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成员:一、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1.产业行业分析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汽车业发展迅猛,从2001年的年产200万辆迅速攀升到2006年的720万辆。
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到2007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已达880万多辆,提前三年实现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提出的到2010年把我国汽车工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
随着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我国汽车销售也大幅度攀升,到2009年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11年汽车保有量更是超过了1亿。
汽车产量、销量、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亟需大量汽车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高技能人才,这就为我们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汽车维修服务人员需求量超过100万人。
2.区域人才需求分析来自国家信息中心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山东省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从目前汽车后市场来看,山东省一直是汽车行业大省,也是各个品牌网络经销商的必争之地。
随着对汽车产业的投入,整个行业的利润逐渐向汽车后市场转移,对后市场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据调研:仅上海大众一个品牌,在省内经销商(VW+SKODA)就达到了100家,2012年山东省的经销商向上海大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提出申请,需求学生169人,主要岗位是钣金涂装类和机电类,而目前的学校不能满足上海大众的用人要求。
宝马、奔驰、奥迪等高端品牌及其他品牌在省内布局数量也比较密集,汽车后市场需求巨大,需要大量汽车维修(机电维修、钣金维修、涂装修复)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为本专业在省内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M市汽车保有量早已突破100万辆,M及周边地区,有汽车销售、维修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
按每年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净增10%计算,每年将净增5000人。
原有5万从业人员中,至少还有20%需进行职业资格培训、新技术培训、关键岗位资格培训等,这样本专业人才需求总量约达1.5万人。
M市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厂3家,分别是生产客车的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轻型车的时风集团、生产专用车的临清迅力集团,经过对这些企业的调研得知,它们对钣金和涂装技术人才需求量较大,在岗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
结合山东省对汽车后市场人才的需求和M市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对今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培养方向做出如下调整: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机电维修方向)为基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钣金涂装方向)为特色,在为汽车品牌4S店提供钣金涂装人才的同时,也为这些大型规模企业售后服务和新车生产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以“立足M,服务山东,辐射全国”为目标,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一定汽车维修专业基础知识和维修技能,在生产一线能从事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维修、汽车涂装修复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招生至今,共为M市及周边地区汽车维修行业企业培养人才约600余人。
其中2006级毕业生王冲,2008年获斯柯达全国服务技能大赛第一名;2010年后任上海大众斯柯达滨州4S店、淄博服务站任售后服务总监,年薪10万以上。
2009级毕业生杨小刚,现在M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中通教育学院工作,2009和2010年度荣获“中通新秀”。
(二)专业建设基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建有省级精品课群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是M市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机械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基地。
专业发展情况见图4-2-1。
图4-2-1专业发展情况1.校企合作已有基础(1)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2008年6月成立了由M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M交运集团、M北斗汽车商贸有限公司、M市五洲商贸有限公司、高唐时风集团、M粤泰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和M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学院组成的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组成人员为上述企业的实践专家和工程学院骨干教师。
(2)开展订单培养我们主动适应M区域产业结构,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已经开设了3期“中通班”。
2.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经过探索与实践,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初步形成了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的“职业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平台课程是公共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模块课程是指专业方向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和集中实践教学模块。
3.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多年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历经模块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到项目化教学的发展历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现已建成以《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为核心的5门省级精品课程。
4.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现有专兼职教师13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占62%;具有硕士以上学位5人,双师素质教师10人,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10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4人、中级考评员1人,技师5人,形成了双师结构、职称结构等较为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5.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1)校内实训中心现有汽车实训中心1个,设备总价值202万元,有职业技能鉴定站2个:“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站”和“机械行业特有工种培训及鉴定点”。
现已完成了“五位一体”的校内汽车实训中心建设方案,5000m2的主体工程已经竣工。
(2)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先后把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时风集团、M北斗汽车贸易有限公司、M交通汽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M市五洲商贸有限公司、M 粤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实践教学保障。
6.社会服务取得成效我们与M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合作,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技能培训与考试,自2005年来,为M市机关事业单位驾驶员、修理工组织培训并考试3000多人;与M市交通局合作,培训了M市出租车、大客车驾驶员、乘务员3000多人;利用机械行业特有工种培训及鉴定点的优势,进行汽车特有工种鉴定700余人。
2011年,我们对口支援北川七一职业中学,为他们培训教师和指导实训室建设。
本专业有4位教师是山东省政府采购招标专家,提高了我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7.人才培养质量(1)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岗位资格证书通过率95%以上。
(2)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全国高等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大赛三等奖2次。
(3)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就业质量较高。
2011年,学校委托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实施对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
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本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10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就业率是100%;毕业一年后月收入平均为3305元;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4%。
这些数据表明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较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三)问题与不足1.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虽已形成,但校企合作在紧密度和稳固度等方面还需加强,与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还有待调整和完善。
2.在原有汽车机电维修方向基础上,拓展钣金涂装方向课程,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更好地符合现代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3.项目化的教学改革还需继续推进,学生技能训练项目的职业性、与企业的融合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专任教师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于提升,承担专业课的课时比例有待增加。
5.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化。
根据专业培养方向,需要进一步加强机电维修方向实训室的建设,增设钣金涂装方向的实训室,使其既能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又能开展社会服务,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服务M汽车服务业为宗旨,适应区域内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培育汽车维修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探索与上海大众汽车等合作企业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汽车维修工作岗位“宽平台,分方向”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全面实施“任务导入、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加快“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五位一体”校内开放式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立1个顶岗实习工作站;打造一支由“名企培训师+企业技师+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面向区域内汽车后市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汽车新技术和社会培训。
经过三年建设,成为以汽车机电维修为基础,以钣金涂装为特色的省级特色专业,在省内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具体目标1.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发挥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完善理事会章程,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M汽车后市场培育优质高技能人才;探索与上海大众汽车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校企合作机制。
2.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建设目标在校企合作理事会指导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充分融合;实施并逐步完善“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要求,优化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目标通过召开一线专家研讨会,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企业技术标准,构建以机电维修为基础,钣金涂装为特色,贯穿素质教育的“宽平台,分方向”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围绕汽车维修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重构教学内容,全面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造。
三年内,校企共同制定全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充实5门(核心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的内容,建设6门网络课程;与上海大众、中通客车等合作企业共同编写5部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继续发挥兼职专业带头人刘玉钧的作用,培养专职专业带头人1名、专任骨干教师5名;引进或聘用骨干教师4名、青年教师5名;建立兼职教师库,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
通过三年教学团队建设,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32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建设一支由“名企培训师+企业技师+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5. 实训条件建设目标通过“引企进校、搭台建厂”,校企共建“五位一体”汽车实训中心。
在现有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再投资1046万元,扩建实训室10个,新建实训室7个,实现校内实训教学体系化,把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成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技开发、培训、技能鉴定的“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成为合作企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工艺开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