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计划一、教学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四、授课时数:约12课时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设计:一、快乐启航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二、快乐体验认真看课本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一)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三、快乐分享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2、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快乐收获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课后作业: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2、完成p29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求长方体正方体棱长和及相应练习教学内容:求长方体正方体棱长和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研究棱长和的计算。
教学重点:1、长正方体的特征。
2、棱长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棱长和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一、快乐启航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研究棱长和的计算二、快乐体验1、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2米,宽40厘米,高80厘米的玻璃柜台,先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你是怎样想的?长方体12条棱,分成3组,4个长、4个宽、4条高。
40厘米=0.4米80厘米=0.8米2.2×4+0.4×4+0.8×4还可以(2.2+0.4+0.8)×4 问:根据是什么?2、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
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90厘米,宽55厘米,高20厘米,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问:地面的四边不装,是指哪四条边不装?计算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是求几条边的长度和?独立计算练一练: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16厘米,高是5厘米。
它的棱长和是多少厘米?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48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三、快乐分享1、一个长方体的所有棱长和72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
高是多少厘米?2、学雷锋小组为班里做一个节约箱,箱长5分米,宽长4分米,高长3分米。
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至少需要多大的纸板?四、快乐收获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P33-37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5.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学设计:一、快乐启航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快乐体验分组操作, 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 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板书:( 长×宽+ 长×高+ 宽×高) × 2 。
板书:(长×2+宽×2)底面周长×高+长×宽×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快乐分享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说明" 至少" 的意思。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四、快乐收获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学习上有什么收获? 你感受最深是什么?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作业:1、看书2、实际测量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 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 同学们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练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表面积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一、快乐启航1、长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二、快乐体验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分米,表面积是()。
2、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4分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纸包装箱,长30厘米,宽和高都是20厘米。
做10个这样的包装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4、有一个长方体的铁罩,长6分米,宽4.5分米,高4分米。
做一个这样的铁罩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三、快乐分享1、一座办公楼的门厅有4跟同样的长方体的水泥柱,长和宽都是4分米,柱高4米。
在每根柱子的四壁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分米?(计算出四个面的总面积)2、一个长方体的大衣柜,长0.9米,宽0.5米,高1.8米,在它的正面和左右两面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三个面的面积)3、一个长方体罐头盒,长12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
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4、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40米,平均深1.5米.在池底和四壁抹上一层水泥, 抹水泥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 4.5千克,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先求五个面的面积和,再求水泥的重量。
)5、装修一间居室,长和宽都是3.6米,高是2.5米,门窗面积10平方米。
在居室四壁和顶棚都贴壁布,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居室是什么形状?求几个面的总面积?)四、快乐收获教学反思:第五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设计:一、快乐启航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快乐体验认真看课本总结1、体积的意义。
2、体积单位: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三、快乐分享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1)、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
(2)、练习: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
(你想怎样填?)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四、快乐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
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第六课时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内容: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
一、快乐启航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二、快乐体验1、导入: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