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刀拨法筋膜松解

针刀拨法筋膜松解


精选PPT
19
2.4项筋膜
是分隔斜方肌、头夹肌和半棘肌的一 层具有较强韧性及弹性的结缔组织,浅层 覆盖在斜方肌表面,深层在该肌深面即为 项筋膜,它位于项背部斜方肌、菱形肌和 上后锯肌的深面,遮盖在头夹肌、颈夹肌 和头半棘肌的表面,内侧附着于项韧带、 第7颈椎和上6位颈椎棘突,上方附着于上 项线,向下移行为胸腰筋膜后层。
针刀拨法筋膜松解术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人民医院针刀科 陈文精 广东开平市张立群医院疼痛科 张远景(整理)
精选PPT
1
1.针刀拔法介绍
针刀拨法是对针刀闭合性手术的一个补充, 是在江苏超然拨针疗法关于筋膜的理论和 拨针的操作技术治疗经筋痹痛症基础上,以 针刀医学的治疗学为指导,运用汉章I型3号 和4号针刀以及加工的“Z”字形针刀和加工 圆头无刃针刀(见图),对筋膜的病损进行 拨松治疗,起到松解、延长和解压的作用,达 到以松治痛的目的.针刀拨法分为直刺拨法、 斜刺拨法和平刺拨法。
精选PPT
15
浅筋膜内有浅动、静脉、淋巴管及皮神经 分布。浅动脉一般细小不明显,浅静脉则较显著, 有的相当粗大,浅静脉一般不与动脉伴行,行程 中相互吻合,并常与深静脉相交通,浅静脉最后 穿深筋膜注入深静脉。浅淋巴管丰富,但很细小, 管壁薄而透明,难以辨认。浅淋巴管行程中的某 些部位(如头、颈、腋窝、腹股沟等处)可见到 淋巴结。皮神经先在筋膜深侧,然后穿出深筋膜, 在浅筋膜内经行,并以细支分布于皮肤。
精选PPT
14
2.1浅层筋膜
浅筋膜是疏松的结缔组织,该层与皮肤相似,位于 全身皮肤层下,有第二防御系统之称。(如图)肢体伸面 的筋膜较厚实,屈面的筋膜较薄弱。外表与皮肤内层相紧 贴,内层覆盖于肌肉、肌腱和其他组织的表面。浅层筋膜 又是皮下脂肪组织的支架,此层筋膜内富有脂肪组织,有 些部位可形成较厚的“皮下脂肪垫”。 浅筋膜的发育情 况有所不同,儿童、妇女及丰腴者浅筋膜厚;老年、男性、 瘦弱者则相反。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也不一致,腹壁、臀 部的浅筋膜较厚,眼睑、等处浅筋膜甚薄。浅筋膜内纤维 束的强弱、松紧,关系到皮肤的移动性以及解剖时剥离皮 肤的难易。头皮、项、背、手掌、足底等部的浅筋膜致密, 使皮肤紧密连接于深部结构,其他部位的浅筋膜则较疏松 并有弹性;筋膜延续形成鞘.
精选PPT
精选PPT
11
针刀平刺拨法治疗肩胛提肌筋膜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精选PPT
12
针刀平刺拨法在臀大肌浅筋膜下推拨
精选PPT
13
2.筋膜的解剖
筋膜是纤维性组织,按筋膜所在的部位, 可分为浅筋膜、深筋膜和浆膜下筋膜。针 刀医学主要研究于运动系统即肌肉相关的 筋膜,有人称此为肌筋膜。筋膜组织是机 体重要的防御组织,分布甚广,具有弹性、 柔韧性的结缔组织。
精选PPT
20
2.5背阔肌筋膜
背阔肌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棘突、全 部腰椎棘突、骶中嵴、髂嵴外侧唇后1/3。 以3~4个肌齿起自下3~4个肋骨外面,有时 有小部分肌纤维起自肩胛骨下角背面。肌 纤维斜向外上方,逐渐集中,经腋窝的后 壁。所以当腰背筋膜存在着软组织损害时, 出现胸、肋、背、肩、臂征象则属于沿着 背阔肌筋膜传导所致。
精选PPT
2
精选PPT
3
精选PPT
4
1.1针刀直刺拨法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 角,垂直刺入深筋膜,适用于深筋膜在骨 面的附着点损伤的治疗。如下图:
精选PPT
5
针刀在腰四横突直刺拨法
精选PPT
6
针刀直刺拨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
精选PPT
7
1.2针刀斜刺拨法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 角左右,倾斜刺入深筋膜,在条索或结节 处刺拨。针刀斜刺法拨法适用于不宜直刺 深刺的部位的深筋膜病变或肌束病损或腱 膜的损伤等的治疗。如斜方肌肌筋膜炎、 肩胛提肌筋膜炎。如下图:
精选PPT
18
2.3斜方肌筋膜
斜方肌以腱膜形式起于项部背上部皮下, 为三角形的阔肌,底向脊柱,尖在肩峰,两侧斜 方肌合在一起,形如斜方形。自上而下肌纤维以 腱膜起自上项线内1/3部、枕外隆凸、项韧带全长、 第7颈椎棘突及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上部 肌纤维斜向下外方,止于锁骨外1/3部后缘及其附 近的骨面。中部肌纤维平向外方,止于肩峰内缘 和肩胛冈上缘外侧部。下部肌纤维斜向上外方, 止于肩胛冈下缘内侧部。斜方肌筋膜在枕肩三角 区域功能活动中,其骨面附着处是最易产生软组 织损害部位。
精选PPT
8
斜方肌筋膜炎的针刀斜刺拨法
精选PPT
9
肩胛提肌筋膜炎的斜刺拨法
精选PPT
10
1.3针刀平刺拨法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 左右,横向刺入浅筋膜与皮下之间或浅筋 膜与深筋膜之间,在粘连处推拨。平刺法 适用于浅筋膜的损伤的治疗。如斜方肌筋 膜炎、肩胛提肌筋膜炎、冈下肌筋膜炎等。 如图 :
精选PPT
16
胸前部浅层 1.皮肤 2.浅筋膜
精选PPT
17
2.2深层筋膜
又称固有筋膜,是位于浅筋膜深面并包裹着肌肉的纤维组织膜。包盖在肌浅 面者为深筋膜浅层;包被深层肌者为深筋膜深层。四肢的深筋膜还深入肌群 之间,深部连于骨骼,特称肌间隔,肌间隔是包绕着一块或一群肌肉的结缔 组织。如“刀入鞘”,故称之“肌鞘”。身体各部的深筋膜,其厚薄强弱有 所不同,躯干部者较弱,四肢者较强,上肢者较弱,下肢者较强,腕踝部深 筋膜浅层特别增厚,形成支持带。某些部位的深筋膜作为肌的起止点,增强 成腱样结构,如胸腰筋膜,髂胫束等。在某些部位两层筋膜之间,或在筋膜 与肌、骨等器官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充填,称筋膜间隙。深筋膜(或有骨 参加)还可形成包绕血管神经束或包被某些器官的囊鞘,称(骨)筋膜鞘 (囊)。各处深筋膜的厚薄、纤维走向及与肌肉的关系、肌间隔、血管神经 鞘等不同。筋膜组织在各关节处,肌肉组织活动频繁处,肌肉交会处,形成 团块状、片状,大小不一富含脂肪的组织叫筋膜组织缓冲区。如下肢有腘窝、 上肢有腋窝等处。这种缓冲区有调节周围筋膜紧张度的功能。支持点筋膜: 在浅层肌组织中的阔肌,长肌的中央(段)的张力点,也叫肌肉收缩支持点, 均为筋膜组织,因该部位是承受力点,机体本能的代偿,使该部位筋膜结缔 组织变韧、变实,形成伪韧带或筋膜板等。供长肌、阔肌中段(央)收缩时 起支持之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