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
LOGO
关爱病人,首先要关爱自己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金山医院ICU
胡玉兰
主要内容
1
为什么强调职业暴露与防护?
2
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3
如何正确进行职业暴露防护?
Company Logo 重症医学科
全球大环境
• 护理人员在医院工作中面临多种职业危险,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易接 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极易被各种锐器 (如注射针头)刺伤等。 • 其中针刺伤是导致职业性感染的最主要途径
Company Logo 重症医学科
危险因素
护士
社会因素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Company Logo 重症医学科
危险因素
生物因素
细菌性因素
病毒性因素
Company Logo 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
概 述
化学危害:ICU环境封闭,一些药物和消毒剂的挥发气体在ICU通风系统和 空调系统中循环,可引起呼吸困难、眼睛和呼吸道炎症,接触性皮炎、头 痛、记忆力分散,甚至生理功能异常。
重症医学科
概 述
高危人群
违规操作,操作不规范者
低年资医务人员
常规筛查工作做得不好的科室
重症医学科
概 述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
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
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
Company Logo 重症医学科
概 述
辐射危害:ICU的辐射多来源于床旁X光机及心电监护仪,ICU护士长期暴露于 小剂量的辐射中,应警惕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等职业损伤,甚至致癌、致畸。
防护措施
正确使用防护措施
合理配备人力资源 改善病区环境 增强防护意识
Company Logo 重症医学科
增强防护意识
标准预防是指:
⑴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 有传染性; ⑵ 医务人员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⑶ 同时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 隔离措施。
国内
国际
新出现的传染病,或重新流行的传染病,如果是飞沫传播 • 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危险正日趋严重; 医务人员可能是首当其冲的高危人群 • 每年全球每年大约有 20万名护士被针头刺伤,存在感染20多种血源性 疾病的危险。
趋势
• 随着患者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时,对患者安全 起关键保障作用的护士安全问题也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
1、存在用药指征,应在接触后尽快开始接触后。
3、如果证实源患者未感染血源性病原体,应立即中断接触后 预防性用药。
重症医学科
正确处理针刺伤
乙型肝炎病毒
未接种疫苗没有抗体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以前接种过疫苗:抗-HBs≥10mIU/mL,无需处理; 抗-HBs<10 mIU/mL者或抗-HBs水平不详,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抗体反应未知者,抗原抗体检测。
感染管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重症医学科
正确处理针刺伤
1、评价源患者
1)评估被传染的风险: a、评估源患者的液体类型:如血液,可见体液,其他潜在的传染性
液体或组织;
b、评估职业接触类型:经皮伤害、经粘膜或破损皮肤接触、叮咬等。 2)对已知源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和艾滋病病毒
重症医学科
谢谢聆听!
重症医学科
清除污染源、阻断接触的基本措施
2、锐器伤:一挤二冲三消毒。 挤压: 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和吮吸) 冲洗: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消毒:(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重症医学科
正确处理针刺伤
二、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填写相应职业暴露登记表
职业暴露登记表下载路径: OA系统“文件柜”——“公共文件柜”——“医务处”——“医院
重症医学科
正确处理针刺伤
接触后应急处理 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报告预保科、院感科;职业暴露专家评价
实施预防性用药:根据专家建议
科室总结教育;随访与咨询
监测周期结束,审核费用单据报销
重症医学科
正确处理针刺伤
一、接触后的应急处理
1、非锐器伤: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 被污染的粘膜。
检测。
3)对于未知源患者,要评估接触者被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或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重症医学科
正确处理针刺伤
2、评价接触者
评估接触者血源性疾病的免疫状况: 针对源患者血源性疾病筛查结果,有选择性筛查 接触者的免疫状况:如:乙肝、丙肝、梅毒、HIV等。
逐级评估:
院内专家评估 区疾控中心专家评估 市疾控中心专家评估
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
重症医学科
正确使用防护措施
2、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
重症医学科
正确使用防护措施
消除:调整给药途径
替代:使用安全器具
主动 预防 针刺伤
隔离:规范使用锐器盒
给药:避免有针给药 防护:戴双层手套
重症医学科
正确处理针刺伤
艾滋病病毒
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接 触后2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 预防性用药。 对所有不知是否怀孕的育龄妇女进行妊娠检测。育龄妇女在预防性 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重症医学科
正确处理针刺伤
HIV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应注意
危险因素
物
理
因
素
锐器
辐射
噪音
其他
Company Logo 重症医学科
危险因素
化
学
因
素
甲醛 戊二醛
过氧乙酸
84消毒液
其他
Company Logo 重症医学科
危险因素
社会心理
疲惫感
负性刺激
Company Logo 重症医学科
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方式: 24小时内,乙肝疫苗全程:0、1月、6月
梅毒
源患者具有传染性,暴露者注射长效青霉素。
重症医学科
正确处理针刺伤
随访与咨询
暴露病种 0 乙肝 丙肝 梅毒 HIV √ √ √ √ √ √ 随访时间 职业暴露随访时间表 1月 2月 3月 √ √ √ √ √ 6月 √ √
Company Logo 重症医学科
增强防护意识
标准预防
强调双向防护
阻止血源性/非血源性疾病传播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采取隔离措施
Company Logo 重症医学科
正确使用防护措施
1、认真洗手
重症医学科
正确使用防护措施
2、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