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设计速度: 当路段上各项道路设计特征符合规定时,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
2、道路建筑限界: 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3、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4、道路面积密度: 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5、道路非直线系数: 它是道路起、终点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
(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6、道路红线: 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7、高架路: 指高架桥连续跨越两条以上横向道路,并由沟通高架桥与地面交通的上、下匝道所组成的道路系统。
8、分流点: 发生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交通现象的所在点。
9、合流点:发生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现象的所在点。
10、冲突点: 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汇点。
11、缘石半径: 247页12、视距三角形: 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13、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4、交织段长度: 当相邻路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均可在合适的机会相互交织连续行驶,该段距离为交织段长度。
15、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16、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通过专门设立的匝道互相联系、道路各方向的车辆可以互相之间连续交流的,称为互通式立交。
17、雨水管道埋深: 指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深度。
18、雨水管道覆土深度: 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19、径流系数: 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只有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管道,这部分雨水称为径流量;径流量与全部降水量之比,称为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20、平均照度: 即为每平方米表面上眼法线方向1坎德拉的光强度。
(或者每平方米照射面上1流明lm的光通量)21、分流制: 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各种污水、雨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水方式。
22、合流制: 用同一管渠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二、填空题1.我国从西周开始划分公路与城市道路,其中公路称为鄙野,由遂人负责管理;城市道路称为国中,由匠人负责管理。
2.我国从西周(朝代)开始将道路划分公路和城市道路,其中城市道路又分为经、纬、环、野四个等级。
3.秦朝统一中国后,颁布了“车同轨,书同文”的法令,当时的车辆统一轨距宽1.38m。
4.清朝的道路网系统分为官马大路,大路,小路三级。
5.根据城市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城市道路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四类。
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我国城市道路机动车设计车辆主要有小型汽车、普通汽车、铰接汽车等三种。
7.我国城市道路设计年限包含交通量设计年限和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两层含义。
8.《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城市新建道路按三级服务水平进行设计。
9.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道路上净高线和道路两侧侧向净宽边线组成。
10.城市道路网的型式有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和链式道路网等五种。
11.北京市道路网结构属于混合式型式,重庆市道路网结构属于自由式型式。
12.城市道路对称横断面形式主要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等几种。
不对称横断面形式主要适用于沿江(河)大道、山城道路、和大型立交处。
13.城市道路人行道除了供行人行走外,还具有种植、立杆、埋设地下管线的功能。
一般单侧人行道宽与街道宽的比例宜控制在1:5-1:7范围内。
14.城市道路中间带开口端的形状通常有半圆形和弹头形两种。
15.城市道路路缘石俗称道牙,其形状有平式、立式、斜式等三种。
16.城市道路无障碍步道砖分为导向砖、位置砖两种。
遇台阶位置时应设置坡道。
17.“一块板”形式城市道路绕中线旋转超高;“两块板”形式城市道路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
18.“三块板”形式城市道路绕中线旋转超高;“四块板”形式城市道路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
19.快速路由主路、辅路、出入口和匝道等组成。
20.我国城市快速路常见类型有地面快速路、高架快速路、路堑式快速路和隧道快速路等四类。
21.城市快速路的平面设计包括道路中线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平面布置设计两部分设计。
22.城市快速路出入口间距类型分为出-出、出-入、入-入、入-出四类。
23.无信号控制的十字型交叉口,存在8个分流点,8个合流点,16个冲突点,其中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方向)的车流。
24.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式有无优先交叉、主路优先交叉、信号控制交叉等三种。
25.平面交叉口按交通组织特点可分为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环形交叉式和扩宽路口式等四类。
2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将平面交叉口分成A、B、C三类,其中让行交叉口属于B类,环形交叉口属于C类,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A类。
27.我国《城规》规定: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应按路段设计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辆车速取大(填“大”或“小”)值,转弯车辆车速取小(填“大”或“小”)值。
28.平交口的交通组织方法有设置专用车道、组织渠化交通、实行信号管制和调整交通组织等几种。
29.交叉口交通岛按功能可分为导流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等四种;按构造又可分为实体岛、隐形岛、浅碟形岛等三种。
30.环形交叉根据中心岛大小和交通组织原则,可分为普通环形交叉和入口让路环形交叉两种形式。
31.环形交叉口中心岛半径应满足行车速度要求和交织段长度要求两方面的要求。
32.环形交叉口交织角宜控制在20°-30°范围。
33.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的传统方法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等三种。
对于大型、复杂的交叉口,宜采用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方法。
34.确定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标高计算线网的方法有方格网法、圆心法、等分法和平行线法。
对于斜交的交叉口宜采用圆心法或等分法。
35.立交由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匝道端部、集散车道、辅助车道及排水、绿化、照明、交通设施等部分组成。
36.立体交叉按结构物形式可分为上跨试、下穿式两类;按交通功能分类,又可以分为分离式立交、互通式立交两类。
高速公路的人行通道按结构物形式分,属于上跨式;按交通功能分又属于分离式。
37.互通式立交按交叉方式和几何形状的不同,可分部分互通式、完全互通式和环形立体交叉三种。
38.立交匝道按车流方向可分为左转匝道和右转匝道匝道;按横断面车道的类型又可分为单向单车道(Ⅰ型横断面)、单向双车道(Ⅱ型横断面或简双匝道)、单向双车道(Ⅲ型横断面或标双匝道)、双向双车道(Ⅳ型横断面)等四种。
39.公路匝道的超高方式有行车道中线旋转和左路缘带外边缘旋转两种。
40.城市立交匝道的超高方式有车道绕中心线旋转、车道绕内侧边缘线旋转和车道绕外侧边缘线旋转等三种。
41.影响立交选型的因素主要有交通条件、道路条件、自然条件、环境条件等。
42.左转匝道具有独立性、对称性、组合性、可达性、局域性等特性。
43.城市道路立交匝道横断面由行车道、路缘带、硬路肩、防护栏组成。
44.公路立交匝道横断面由行车道、路缘带、硬路肩、土路肩组成。
45.匝道变速车道按外形可分为直接式、平行式两种;按车道数可分为单车道、双车道两种。
46.匝道变速车道按外形可分为直接式、平行式两种。
变速车道为单车道时,减速车道宜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47.匝道变速车道按外形可分为直接式、平行式两种。
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宜采用直接式;减速车道接环形匝道时,不宜采用平行式。
48.当平面交叉口对路段通行能力影响较大时,路段上车辆的通行能力应按间断(连续或间断)流来计算;否则,按连续流来计算。
4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规定采用停车线法(方法)来计算平交口的通行能力。
50.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按排水制度可分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按构造特点又可分为明沟系统、暗管系统、混合式系统三种。
51.雨水口的构造包括进水篦、井身、连接管等三部分。
52.雨水口按构造形式可分为平式、立式、联合式等三种。
53.雨水口沿道路横断面方向的布设形式有单幅式、双幅式、三幅式等三种。
54.雨水管道检查井又名窨井(yìn),其主要作用是对管道进行检查与疏通,连接沟管。
55.雨水管道的汇水面积包括街坊面积和街道面积两部分。
56.雨水管道设计断面的降雨历时包括地面汇流时间和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两部分。
57.城市道路景观要素包括主景要素和配景要素两部分。
58.道路交通标志包括主标志和辅标志两大类。
59.道路交通主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等四种。
60.道路交通标志的三要素为颜色、形状、符号。
61.道路交通标线颜色通常为白色或黄色。
62.高等级道路的现代化管理系统主要通信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电源系统四方面。
63.常见的车辆停车设施有停车场、停车位、停车库。
64.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有平行停放、垂直停放、斜向停放三种。
65.停车库可分为坡道式停车库和机械化停车库两大类。
66.公交站点可分为首末站、枢纽站、中间停靠站三种。
67.城区公交停靠站间距一般为 500~800m ,郊区间距一般为 1000m 。
停靠站布置方式主要有沿路侧带边设置和沿两侧分隔带边设置两种。
三、判断题1.古丝绸之路在我国新疆境内分成南、北两条线。
(× )搞不清,自己判断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除城市快速路外,其他各类道路又分为Ⅰ、Ⅱ、Ⅲ级。
(√ )3.我国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可分为120km/h、80km/h、60km/h三档。
(× )4.除城市快速路外,其他城市道路的设计车速均不超过60km/h。
(√)5.我国城市道路常采用道路竣工通车第一年的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6.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交通量设计年限为20年。
(√)7.凹型竖曲线上方有跨线构造物时,长大车辆通过时会形成悬空,降低有效净空。
(√)8.道路净高根据车辆的装载高度+0.5m的安全高度确定,一般汽车的净高为 4.5m。
(×)9.我国城市道路与公路的归口管理部门相同。
(×)10.道路红线宽度是指道路两侧人行道路缘石之间的宽度。
(×)11.不同横断面形式的城市道路的结合部宜设置在交叉口或较大结构物处。
(√)12.城市道路的平面线形与公路平面线形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需要设置缓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