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读纳兰词,并不能好好体会其中深意,因为没有那种人生

初读纳兰词,并不能好好体会其中深意,因为没有那种人生

研究感悟
初读纳兰词,并不能好好体会其中深意,因为没有那种人生阅历,也无法有这种伤感但
后来才咀嚼出一点纳兰的滋味。

现在我们课题小组又是纳兰词,这就让我不得不更深一层地去品味纳兰的痛纳兰的苦。

豪放是外放的风骨,而骨里渗透的是无限的忧伤,《如梦令》中心影摇摇欲坠一句无限风光惊绝,人尚留在心影摇摇欲坠的壮美凄清中未及回神。

纳兰词许多首都是朦胧的也许是写给那青梅竹马的恋人,但一定是一种爱情的回忆。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局淡淡的话语,却透着深刻的意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当时,不同的感悟,我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感悟最深的也就是我似乎读懂了清初第一才子的忧,引起心中的共鸣感叹韶华易逝。

我们小组不止一次一起讨论纳兰容若的词。

从不同人的心里看到了不同的纳兰。

也带动了一些没读过纳兰词的人对纳兰词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享受了这个过程。

——计超杰
胸纳幽兰,神容略若。

一吟此名,浊世才子翩翩风貌,历历眼前。

他是第一才子,既无满人的粗鄙,也无汉人的八股,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直逼李后主,秦少游。

他多情却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

他将他的柔情融入了他的诗词,叫人读来怎能不动容。

“人生若只如初见”,仅七个字,包含了多少深意,多少人为这一句叹惋,为之伤神。

喜欢他的人很多,然而真正懂得其词中深意的又有多少呢?
——夏蕾
起初,虽然知晓有纳兰这一词人,但对他的认知也仅限于“清初第一才子”“饮水词”“人生若只如初见”而已。

但对于这位风流倜傥的才子,我也怀着几许好奇。

因此,当初欣然加入了这一课题组。

经过几个月的课题研究,纳兰这一形象渐渐由模糊到清晰,由渺远到贴近。

对他的词作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研究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一些诗词鉴赏的技巧与表达方法,我相信这对语文的提高兴许也大大有益。

——于卉
刚接触纳兰容若,只是因为课题需要,但当我正式读他的词时,才惊讶于他的柔情,他被人记得,不是因为他是权相之子,不是因为他是康熙的宠臣近侍,只因为他是一个横绝一代的词人。

事业上的不得志使他对情越来越执着。

他不经风雨,没有机会去经历坎坷,以至于英年早逝。

有句诗说,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但他未必想到,直到妻子死去,他才恍悟他亏欠了她多少,从此爱情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徐泽良
对纳兰容若最初的印象源于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然后不由自主地参加了这个课题。

通过这个课题,让我更加了解他,也更加了解他的词。

为亡妻所写的哀悼词。

读了很多关于他的书以及解读他词文的文章之后,更加喜欢他的忧愁多情。

最喜欢的是那首“谁念西风独自凉”的浣溪纱。

落寞之意不加渲染透纸而出。

虽然我并不能多体会其中的含义,但还是十分喜欢那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希望以后可以了解纳兰容若。

——张雅婷
以前,我同桌就十分喜欢纳兰容若,因而我知道有这个人。

但是说起来可笑的是,我在研究性学习之前,还以为他是个才女,但是他却是清初第一才子,这使得我对我的课题更加有兴趣了。

在组长的带领下,和其他成员的互助下,我虽不能说如同易中天了解三国般了解纳兰容若,但对他的了解也还说的过去。

“人生若只如初见”“饮水词”。

纳兰的才华我领略了不少。

才子古今不少但柔情的才子又有多少呢?通过对纳兰的研究,我对情又深一层了解了一番。

对人的细腻的情感又惊叹了一次。

我享受研究纳兰的一生的过程,受益匪浅。

——倪晓琼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和研究,我总算可以说对纳兰容若有点了解。

王国维说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一人者足以说明纳兰容若的才气不得不受人敬仰。

他原名
成德,字容若,其父明珠是康熙的首辅之臣。

他天资聪颖,博通经史,能文能武,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

可谓平步青云。

可惜,天妒英才,在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英年早逝。

岁生命短暂,但也在历史的画章是刻下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这便是纳兰容若。

我们所研习的人。

到此,这个研究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我对他的研习日后还会进行下去。

——孙良
本次我们是关于对纳兰容若及他的词的研究。

通过这次研究,使我从一个不知他是男还是女的井底之蛙迅速转变为他的一个小小的崇拜者,他的生活,他的词,他的情感都深深感染了我。

上天对他是非常眷顾的,锦衣玉食,功名在身。

有爱他的妻子,仰慕他的小妾,至死不渝的情人,相濡以沫的情人,一切的一切,真可谓是羡煞旁人。

但是他不在乎,他勇于追求自己的情感因此被他的父亲所不齿。

然正是他的这种思想和精神,使得他的词才能独具一格,传诵于世。

为他赢的满清第一词人的荣誉。

这次研究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准备,通过问卷,查资料,以及有些组员本身对他的认识构成了这次研究的主体内容,大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沈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