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词汇
又如区别词的消亡。 又如区别词的消亡。古代需要区别的事 区别词的消亡 用不同的词来记录, 物,用不同的词来记录,后代不需要区 这些词也就从语言中消失了。 别,这些词也就从语言中消失了。 胡须,根据长在不同的部位, 胡须,根据长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名 称: “须”, “髭”, “髯”。 犙、牭、犕、牯特
宫: A.《周易·困卦》 A.《周易·困卦》:“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 B.《墨子·节用中》 B.《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 古者人之始生, 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 说文· 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宫”。《说文·宀
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1 ) 爱 孟子·梁惠王上》 吾何爱一牛。 A. 《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B.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 固知王之不忍也。 啬也。 固知王之不忍也。” 赵岐 注:“爱,啬也。” (2 )勤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论语》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僖公三十二年》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 (3 )穷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 庄子》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 《庄子》
二、古今词义差异的类型
词义的范围 词义的感情色彩 词义的轻重
(一)词义范围的差异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菜 A.《国语·楚语下》:“庶人食菜,祀以魚。 A.《国语·楚语下》:“庶人食菜,祀以魚。 》: B.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 B.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仇泰然对一幕僚 宋罗大经 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 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 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 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 C. 《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 说文·艹部》 草之可食者。 D.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 D.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都是些 清吴敬梓 燕窝、鸭子、 ……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 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 来。” 《新华字典》主食外的食品。 新华字典》主食外的食品。
⑤《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 离骚》 折琼枝以为羞 小雅·鸳鸯》 鸳鸯在飞, ⑥《诗·小雅·鸳鸯》:“鸳鸯在飞,毕 之罗之。 之罗之。” 三国志·魏书·臧洪传》 ⑦《三国志·魏书·臧洪传》:“窃相谓 为何一日杀二烈士 烈士” 曰:为何一日杀二烈士”
上述这些词也是我们阅读古书的一种障碍, 上述这些词也是我们阅读古书的一种障碍, 但是这种障碍一目了然。 但是这种障碍一目了然。因为如果按照现 在常用义去理解,很难解释得通。所以, 在常用义去理解,很难解释得通。所以, 这种障碍容易扫除。 这种障碍容易扫除。
臭: A.《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 同心之言, 《周易·系辞》 兰。” B.《礼记·大学》:“如恶恶臭。” 如恶恶臭。 《礼记·大学》 C.《孔子家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 与善人居, 《 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与恶人居, 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与恶人居,如入 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 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 古义泛指各种气味。 专指秽气。 古义泛指各种气味。大小之狱,虽不能察… 左传》 大小之狱,虽不能察… 《左传》 (5 )访 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左传 (6 )去 孟子去 。(孟子·公孙丑) 孟子去齐。(孟子·公孙丑) 孟子
思考: 思考 琵琶行》 如听仙乐耳暂 ①《琵琶行》“如听仙乐耳暂明” 左传·宣公二 宣公二年 宣公驟 ②《左传 宣公二年》:“ 宣公驟谏。” ③ 睡 A.《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时时睡 A.《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时时睡, 弗听” 弗听” B.《战国策 苏秦连横约从》:“读书欲 苏秦连横约从》 《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 引锥自刺其股。 睡,引锥自刺其股。” 左传·成公二年》 ④《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 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 事君者。 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汤 孟子》 冬日则饮汤 夏日则饮水。 冬日则饮汤, 《孟子》“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列子·汤问 汤问》 日中如探汤。 《列子 汤问》:“日中如探汤。” 本义指热水。 说文》 汤 热水也。 汤:本义指热水。《说文》“汤,热水也。”
涕 庄子·大宗师 大宗师》 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 《庄子 大宗师》:“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 中心不戚。 中心不戚。”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入哭,甚哀,多 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 臧孙入哭,甚哀, 襄公二十三年 涕。” ——古义指眼泪。 古义指眼泪。 古义指眼泪 王褒《僮约》 王褒《僮约》:“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 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 涕分工,涕主要表示鼻涕。 泪、涕分工,涕主要表示鼻涕。 现代汉语除在“感激涕零”“破涕为笑” ”“破涕为笑 现代汉语除在“感激涕零”“破涕为笑”等成语 中还保留古义外,已经不用来指眼泪了。 中还保留古义外,已经不用来指眼泪了。
2、新词的产生 如社会制度的变更会带来新词的出现。 如社会制度的变更会带来新词的出现。 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隶、臣、妾、童、仆、民 封建社会: 宰相、庶民、衙门、 封建社会:朕、宰相、庶民、衙门、 太监、科举、 太监、科举、状元 社会的重大变动也会带来一批新词的出现。 ②社会的重大变动也会带来一批新词的出现。 例如: 例如: 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最高指示、 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最高指示、四大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串联、 )、串联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串联、 喷气式 改革开放:特区、个体户、外企、融资、 改革开放:特区、个体户、外企、融资、 入关
尔雅·释宫 释宫》 部》:“宫,室也。” 《尔雅 释宫》:“宫谓 室也。 之室,室谓之宫。 之室,室谓之宫。”
C.《吕氏春秋·知度》 C.《吕氏春秋·知度》:“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 古之王者, 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经典释文·尔雅音义》 古者贵贱同称宫, 《经典释文·尔雅音义》:“宫,古者贵贱同称宫, 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为宫也。 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为宫也。”
第二节 古今词义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变化, 语言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词的数量的 增减, 而且还表现在词义的发展变化上。 增减, 而且还表现在词义的发展变化上。 古今词义既有相同的地方, 古今词义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 既有继承的一面,更有发展的一面。 方;既有继承的一面,更有发展的一面。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又如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带来的 新词。 新词。 渔猎时代:网、弓、矢、鱼、兔、鹿、射、 渔猎时代: 渔 畜牧时代: 畜牧时代:骥、驽、骁、驹 农业时代: 农业时代:黍、稷、糜、稻、麦、麻、耕、 犁、 工业时代:螺丝、齿轮、机车、 工业时代:螺丝、齿轮、机车、工人 信息时代:电脑、 信息时代:电脑、上网
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而没有变化的( 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而没有变化的(见古今 没有变化的词 ——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 古今词义迥然不同的 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古今词义迥然不同的 思考: 思考: 左传·僖公三十年》 行李之往来 之往来, ①《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其乏困。 共其乏困。” 庄子·逍遥游》 蜩与学鸠笑之曰: ②《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 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而控于地而已矣。’” 而控于地而已矣。 ③揭竿而起 尚书·盘庚上 盘庚上》 重我民,无尽刘 ④《尚书 盘庚上》:“重我民,无尽刘。”
思考: 思考:
①理: ②雄 ③雌 ④牙 ⑤齿 ⑥妻子 ⑦江/河 河 ⑧好 ⑨中国 10亲戚 亲戚 11朕 11朕 12涕 涕 13睡 睡
(二)词义的感情色彩
爪牙 : 汉书·李广传 李广传》 将军者 国之爪牙” 将军者, 《汉书 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 贿: 左传宣公九年》 孟献子聘于周, 《左传宣公九年》:“孟献子聘于周,王 以为有礼,厚贿之。 以为有礼,厚贿之。”
词汇
第一节 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1、古今没有变化的词 、 自然现象的词: 自然现象的词:天 地 日 月 星 山 水 火 风 雨 冰 雪 。 方位词: 方位词:上、下、东、西 肢体名称: 肢体名称:心、手、头、眉、耳。 亲属名称: 亲属名称:父、子、母、祖、孙。 动物名称: 动物名称:牛、马、羊 数词: 数词: 一、五、千 动词及性质形容词等: 动词及性质形容词等:哭、笑;大、小、冷、热
(三)词义的轻重 程度不同
诛: A.《论语 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 公冶长》 朽木不可雕也, 《论语·公冶长 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B.《史记 项羽本纪》:“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 项羽本纪》 沛公至军, 《史记·项羽本纪 伤。” 今成语有“口诛笔伐” 今成语有“口诛笔伐”。 古义为责备。从诛的字形可以分析出来。 古义为责备。从诛的字形可以分析出来。《说 言部》 责也。 后来词义变重, 文·言部》:“诛,责也。” 后来词义变重,成 言部 的意思,成语有“天诛地灭” 为“杀”的意思,成语有“天诛地灭”。
饿 A.《左传 宣公二年》:“宣子田于首山, 宣公二年》 宣子田于首山, 《左传·宣公二年 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 食三日矣。 食三日矣。’” B.《韩非子 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 饰邪》 家有常业, 《韩非子·饰邪 饿。”
怨: A.《史记·淮阴侯列传》 A.《史记·淮阴侯列传》:“秦父兄怨此 三人,入于骨髓。 三人,入于骨髓。” B.《史记·袁盎列传》 梁王由是怨盎, B.《史记·袁盎列传》:“梁王由是怨盎, 曾使人刺盎。 曾使人刺盎。” C.《史记·秦本纪》:“缪公怨此三人, C.《史记·秦本纪》 缪公怨此三人, 痛入骨髓。 痛入骨髓。” ——痛恨 ——痛恨 陌上桑》 来归相怨怒, E. 《陌上桑》:“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 敷。” ——后指埋怨 ——后指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