把牡丹作为富贵化身而膜拜的人,但愿你能目睹一次落花的情景。
一阵清风,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便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依然娇艳鲜嫩。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
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
体味至深,你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
在阴冷的四月里,没有出现什么奇迹。
游人自可为扫兴而腹诽,牡丹依然安之若素。
它遵循天情地意设定的花期,遵循自己坦荡行事的规律。
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拒绝寒冷而拒绝牡丹的美。
牡丹之美,惊世骇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