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_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会分析已知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以生活中扳手腕和拔河比赛这样的情景导入新课。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生活中所说的力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教学活动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

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钉的力。

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

火车头拉车厢,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

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

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体也有受力物体。

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

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

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生活中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当穿着旱冰鞋的男孩用力推墙时,小男孩也会倒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将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相互靠拢。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①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②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

现象表明: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

(2)两只弹簧互相拉伸:两手分别拉两个弹簧的两端,两弹簧另一端相连,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表明:一个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弹簧的力。

学生实验:①用手拍桌子;②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

问问学生的感受,分析原因。

2.归纳总结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

学生实验: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

(2)多媒体展示图片,举例说明(3)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进一步理解通过学生实验回答: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的程度相同吗?明确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形变程度就越大。

进一步明确,用很小很小的力,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用手推黑板,黑板会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2)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可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力还有别的作用效果吗?板书设计1.力教学反思学生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研发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知识。

力学情分析本章的知识内容跟生活和生产有密切联系,学生对这些知识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这就给教师的发挥、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教学中要注重训练以实验为手段,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注意联系实际把知识讲活,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

力效果分析我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学生通过举例,讨论交流获得新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做练习时以组为单位,从而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样来授课效果还是不错的。

感受“力”教材分析本节所学习的力是以后学习力的知识的基础,在这一节课中包括了三个方面的知识点:1、力是什么?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

在讲课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生活中扳手腕、拔河比赛引入新课,有利于让学生对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第七章第一节力考点1.力例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 B.绳子 C.水桶 D.手练习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B.没有物体也可以有力的存在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有力的作用 D.施力的物体肯定不会受到力的作用考点2.力的作用效果例2.下列各物体不能肯定受到力的物体是()A.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B.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C.物体发生了形变 D.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练习2.列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雨滴 B.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C.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 D.静止在地上的足球例3.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练习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4.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B.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练习4.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 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 C.水作用于船体上的力 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例5.如图所示,我们用双桨在水中划船时,为了使船头向右转,应该采用下列哪种方式划水()A.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 B.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C.左桨向前划水,右桨向后划水 D.左桨向后划水,右桨向前划水练习5.如图所示,将一本《英汉字典》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之间存在的力有:①书的重力;②书对桌面的压力;③桌面对书的支持力;④桌子的重力.以上几个力中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A.①与③ B.③与④ C.②与③ D.②与④课后作业1.下列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同学们投出的实心球运动的轨迹是弧线的 B.大虾煮熟后变得更弯曲C.壁虎可以稳稳地趴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 D.撑杆跳高时运动员把杆压弯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B.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3.小明用手推小车,使车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别是()A.地球和小车 B.地面和小车 C.小明和小车 D.小车和小明4.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5.能够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理道理的事实是()A.抛出去的粉笔头,最终会落回地面 B.重物压在海绵上,海绵形状发生改变6.2015年8月6日,我国选手宁泽涛获得游泳世锦赛男子自由泳冠军.比赛中,宁泽涛他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到达终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这表明池壁作用力改变了他的.7.任何力都不能离开而存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小勇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会离墙而去,使小勇离墙而去的力是施加的,其大小小勇推墙所用力的大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运动员用力拉开弓,弓被拉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松手后,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说明力还能改变物体的.小测: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可能相互施力 B.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C.静止的物体不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 D.施力的物体肯定会受到力的作用2.“脚踢足球”,脚疼,受力物体是()A.人 B.脚 C.足球 D.手3.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 B.吊在天花板下的静止电灯C.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 D.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4.下列实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的小动物 B.撑杆跳高运动员将撑杆压弯C.穿旱冰鞋的同学推墙会向后滑动 D.将弹簧拉力器拉开5.一架海南航空飞机在降落合肥机场前遭遇“空中惊魂”.飞机机头的雷达罩在上千米高空被飞鸟撞凹,所幸该航班安全降落,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和飞机相撞时,小鸟只是施力物体B.小鸟和飞机相撞时,飞机只是受力物体C.小鸟撞飞机的力大于飞机撞小鸟的力D.小鸟能将飞机机头的雷达罩撞凹,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6.湖面上有相距一定距离的两只完全相同的甲、乙两条小船,船上各坐一质量相等的人,两船用绳子连接起来,当甲船的人用力拉绳时,将会出现 ( )A.乙船向甲船驶来B.甲船向乙船驶来C.甲、乙两船互相靠拢D.甲、乙两船一定静止不动7.下列四个事例中,其中与另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A.人对拉力器的作用力可使弹簧伸长B.杆对台球的作用力可使台球由静止开始运动C.守门员对足球的作用力可使运动的足球静止D.拦网队员对排球的作用力可使排球改变运动方向8.如图所示,一只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结果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的作用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